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贵戚豪族英冠人杰——长孙无忌。2、宗室名王,独称军功——河间王李孝恭。3、贤辅谋深遭逢明主——莱公杜如晦。4、智者尽言青史美臣——郑公魏征。5、命世之才善建嘉谋——梁公房玄龄。6、才高望重社稷之臣——申公高土廉。7、夺槊陷阵智勇双全——鄂公尉迟敬德。8、南平吴会北定沙漠——卫公李靖。9、骨鲠大儒直言不隐——宋公萧瑀。10、临危不惧真正将军——褒公段志玄。11、开国猛将入京首功——夔公刘弘基。12、隋室贵臣唐朝义夫——蒋公屈突通。13、参预谋略秦府能臣——勋公殷开山。14、驸马英雄临危不惧——谯公柴绍。15、太原从龙晚节不终——邳公长孙顺德。16、出身寒贱外恭内诡——勋公张亮。17摧凶克敌恃宠矜功——陈公侯君集。18、助定奇策英年早逝——郯公张公瑾。19、骁勇虎臣义气将军——卢公程知节[程咬金]。20、德行淳备良谏纯臣——永兴公虞世南。21、高祖旧臣举义殊功——邢公刘政会。22、忠纯不贰心存唐朝——莒公唐俭。23、国家长城义名天下——英公李绩。24、马槊英雄勇武绝伦——胡公秦叔宝。
唐初凌烟阁二十四功臣都有帮助高祖李渊、太宗李世民父子建下大唐江山的不世之功,有的为他们出谋划策、有的犯颜直谏、有的辅佐君王治理大唐天下、有的则为大唐征战四方、开疆拓土扬唐国威。这二十四位凌烟阁功臣分别是:长孙无忌,长孙顺德,李孝恭,房玄龄,杜如晦,魏征,李勣,李靖,高士廉,尉迟恭,萧瑀,段志玄,柴绍,刘弘基,屈突通,殷开山,张亮,侯君集,程咬金,张公瑾,唐俭,虞世南,刘政会,秦琼。功勋最大的是李勣和李靖,名声最广的是秦琼和尉迟恭,以谋略出名的是房玄龄和杜如晦,以直言犯谏而名垂青史的是魏征,结局最悲的是侯君集和张亮。他们两位也是二十四位功臣中唯一因谋反罪而被唐太宗下旨处死的唐初开国功臣。
凌烟阁二十四功臣的前五位分别是:长孙无忌、李孝恭、杜如晦、魏征和房玄龄。其中,杜如晦、李孝恭、魏征和房玄龄四人在太宗朝的时候就一个接着一个病死了,而长孙无忌成为李世民的托孤重臣,却在后来被自己的外甥李治和武则天给整死了。赵国公长孙无忌:长孙无忌是长孙皇后的同胞哥哥,和李世民算是发小,后来李渊在太原起兵,长孙无忌在李渊渡过黄河之后到了军中,跟随李世民平定天下,成为李世民最坚定的支持者。在玄武门之变前夕,说服李世民发动,并参与了武门之变。李世民登基后,长孙无忌成为左武侯大将军,吏部尚书,食实封1300户,之后又成为尚书右仆射。长孙无忌既是功臣又是外戚,自然更受关注,而长孙皇后不希望长孙家太过耀眼,于是长孙皇后极力要求让长孙无忌辞去相位。后来李世民只得给了长孙无忌一个官开府仪同三司(从一品的文散官)。但在后来,长孙无忌还是领了正一品的三师之一的司徒。李世民去世的时候让长孙无忌、褚遂良和李绩辅政。之后长孙无忌又官拜太尉,真正在高宗朝权倾朝野,李治很多时候做事情都要询问舅舅长孙无忌的意思。但后来,李治想要立武则天为皇后,但是长孙无忌支持的是王皇后。于是长孙无忌成为武则天当皇后的最大阻力。后来武则天当上皇后后就开始诬陷长孙无忌,659年,长孙无忌惨遭流放,自尽。河间王李孝恭:李孝恭是李世民的堂兄,跟随李渊起兵,攻灭巴蜀之地,俘虏了朱粲。620年开始为攻打萧铣做准备,621年和李靖南下攻灭萧铣。623年奉命攻打辅公祏,并最终将其俘虏。李孝恭可以说是李唐宗室中除去李渊的亲儿子之外战功最卓著的。玄武门之变中,李孝恭并没有站队,李世民登基后,任礼部尚书,封为河间郡王。640年暴卒,时年50岁。莱国公杜如晦:李渊起兵后,杜如晦投到秦王府做曹参军,并在房玄龄的举荐下被李世民重用。从618年开始跟随在李世民的军中,参赞军事,运筹帷幄。玄武门之变前夕,李建成忌惮李世民,遂把杜如晦和房玄龄逐出秦王府,但两人还是参与了玄武门之变。李世民登基后,杜如晦成为兵部尚书、莱国公,食实封1300户。630年因病去世,时年46岁。郑国公魏征:魏征降唐后一直跟随在太子李建成身边,并数次建议李建成防范李世民,劝说李建成把李世民调到别的地方去,但玄武门之变李建成还是被杀了,李世民知道魏征很有才华,就把魏征征召入朝,任命为尚书左丞。魏征最喜欢做的一件事就是犯颜直谏,也因此留下了很多佳话。643年,魏征病死,时年64岁。李世民很是悲痛,为此,李世民还亲自为魏征刻碑文。梁国公房玄龄:李渊起兵后,房玄龄在渭北投靠了李世民,成为秦王府记室,跟随李世民平定天下,运筹帷幄,而且,房玄龄最喜欢做的一件事就是为李世民网罗人才。杜如晦就是房玄龄推荐让李世民重用的,也因此,才有了后来的“房谋杜断”的佳话。李世民登基后,他做为玄武门之变的最大功臣之一进位邢国公,食实封1300户,后来更是成为宰相。648年,房玄龄病逝,时年70岁。是五人中最长寿的一位。
看起来这个题没出好,范围有点儿大。不过这位一笑奈何兄回答的已经很好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