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在国5是可以迁入的。国4已经不可以了。尽快办理吧,估计很快也不行了,因为现在都国6了
中山国(公元前506年—公元前296年),由汉族先民之一的白狄鲜虞人在春秋战国时期建立。鼎盛时,其国土仅方圆五百里,车九千乘,却能凭此在战国七雄的争战中立国两百余年,并与七雄并称为战国第八雄。中山国能在战国七雄的夹缝中求得生存,首先是与鲜虞人的能征善战分不开的。鲜虞人本游牧民族出生,最早游牧于欧亚草原上,由于受到气候变化的影响而东迁到周王朝的北部,今黄土高原上的绥德一带。由于其与晋国多年的战争,使得白狄鲜虞人不得不东迁到太行山区,这一时期的鲜虞人多次与卫国,邢国发生战争,而卫国与邢国最终在齐桓公“尊王攘夷”的帮助下才抵挡住了鲜虞人的进攻。后,鲜虞人于公元前506年在太行山东麓一带建立国家,国都中人城。后来,中山国又多次与晋国发生,公元前453年,韩、赵、魏三家分晋,晋国名存实亡;晋国魏文侯派大将乐羊、吴起统帅,经过三年苦战,于前407年占领了中山国,前403年,赵、韩、魏被封为诸侯。中山被灭后,桓公经过20余年的励精图治,积蓄力量,终于在公元前380年前后重新复兴了中山国,定都灵寿。这一时期的中山国,其在战略上大部分时间都依附于东方大国齐国,有了齐国作为靠山,中山国的日子过得也比较的舒坦。并且凭借鲜虞士兵自身强大的战斗力,中山国多次击败赵国的进攻,并趁各国联合伐赵的时候主动进攻赵国,后又趁燕国大乱而出兵伐燕,开拓疆土百余里。后来,由于中山国与中原各国“五国相王”而得罪的齐国,中山国就此失去了齐国这个强大的后盾。赵武灵王继位后,实行胡服骑射改革,赵国战斗力得到质的飞跃,公元前296年,经过连续七年的战争,赵武灵王灭中山国,将王尚迁徙到肤施。中山国自春秋末期立国,历经350余年时间,宣告灭亡,其国民最终融入华夏民族中。喜欢的朋友请点赞评论,期待您的关注,感谢您的支持,十分感谢!
中山国,春秋战国时期由白狄鲜虞人建立的国家,位于今太行山东麓,方五百里;是战国时期,千乘之国中唯一一个还能够开疆拓土的国家,被称之为“战国第八雄”!白狄人,并非华夏本土人种,最早的白狄人生活在辽阔的欧亚草原上,由于气候变迁而不断东迁,最终到达黄土高原一带!白狄人,其实就是白种人,但又与古羌族群存在着些许联系!在到达黄土高原后,与晋国,秦国多次发生,后在两事压力下,东迁太行山一带!其中的一支白狄人,因居于鲜虞水(今五台山清水河)而得名,他们趁晋国内乱之机,在太行山一带建立国家,因城中有山,遂得名“中山国”!可以肯定的是,白狄鲜虞人最开始并非华夏族人,而是实实在在的外来人口,但最终,他们又都融入到华夏民族中,成为今汉族的先民之一!白狄鲜虞人骁勇善战,且善歌舞,中山国尤以盛产美女而闻名于各诸侯国!各国王宫中都以有中山国美女而为傲!自中山国建立后,鲜虞人就无时无刻不在想方设法要融入华夏文化当中,因为只有外来者,才对华夏身份最为在意!也对身份上的不同最为敏感!因此,这也是为什么,虽然明知此举不明智,但在收到“五国相王”的邀请后,中山王还是义无反顾的接受了邀请,同五国共同称王!中山王太渴望获得中原各国的认可,鲜虞人太渴望成为正儿八经的华夏族,所以,明知称王会得罪齐国,但中山王还是这样做了!战国时期,弱肉强食,后来的中山国在灭亡后,其族人全都融入了华夏民族中,如今的易姓族人,大部分就是当年中山国的后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