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网站首页 > 动态 > 动态

厄尔尼诺和拉尼娜(厄尔尼诺现象和拉尼娜现象有什么区别呢)

2023-03-19 12:19     发布者:robots
导读南美洲秘鲁以西太平洋赤道海域的表层海水水温较历年偏高,且水温的偏高状态持续1年左右的现象,称为厄尔尼诺现象。相反,海水水温长时间较历年偏低的状态称为拉尼娜现象。赤道附近的大气底部,吹拂着称为信风的东风。海洋表层较为温暖的海水,会乘着这股东风向西流动。  为了补充被风带走的海水,在秘鲁附近海域深层的偏冷海水就会涌到海面上来。这股东风的强度,与厄尔尼诺、拉尼娜现象密切相关。如果东风强度较弱,聚集在西方,较为温暖的海水就会回流,向东方漫延开来。受此影响,太平洋赤道海域的表层海水水温会较历年偏高,这就是厄尔尼诺现

南美洲秘鲁以西太平洋赤道海域的表层海水水温较历年偏高,且水温的偏高状态持续1年左右的现象,称为厄尔尼诺现象。相反,海水水温长时间较历年偏低的状态称为拉尼娜现象。赤道附近的大气底部,吹拂着称为信风的东风。海洋表层较为温暖的海水,会乘着这股东风向西流动。  为了补充被风带走的海水,在秘鲁附近海域深层的偏冷海水就会涌到海面上来。这股东风的强度,与厄尔尼诺、拉尼娜现象密切相关。如果东风强度较弱,聚集在西方,较为温暖的海水就会回流,向东方漫延开来。受此影响,太平洋赤道海域的表层海水水温会较历年偏高,这就是厄尔尼诺现象。    相反,如果东风的势力比较强劲,就有更多海面附近的海水被风吹往西方。受此影响,就有更多深海的冷水涌上海面,使得表层海水水温出现下降,这就是拉尼娜现象。厄尔尼诺现象及拉尼娜现象发生的年份,全世界的气候都可能因此出现波动。所以,日本气象厅一直密切监控着这一海域的状态。

阅读全文 >

一正一反 厄尔尼诺现象又称厄尔尼诺海流,是太平洋赤道带大范围内海洋和大气相互作用后失去平衡而产生的一种气候现象,就是沃克环流圈东移造成的.厄尔尼诺现象的基本特征是太平洋沿岸的海面水温异常升高,海水水位上涨,...

厄尔尼诺现象是指位于赤道东太平洋冷水域中的秘鲁洋流水温反常升高、鱼群大量死亡的现象。由于此现象一般出现于圣诞节(圣子耶稣诞辰)前后,厄尔尼诺(ElNino)在西班牙文中即为圣子之意,故名。在少数年份此现象出现时,大范围水温可比常年偏高3℃~6℃。  1997年12月份就出现了20世纪末最严重的一次厄尔尼诺现象。海水温度的上升常伴随着赤道幅合带在南美西岸的异常南移,使本来在寒流影响下气候较为干旱的秘鲁中北部和厄瓜多尔西岸出现频繁的暴雨,造成水涝和泥石流灾害。厄尔尼诺现象的出现常使低纬度海水温度年际变幅达到峰值。  因此,不仅对低纬大气环流,甚至对全球气候的短期振动都具有重大影响。一百多年来,著名的厄尔尼诺年是:1891年、1898年、1925年、1939年~1941年、1953年、1957年~1958年、1965年~1966年、1972年~1976年、1982年~1983年和1997年~1998年。     “拉尼娜”是西班牙语“上帝之女”之意。它是一种厄尔尼诺年之后的矫枉过正现象。这种水文特征将使太平洋东部水温下降,出现干旱,与此相反的是西部水温上升,降水量比正常年份明显偏多。科学家认为:“拉尼娜”这种水文现象对世界气候不会产生重大影响,但将会给广东、福建、浙江乃至整个东南沿海带来较多并持续一定时期的降雨。

阅读全文 >

2022年是拉尼娜现象。而且是双拉尼娜现象。拉尼娜现象就是太平洋中东部海水异常变冷的情况。厄尔尼诺现象是发生在热带太平洋海温异常增暖的一种气候现象,大范围热带太平洋增暖,会造成全球气候的变化。2022年由于气温降低,比往年更冷,因此符合拉尼娜现象。

拉尼娜就是厄尔尼诺、两者是同一体的

免责声明:本文章由会员“robots”发布如果文章侵权,请联系我们处理,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他问题请于本站联系

猜你喜欢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