由于化石证据有限且不完整,现在科学家认为恐龙中的一部分为温血动物.但是恐龙复活我认为是个伪概念,绝种的动物不可能复活.如果认为退化的蜥蜴就是久前的恐龙,那么现在的蜥蜴难道不是恐龙复活的产物吗?世界上如果多出来一部分蜥蜴,你认为对于我们生物有什么好处或者坏处?
我的观点是反对。这个问题首先就给了我们一个很明确的假设,就是人类具有了复活恐龙的科学技术。拥有这个技术并不代表就一定会去应用它,比如我们拥有了克隆动物的能力,能不能去克隆人呢,显然现在科学界还是不允许的,这个涉及到了伦理问题。复活恐龙,虽然不存在伦理方面的问题,但真正要操作前还是要衡量它的价值的。复活一种生物,应用到的是DNA技术。复活一种灭绝的生物,就是想方设法获取这个生物的特定DN断,通过DNA重组技术将其移植到一个与之性状相近的生物载体中,在宿主细胞中进行自我复制,得到大量相同的该DN断群体,再经特定的蛋白质配合,形成“活化”遗传物质,再进行、成长,形成一个全新的生物体。说起来简单,其实现在的技术还是达不到复活恐龙的程度,难点在于即使得到一些恐龙的DNA样本,其活性也丧失殆尽,另外蛋白质的配合也无从下手。好了,不批评题主假设的太理想化了。下一步,我们的复活技术是成熟的,条件也具备了,为什么我还反对呢?主要是基于几下几点考虑:一是生存环境的不适应。这一点是最主要的。恐龙最早出现在距今大约2.2亿年以前,共跨三个地质时代,即三叠纪、侏罗纪和白垩纪,共在地球上生存了1亿5千万年。那时候的气候主要特点为暖湿性,平均气温为16度左右,高于现在的全球年均值。最重要的是,那个时期地球的平均氧气含量较高,占比达到了33%,比现在高出近12个百分点。还有,那个时候植物非常繁盛,草食性恐龙以针叶树、银杏、苏铁类植物以及蕨类植物为食,当前合草食恐龙胃口的植物少之又少。如果把恐龙复活,恐龙必然面临缺氧、低温、缺粮的考验,最为致命的就是缺氧了,如果不采取有效的措施,刚复活就会憋死。二是维持恐龙生存的代价太大。刚才提到了,要使恐龙复活后能够愉快的“玩耍”,必须要在温度、湿度、空气碳氧含量、食物等各个方面下大功夫,没有一个相对密闭的空间,不可能实现这样的条件。因此,我们不能像电影《侏罗纪公园》那样,建一个类似自然保护区的公园,来供它们生活,来供我们观赏和旅游,运行这样的密闭空间的花费我们很难承担。如果复活的是肉食性恐龙还好说一点,我们一天几只羊、几只牛来喂一只恐龙还可应付,恐龙喜不喜欢吃就不知道了;如果复活的是草食性恐龙,我们拿什么喂它,总不能一直拿我们的植物国宝银杏的叶子来喂吧,供不起呀。三是复活恐龙能够给我们带来什么。做一件事情必须要有它合理的意义,否则就是无功和徒劳的。刚才说了,复活恐龙,我们在技术突破、维持生存空间、饮食起居方面都要有巨量的投入和突破,代价本身就非常大。假如复活恐龙,对于人类的进步、科技的发展或者生态环境的保护,有重大的推动作用的话也就算了,可惜它没有。用来观赏不行、用来食用可能性不大、用来提高畜牧业水平也不切实际,剩下的只能是搞科研了,作为实验的对象,研究一下“活化石”的身体机能、生活习性,看看能不能在古气候、生物进化方面取得一些什么突破。那话说回来了,既然我们复活恐龙的科技都掌握了,还差这点东西吗?综上所述,我不赞成复活恐龙的做法,我们更应该做的不是复活已经灭绝的物种,而是珍惜当下,放眼长远,更加用心地去保护生态环境,努力去实现人与自然的和谐共生!
剑齿虎已经灭绝了,说明它不适应现代的生存环境,如果能复活也是以后100年凭借先进的科技手段进行人为的干预才能复活,不过那也是进行史前动物的研究!
科学家于最近宣布“复活”了一头塔斯马亚尼虎的一个基因组!冰封的猛犸遗骸基因保留完整,譬如尼安德特人排在首位,最可能的就是猛犸象,最不可能的就是尼安德特人,而从道德伦理上看,所谓的“十大”只是凑成一个吉祥整数。DNA技术日渐成熟使科学界雀跃不已。最有望复活的十大灭绝动物是根据人们心目中的知名度来排序的,这就是炒作的功夫,就像你就已经被吸引一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