勿忘国耻的,暖心的,爱情的不要太虐就行
纪录电影的分类,没有固定的统一标准,依照题材与表现方法的不同,一般分为以下几类:1、运用真实形象进行论证的纪录片。它充分发挥电影的技术优势和艺术优势,运用可视材料进行论证,显示出形象性与思辨性相辅相成的特点。运用的素材可以是现实的,也可以是历史的,不受时间的限制;除了材料的真实性、论证的严密性、观点的鲜明性这样一些基本要求外,纪录片尤其注重形象性与科学性的统一。2、时事报道片指报道新近发生的新闻事件的纪录像片,它的性质与新闻片相同。但报道的范围不限于一时一事,结构也比较完整。如报道辛亥革命70周年纪念活动的《历史的纪念》、报道女排比赛的《拼搏》等。3、历史指再现过去时代的历史事件的纪录像片。它所表现的人物和事件须准确反映历史的本来面目,不能违反历史的真实,不能用演员扮演。可以运用历史影片数据、历史照片、文物、遗迹或美术作品进行拍摄。影片应具有文献价值。如《辛亥风云》、《两种命运的决战》、《淮海千秋》等。4、传记指纪录人物生平或某一时期经历的纪录像片。它与一般时事报导片或历史纪录片的区别在于以特定的人物为中心,不允许用演员扮演,也不可有虚构的情节和人物。5、生活指记录人们现实生活的各种情况及状态的记录像片。这是有别于其它纪录片的,因为内容完全是不需要演员参加演出的,而是反映了活生生的真人与真事。6、人文地理片指探索一定地区的自然状况,或介绍社会风习、城乡风貌的纪录片。如《黄山奇观》、《漫游柴达木》、《土林探奇》等。7、舞台指纪录舞台演出实况的纪录像片。对舞台演出的歌舞、戏剧、曲艺等进行现场拍摄,可以根据需要对演出节目进行剪裁、删节。但对演出内容不能改编、增添,以区别于根据舞台节目改编的舞台艺术片。8、专题系列指在统一的总题下分别出片或连续出片的纪录像片。其中各部影片都可以连续放映,也可以各自独立,如《漫游世界》、《紫禁城》、《近代春秋》等。
这里需要说明的是,近代史是从1848年战争开始,到1949年新成立结束。从1949年开始,以后的历史叫现代史或者当代史。历史纪录片拍摄最有特点,最生动,最权威的,当然是央视拍摄的各类题材的主题纪录片,具体都有什么名字我都记不清了,你可以上网查一查。现在正在播放的《国家记忆》,就非常不错。以我看来,央视所有节目,最吸引我的就是记录片了,真实、全面、生动、权威,文化历史价值非常高,值得我们去认真观看。就这些了,没有提供具体的节目名字,不好意思了。
开原古城是辽东名城开原古城,在古代辽东地区城建规模中,仅次于辽阳。辽阳城周长16里295步,开原城12里20步,沈阳城9里30步,铁岭城4里60步。这里说的开原古城周长“12里20步”,属明清旧制,一里为营造尺1800尺(即180丈)。营造尺一尺等于0.32米,所以1800尺,等于576米。今市里一里为500米,所以开原城城墙实际周长约为13.5市里。开原古城在一千多年的历史发展中曾数度成为辽北政治、军事、经济中心。这可从辽金元明清的行政建制中看出端倪。辽朝时,开原辖咸平县,属2级建制。金朝时,则是路、府、县三级建制。元太宗七年 (一二三六年)曾在黑龙江境内设置开元万户府,后来治所移到黄龙府 (今吉林省农安县)。元成宗元贞二年 (一二八六年)改开元万户府为开元路。明洪武二十一年 (一八年),开元路治所移到咸平府 (开原老城),为避皇帝讳,宰相刘伯温建议改“开元”为“开原”。开原是明代兴建最早的古城,素有“辽北古城”之称。明朝时,辽东地区实行军事管制,开原古城是辽东北路屯兵城,前期兵备道握有兵权,后期则由总兵马林坐镇。清朝时,实行旗署、民署分治,开原县设城守尉与知县。城守尉辖区,东到英额门,西到法库门,比县辖区大得多。在上述金、元、明三个历史阶段,开原古城辖区都与近代的辽北地域范围相当或超出。这就使得开原古城能够长期保持辽北政治、军事、经济的中心地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