玄奘:
玄奘(602年-644年/664年),唐朝著名的三藏法师,汉传历史上最伟大的译师.俗姓陈,本名袆,出生于河南洛阳洛州缑氏县(今河南省偃师市南境).法相宗创始人.《西游记》中唐僧的原型.
玄奘的家族位于河南洛州缑氏县(今河南省偃师市南境),家族本是儒学世家.上有三个哥哥.他的曾祖、祖父都是官僚,到了他父亲陈惠,便潜心儒学不做官了.
少时因为家境困难,跟着他二兄长捷法师住在洛阳净土寺,学习佛经,在那里待了五年,当时还是隋朝时期.在这期间他学习了小乘和大乘,而他本人偏好后者.他十一岁(620)就熟习《法华》、《维摩》.十三岁时(622)洛阳度僧,破格入选.其后听景法师讲《涅盘》,从严法师学《摄论》,升座复述,分析详尽,博得大众的钦佩.隋炀帝大业末年,兵乱饥荒,玄奘和他的二兄前往长安后,得知当时名僧已多聚在蜀地,因又同往成都.在那里听宝暹讲《摄论》、道基讲《杂心》、惠振讲《八犍度论》.三、五年间,究通诸部,声誉大著.唐高祖武德五年(622),玄奘在成都受具足戒.武德七年(624)离开成都,沿江东下参学.先到了荆州天皇寺.讲《摄论》、《杂心》,淮海一带的名僧闻风来聚.六十高龄的大德智琰也对他执礼甚恭.讲毕以后,继往赵州从道深学《成实》,又到扬州听惠休讲《杂心》、《摄论》.贞观元年(627),玄奘再到长安,从道岳、法常、僧辩、玄会诸师钻研《俱舍》、《摄论》、《涅盘》,他很快就穷尽各家学说,受到称赞,声誉满京师.仆射萧瑀,奏请令他住庄严寺.但是玄奘觉得多年来在各地讲筵所闻,异说不一,特别是当时流行的《摄论》、《地论》两家有关法相之说不能统一,很想得着总赅三乘学说的《瑜伽师地论》,以求会通一切(这一见解大概是受了当时来华的波颇蜜多罗的启发而生),于是决心往印度求法.
618年隋朝灭亡,玄奘和他的兄长逃至长安(当时已经是唐朝首都),之后再往南至四川成都.在这里他们兄弟二人花了约二到三年的时间继续深研佛经.
622年玄奘29岁那年剃度出家.之后他离开他的兄长然后回到长安学习外国语文和佛学.
玄奘自出家以还,便曾经计划往天竺学习佛法,但多次都未成事.公元627年,唐玄奘终于由长安出发只身前往天竺,沿著西域过帕米尔高原前往,历经艰难险阻后到达天竺.在天竺的十多年间,玄奘跟随过许多有名的僧人,他停留过的寺宇包括当时有名的学习中心-那烂陀寺,他向该寺的主持,印度佛学权威戒贤法师学习佛经.及后玄奘更加徒步考察了整个南亚次大陆,在一次佛学讲座中名扬全天竺,被当地僧人尊称为“大乘天”.
玄奘的一座雕刻,在西安大雁塔643年,他启程回国,并将当地的约657部佛经带回中土.646年回到长安,受到了唐太宗的热情接待.永徽三年652年玄奘在长安城内慈恩寺的西院筑五层塔,即慈恩寺塔 (故称),也就是今天的大雁塔,用以贮藏自天竺携来的经像.1962年寺内建立了玄奘纪念馆.故大雁塔成为了玄奘西行求法、归国译经的纪念建筑物.回到中土后,在唐太宗的支持下,在长安设立了国立翻译院,参与的学生与人员来自亚洲东部各地.他花了十多年时间在今西安北部约150公里的铜川市玉华宫内将约1,330卷译成汉语.玄奘本身最感兴趣的是"唯识"这一部份.这些佛经之后再传往韩国和日本.
玄奘因著自己的见解以及翻译与注解的努力而创始了法相宗.虽然这一宗派没有持续很久,但是他的许多学说却深深的影响了其他较为成功的宗派.
由玄奘法师口述而成的《大唐西域记》,堪称历史上的经典游记.因为印度历史纪录的缺乏,这本珍贵的游记也是研究印度历史不可缺少的文献.
算距离,大概是揽月阁吧,那建筑挺好看的。西安早先是有所谓左边右边庙,中间一根火箭炮的建筑格局的。最早这个说法是指南门外的农行大厦和对面的大楼,后来农行对面的房子改造了,然后这句话又有了新的对象,被安排在西美和西美正对的大雁塔,也据说是因为这个原因,西美的正门从来不开。现在去西美,依然只开左右两侧的门,正对的门种上了树,从来不开。西美的校园传说之一就是从来不开的正门,只要打开必定出人命。而大雁塔的故事,就是更大的一个局。老西安人说西安有条龙,龙头在龙首村,龙尾就在大雁塔,至于龙尾后面的揽月阁,那就不清楚了。都是故事,看看就算。那个建筑应该就是为了好看的。
公元627年的秋天,大唐帝国的都城—长安,一个僧人走出了城门。他要前往遥远的西方,寻求佛法。从长安出发,一路往西,沿着古老的丝绸之路,经过西域、翻越葱岭、横穿中亚的大草原,才能抵达印度。在荒无人烟的沙漠,玄奘四天五夜没有进水;在风声鹤唳的峡谷,玄奘遭遇强盗;在幽暗阴森的城堡,玄奘不得已卷入一场谋杀。然而,凭着坚定的毅力和智慧,玄奘终于抵达印度。在古老的印度,玄奘不仅废寝忘食地学习,而且周游了整个印度土地。在印度的宗教辩论会上,玄奘取得了史无前例的荣耀。他不仅被尊为大师,而且受到了印度最高统治者无上的尊崇。但是,在生命最辉煌的时候,玄奘依然返回故土——大唐。返回大唐之后,玄奘开始了庞大的佛经翻译工作。在此期间,他不仅撰写了“稀世奇书”——《大唐西域记》,而且将古代经典——《道德经》翻译成梵文,传往印度。翻译佛经期间,玄奘在长安的慈恩寺修建了大雁塔。今天,大雁塔已经成为陕西西安市的标志。公元664年,玄奘去世。玄奘下葬的时候,长安城空巷,百万人护送。大唐的高宗皇帝感叹:“朕失国宝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