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网站首页 > 动态 > 动态

再喊一声爹娘观后感 中国什么时候叫爸妈不叫爹娘

2022-09-28 13:26     发布者:李同一
导读其实“爸爸妈妈”这个叫法古代就存在。各地的称谓习惯不一样,像电视剧那种一概喊“爹娘”那才是典型的吃错了药。东汉《广雅·释亲》里说爸,父也。广雅·释亲》又说妈,母也。北宋《集韵·上声·果韵》里说爸

其实“爸爸妈妈”这个叫法古代就存在。各地的称谓习惯不一样,像电视剧那种一概喊“爹娘”那才是典型的吃错了药。

东汉《广雅·释亲》里说:爸,父也。

广雅·释亲》又说:妈,母也。

北宋《集韵·上声·果韵》里说:爸,爹、父也。《祃韵》说:吴人呼父曰爸。

《集韵》又说:妈,母也。

《广韵》里说:称母曰妈。

nerror=.jpg"javascript:errorimg.call(this);.jpg" >

也就是说,至少在东汉三国年间,就有人称爸妈。而在北宋时期,爸和爹是小众的称呼;并且北宋时期,称妈才是比较普遍的情况,称娘反而是少见的。

《大宅门》电视剧对于白家,那段描述是正确的。因为当时的北京城,四九城各地对父母的称呼也不一样。

《大宅门》的作者郭宝昌先生,现实中就是同仁堂乐家的人。

电视剧里的百草厅,也就是现实中当年的同仁堂,是在南城。南北城在当年的确就是管父母叫爸爸妈妈。反过来,东西城则是一直习惯叫爹娘。

整个古代,流行叫爹娘的时期并不多,更非全国普遍。

用“爹”来举例。

爹这个叫法,在古代并不普遍,压根就不是汉人的叫法,还不止一个意思。

《南史》里说:荆土方言谓父为爹。——它只不过是方言,而且还不是中原方言,是荆楚一带的方言。否则的话,当初说爹,根部就不是指父亲。这是源于土家族和苗族的用语。

《说文》里还说:爹,父也。

父,《唐书·窦怀贞传》里说:世谓媪壻为阿,怀贞每谒见奏请,辄自署皇后阿,而人或谓为国,轩然不慙,以自壻于后。

也就是,这个称谓挺乱的,原本称呼女婿也可以叫爹,女子称呼丈夫也可以叫爹,到后来称呼父亲也叫爹。

没溜。

娘这个称呼,情况也差不了多少,并更加小众。

娘这个称呼,是从南北朝时期才开始流行。但凡在晋代以前,娘这个说法是纯方言,很少人使用,尤其是文化人和达官显贵,是坚决不会这么叫的。

nerror=.jpg"javascript:errorimg.call(this);.jpg" >

真实情况是什么样的?

还拿北宋举例。

《广韵》里说:爹,北方人呼父。又说:羌人呼父也。

北宋的时候,北方人称呼父亲就叫父亲。至于南方人,父、爸、爹。爹毕竟还是属于小众的叫法。

整个古代历史上,称呼父母就叫父母,这个情况才是最多见的。文人的话,又称翁、尊、公、严等等。

至于母亲,由于古代实行一夫多妻制,生母、出目、庶母的叫法都不一样,根本不能一概而论。那还有少母、续母、妾母呢,都一样叫法,礼法何在呀?

明代中末期有人开始称呼爹娘,清军入关后开始大面积流行至民国,只有这个时间段,叫爹娘的才比较多。但是,也还是称呼父亲母亲的更多。而且多是混用。

比如《永乐大典戏文三种·张协状元·第一三出》里的人物台词:奴家爹爹王德用,身为宰执,名号黑王。妈妈两国夫人刘氏。

这就是爹、妈混用的例子。

换句话说,题目这个说法就是错误的。爹娘这种称呼,在几千年的历史中从来都没有成为过主流。

而一般人印象里称呼爹娘,仅仅局限于民国那一小段时间。并且,文人大多还是老老实实称父母。

之所以清代大都称呼爹娘,是因为爸妈与满语某些话有谐音,容易产生误会。

爸这个读音,在满语里,与“我”和“饭”谐音;妈这个读音,则与“我们的”谐音。为了避免误会,才推广爹娘的叫法。

nerror=.jpg"javascript:errorimg.call(this);.jpg" >

改回爸妈的称呼方式,是从清中后期就一点一点开始了。

《大宅门》里,百草厅所在的北京南城就是个例子。满清势颓,汉人又抖起来了,凭什么还要勉强自己而为满人提供方便呢?而清末统治力大幅度降低,也没心管这种事了。

南北城是北京“下等人”较多的地方,对满清的高压统治早已不满,别的做不了,但是能从语言上有所改动,也算宣泄一下心中块垒了。而百草厅地处南城,要经营,当然也要遂着大批顾客的意,久之,也就习惯了如此称呼。

因此,《大宅门》里,你看二奶奶叫白萌堂,就直接叫爸,就是当时的人文背景的映射。



免责声明:本文章由会员“李同一”发布如果文章侵权,请联系我们处理,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他问题请于本站联系

猜你喜欢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