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网站首页 > 动态 > 动态

科学社会主义诞生的标志(科学社会主义的诞生条件)

2022-09-16 12:20     发布者:高原
导读第二框科学社会主义的理论与实践一、科学社会主义产生的历史条件1.思想来源:空想社会主义代表人物:空想社会主文早期的代表人物是莫尔和重阳内拉著作《太阳城)).空想社会主义最高阶段的代表

第二框科学社会主义的理论与实践

一、科学社会主义产生的历史条件

1.思想来源:空想社会主义

代表人物:空想社会主文早期的代表人物是莫尔(著作《乌托邦》)和重阳内拉著作《太阳城)).空想社会主义最高阶段的代表人物是法国的圣西门、傅立时和英国的欧文。

(2)对空想社会主义的历史评价:

①进步性:看到了资本主义的弊端,对资本主义进行揭露和批判,同时表达对未来理想社会的诉求。空想社会主义是科学社会主义的思想来源。

②局限性:空想社会主义之所以是空想。是因为他们仅仅从理性正义等原则出发揭露资本主义的弊端:他们主张阶级调和,反对阶级斗争,看不到广大人民群众特别是无产阶级的力量。所以,他们没有找到社会变革的正确主体〈人民群众)和正确途径(阶级斗争)。

2、历史前提:资本主义的发展和工人运动的兴起

工人阶级开始作为独立的政治力量登上历史舞台的标志是:三大工人运动的发生。(三大工人运动:法国里昂工人起义,英国完章运动、德意志西里西亚纺统工人起义)

3.理论基石(两大发现):唯物史观和剩余价值学说

唯物史观:批判地吸收了德国古典哲学的合理成分创立了唯物史观。唯物史观揭示了人类社会发展的一般规律, 揭示了人民群的历史主体作用,揭示了阶级斗争在阶级社会发展中的巨大作用。

剩余价值学说:批判地继承了英国古典政治经济学思想成果,创立了剩余价值学说.从经济学角度揭示了剩余价值的来源,揭示资本家剥削工人,占有工人剩余价值的秘密,揭示了无产阶级与资产阶级利益与根本对立。

注: 1.阶级斗争是阶级社会发展的直接动力:人类社发展的根本动力是社会基本矛盾。

2.无产阶级反对资产阶级的阶级斗争有三种基本形式:经济斗争、政治斗争和思想理论斗争。

二、科学社会主义的创立

1.创立者:马克思、恩格斯

2.诞生标志: 1848年2月,《共产党宜言》的发表(社会主义由空想到科学)

3. (共产党宣言)的内容:

①(共产党宣言》分析了资本主义生产方式的内在矛盾与人类社会的发展规律,科学论证了资本主义必然灭亡和社会主义必然胜利的历史必然性。

②总结了工人运动的经验和教训,第一次系统论述了无产阶级政党的性质(无产阶级的先锋队)、特点(除了代表整个无产阶级的根本利益外,没有自己的特殊利益)、任务(推翻资产阶级的统治,建立无产阶级政权)、策略原则(团结绝大多数人),阐明了建立无产阶级政党的必要性。

③阐述了未来共产主义社会的理想目标(消灭阶级和阶级对立,每个人的自由发展是一切人的自由发展的条件,使全体社会成员全面文展)。

4.马克思主义的鲜明特征:

①马克思主义是科学的理论,创造性地揭示了人类社主发展规律。

②马克思主义是人民的理论,第一次创立了人民实现自身解放的思想体系。

③马克思主义是实践的理论,指引着人民改造世界的动。

④马克思主义是不断发展的开放的理论,始终站在时弋前沿。

三、社会主义从一国到多国的实践

1.巴黎公社:科学社会主义从理论到实践。

2.微国十月革命的历史意义,

①推翻了资产阶级的规治,建立了无产阶级政权,确立了社会主义生产关系,②十月革命建立了世界上第一个社会主义国家,将马克思主义关于无产阶级革命的理论变为现实,实现了科学社会主义从理论到现实的历史性飞跃,开启了人类历史的新纪元,

3.社会主义生产关系的特点:劳动者共同占有生产资料:消灭了人剥削人的制度,人们在生产过程中建立起互助合作的关系:个人消费品实行按劳分配。

4、多国实践:

(1)发展:第二次世界大战后,社会主义在世界范围内获得大发展,实现了从一国实践到多国实践的历史性飞跃。

(2)曲折: 20世纪80年代末90年代初,随着东欧剧变、苏联解体,世界社会主义运动的发展出现严重曲折。

(3)认识:

理论角度:从人类社会发展的进程看,社会主义终将代替资本主义是不可进转的;从人类社会发展的趋势看,共产主义一定要实现的信念是不可动摇的。b.实践角度: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是科学社会主义在中国的实践与发展,在21世纪焕发出强大生命力。

免责声明:本文章由会员“高原”发布如果文章侵权,请联系我们处理,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他问题请于本站联系

猜你喜欢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