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是两个不同的问题!
1、江南自古比较富裕发达的原因有很多,除了人的因素,还有其他的要素,
比如在地理位置上,从淮河、长江到钱塘江,正是江海与丘陵交接的平原地带,当中又有全国第三大淡水湖泊一一太湖,所以非常适合耕作,成为了名符其实的鱼米之乡。不得不说,江南人就是躺在谷仓里过日子的,衣食无忧。
此外,还有在历史发展过程中,出现在江南的兵灾相对较少,既使有战祸,一旦战事平息,江南的生产力又会得到迅速的恢复。
2、会做生意的商帮,国内有不少,只是不同时代会出现不同的商业生态,这也就造成了不同商帮的起起落落。浙商之前在众商帮中不见有多出挑,但在改革开放之后,大放光彩。如果要问为什么会出现这种现象,大致可以作如下解释:
首先,时代大环境在变,如今海洋经济取代了传统的内陆经济,身处沿海地区的浙江人,碰到了好时候。大量的小商品,随着宁波港、上海港运往全世界,让浙江人迅速积聚了大量财富。
其次,先天资源不足,逼使浙江人"穷则思变",打磨出了浙江人肯吃苦、敢闯荡、勤拼博的意志品质。浙江不但是面积最小的省份之一,而且还是山多田少,有"七山一水二分田"之说。所以,为了生存,浙江人只能四处闯荡。早些年最有代表性的就是义乌人走南闯北,以鸡毛换糖,艰难创业,直至创建了世界上最大的义乌小商品市场。
第三,以宁波余姚王阳明、黄宗羲为代表的思想家,以务实的态度,提倡经世致用的处世,对后人尤其是浙江人影响深远。同时,也熏陶出了浙江人诚恳务实,开拓进取,勇于挑战困难的精神。浙江经济的代表就是民营经济,而这些民营经济的繁荣,正是因为浙江人敢于突破当年的"计划经济",敢为人先。
更多江南游线路定制和资讯可关注本号(图片来源:百度图库)
南宁西乡塘区和江南区的房价哪个更有优势?从城区的房子均价就可以看得出来,肯定是西乡塘区占优。根据某房产类专业网站的数据,西乡塘区10月的房子参考均价为10866元/㎡,江南区则为9752元/㎡,两者相差了1000多元一平方米。
历史上,有“宁有江北一张床,不要江南一套房”的说法,这足以说明大家都不喜欢到江南买房,以前的江南就是落后的代名词,工厂遍地,房子老旧,交通配套不完善,城区规划也不行,而西乡塘区设区之前的城北区、永新区,由于地处经济较为繁华的市中心地带,各项配套较为齐全,所以房价一直都比江南区高,一直延续至今。
一、西乡塘区科教、文化、生活消费并举西乡塘区是原城北区、永新区撤销后新组建的城区,全区总面积面积1298平方千米,总人口100万人,其中,常住人口75万人,流动人口25万人左右。
2011年经国务院批准实施的《南宁市总体规划(2010-2020)》确定了“以邕江为轴线,西建东扩,完善江北,提升江南,重点向南”的南宁市城市主导发展方向。其中,西乡塘组团定位为以朝阳商贸中心为核心,提升功能素质,形成文化教育、生活消费、高新技术为主的优质生活组团。
二、江南区发展重心在工业,而不是居住江南区是按照“现代化中心城+工业强区”的思路来进行规划布局的。江南区行政区域产业发展已经形成了“一大五多”的格局——工业产值占比大,蔬菜多、水果多、海鲜多、茶叶多、汽车4S店多。
从南宁市规划局的总体城市设计框架图可以看出,沙井与朝阳、四塘、龙岗被规划为南宁未来四大城市副中心。
沙井片区规划是:北面主要以围绕滨江商业中心为中心形成生活区;中段部分主要以围绕华南城商业中心形成贸易、加工等商业区;南面区域则以物流为主。
从上面的分析我们可以得出,西乡塘区和江南区都是南宁的老城区,但侧重点不同,西乡塘区是文化教育、高新技术、生活消费,交通发达,一号线、二号线、三号线、五号线地铁站都经过该城区,配套齐全,宜居宜商;江南区则以发展工业为主,除了工业外,在其他方面并不占太大的优势,经商还可以,居住环境和氛围较为欠缺一点。
综合来看,还是西乡塘房价更有优势,发展后劲更足。
@南宁人南宁事,以独特的视角关注南宁发生的大小事,关注我,带你读懂南宁!中华文明五千年历史,黄河流域孕育了华夏民族,从夏朝定都河南开始,中原和北方一直是兵家必争之地。“逐鹿中原”,常常指群雄并起,争夺天下。
我认为江苏在古代的政治地位并不是举足轻重的。
江苏,简称“苏”,省会南京,位于大陆东部沿海中心。
公元1667年因江南省东西分置而建省,得名于“江宁府”与“苏州府”之首字。
江苏辖江临海,扼淮控湖,经济繁荣,教育发达,文化昌盛。地跨长江、淮河南北,京杭大运河从中穿过,拥有吴、金陵、淮扬、中原四大多元文化,是古代文明的发祥地之一。
早在100万年至120万年前就有古人类活动 ,35至60多万年前就有猿人在江苏地域生活,汤山旧石器时代文化遗址出土了南京猿人化石,是截至2010年已发现最早的南京的人类生活遗迹。距今七八千年的新石器时代,现江苏地区就诞生了原始农业、原始畜牧业和原始手工业。秦统一后,随着铁器农具的普及和生产技术的进步,今江苏地区的生产力也再逐步提高,但开发水平低于北方。
公元229年,吴大帝孙权在建业(282年改建邺,今江苏省会南京)建都。此后,东晋、南朝的宋、齐、梁、陈均相继在此建都,故南京有“六朝古都”之称。三国至南北朝时期,江苏呈总体发展的历史走向。
隋唐时期经济重心南移,江苏经济地位提升。
北宋靖康之乱后,北方南迁以本阶段人数最多,短短十余年,“江、浙、湖、湘、闽、广,西北流寓之人遍满”。
明初定都应天府(今南京),今江苏范围内先后称为南京、京师,明成祖迁都北京后,复称南京,大致辖有今江苏、安徽两省和上海市,因相对于北直隶称南直隶,南京是明朝陪都。
清初废南京,以南京原辖区域改设江南省。 康熙六年(1667年),分江南省为江苏(含上海)、安徽二省, 两江总督署驻南京,江苏巡抚衙门驻苏州。这是江苏建省之始,取江宁、苏州二府的首字而得名,简称“苏”。太平天国曾在咸丰三年至同治三年(1853~1864)间建都南京,称天京,并曾在境内短暂地设置过天京省、天浦省和苏福省。
古代的政治中心大体来讲,主要仍是在北方。
我本人在绍兴工作生活有大约11年了。08年刚来不久的时候绍兴好小,基础建设好少。但是经过十年的建设,绍兴真的是变化太大了,让人目不暇接。马上地铁,轻轨都要上线了,目前还在热火朝天建设中。放眼整个浙江省,地级市里面除了杭州地区外,还有哪个地方有建地铁的吗。
我是个生意人,经常四处奔波跑销路。所以整个绍兴乡镇农村我大部分都有跑透透。基本上每个地方都有非常明显的特色产业。比如诸暨的制鞋,制袜,五金,针纺等。绍兴的轻纺,黄酒,旅游,文化等,新昌和嵊州的经济林,水果,旅游,汽车零配件,电气工程等等。上虞的也一样有童装制造,水果种植基地,等等产业。
在农村里还有集体公司,比如农产品合作信用公司,把闲置土地集中起来成立公司合作社然后和村民进行雇佣关系和股份关系。农民一来解决了务工问题,二来获得了稳定的分红。不用操心产品的销路问题。
所谓“江南”既有地理含义,也有文化含义,发展到当前也指经济含义,之所以江北造不出“江南”,是因为沿淮河流域没有长江那么发达的航运条件,地理环境基础不同。
江淮地区历史淮河以南传统上称之为“江淮地区”,历史上江淮地区经济并不落后,风调雨顺利于农作物种植,且整个淮河流域通过运河也可展开贸易。但江淮地区在历史朝代更迭中容易受到战争影响,从秦朝到唐朝,几乎所有的朝代都建立在北方,而江淮地区一直是兵家必争之地,战乱影响了这一地区的繁荣。
江南地区崛起反观“江南”地区,从宋朝迁都于杭州(临安)以后,便奠定了江南地区的发展基础,在往后的100多年时间里,虽然与北方的金朝战争不断,但两者的战争分界线一直徘徊在淮河流域一线。江南地区在长江天堑的保卫下,诞生了一大批文人墨客,“苏湖地区”更是发展为天下粮仓,自此江南崛起。
江南地理格局另外,随着时代发展,小型运河已经不再能满足对周边经济的刺激增长,加之国际贸易崛起,远洋运输更能拉动经济,所以拥有大型海港的地区,现代经济迅速腾飞。江南地区,长江黄金水道串联起大部分城市,并可以通江达海,有上海港、舟山港等世界级港口,这极大的带动了经济增长。
江淮地理格局江淮地区既没有长江黄金水道,也没有大型的海港条件,这一区域历史上因为黄河夺淮入海,海岸线几乎都是浅岸滩涂地貌,缺乏深水良港的建设条件,甚至原有的淮河入海口都因为黄河淤积而消失。所以,这一地区的世界贸易往来,也要向南通过南部长江,这更加造就了江南的发达,在江北再造一个“江南”,缺乏历史、地理格局支撑。
总结:江南崛起与地理格局、朝代变迁有关,而江淮地区历史上受战争影响,当前则受限于地理环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