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网站首页 > 动态 > 动态

魏国是怎么灭亡的(魏国灭亡有多惨烈)

2023-03-11 19:19     发布者:robots
导读魏国灭亡非常惨烈被秦国用水攻破都国。 因为魏国实力强大,纵然吴蜀联手,也难以抵抗,最后结局只能灭亡。三国时期魏国是继承下来的国家,富源辽阔,人口众多,魏国将近有90个州,300多万平方公里的面积,总人口超过500万。蜀国可怜巴巴的仅有益州一个州,全国总面积也就勉强100万,总人口也不过百万。东吴,也只有3个州,总面积150万,人口230万。从以上数据说明,三国虽然鼎力,但人力财力吴蜀两国没有魏国一国雄厚,再加上魏国全盘继承了国家军工技术,而吴蜀两国是新立的门户,一切都是白手起家从0开始,两国跟魏国相比实力

魏国灭亡非常惨烈被秦国用水攻破都国。

因为魏国实力强大,纵然吴蜀联手,也难以抵抗,最后结局只能灭亡。三国时期魏国是继承下来的国家,富源辽阔,人口众多,魏国将近有90个州,300多万平方公里的面积,总人口超过500万。蜀国可怜巴巴的仅有益州一个州,全国总面积也就勉强100万,总人口也不过百万。东吴,也只有3个州,总面积150万,人口230万。从以上数据说明,三国虽然鼎力,但人力财力吴蜀两国没有魏国一国雄厚,再加上魏国全盘继承了国家军工技术,而吴蜀两国是新立的门户,一切都是白手起家从0开始,两国跟魏国相比实力悬殊太大。因为魏事实力大,据备两线作战能力,所以吴蜀两国同时伐魏,魏国也能取得胜利。

三国时期,天下划分为十四州(十三州加上司隶地区),魏国独占十块,蜀国只有益州,吴国三块包括交州,扬州,荆州。照理说吴蜀联盟加起来的实力也不如魏国,为何魏国多年未能一统呢?下面我为大家从多角度分析原因。地理原因:汉中之战,曹操战败,三国势力版图终于确定下来。后来称帝的曹丕并非不想消灭吴蜀,奈何吴蜀皆有独特的地理位置优势。首先吴国占据长江天堑,且赤壁之战曹魏水军损失惨重,水军实力方面吴国占优,魏文帝曹丕也曾南征伐吴,前期虽然取得胜利,但终究是倒在了长江前面。再来说说蜀国,自古蜀道难,难于上青天!天府之国实属易守难攻之地,诸葛亮六出祁山,因为出蜀只有一条路,所以每次都需要出征都要让粮草先行,以防后期粮草跟不上,大大降低了蜀国的进攻效率。但这种情况也有一个好处,就是魏国进攻蜀国也只有一条路可走;若真的打不过,只要将蜀地的栈道毁掉,就能拖延魏国的进攻节奏。局势方面:夷陵之战,吴蜀两国内耗严重;在看清楚形势之后,两国又迅速结盟对抗更加强大的魏国。两国都知道若不主动进攻,按照目前趋势发展下去肯定会被魏国灭掉,于是两个国家都先后主动伐魏,将主动权握在自己手上;同时两国也很默契,一般都是一起行动,让魏国兵分两路,难以将聚集结在一起。除此之外,虽然说是三国,其实曹魏东北角的辽东一直没有统一,辽东实际掌控人会经常在背后弄点小动作故意恶心魏,直到魏明帝曹睿死的前两年,司马懿才率兵将这块地区彻底征服。人和方面:孙策临死前将自己的势力传给孙权并留下遗言道:“创天下你不如我,但是守业我不如你”,其实就是看中了孙权的守成能力,虽然说孙权一辈子没打出过合肥,但是作为一个守成君主还是挺优秀的。孙权算是寿命较长的皇帝了,老一辈的创业者相继死去,他才刚刚步入壮年,所以守住吴国那一亩三分地还是不成问题滴。据战后统计,蜀国是发生内部叛乱最少的国家,治安最为稳定,不像魏国那样前期一直有人要复汉,后期则是有人来扶魏,较其他两国相比,魏国国内的势力很强大。最后补充一点是魏国有好几次有机会蜀国,可惜都给司马懿故意葬送掉,想必作为冢虎的他深知兔死狗烹的道理,保持僵持不下的局面才是他最想看到的局面。基于以上这么多原因,魏国才会迟迟不能灭掉吴蜀;后期司马家族把持魏国朝政之后,派军攻打蜀国,邓艾阴平,包围成都才迫使刘禅让位。曹魏不仅没有统一全国,而且连自家都没有不住曹后的几十年里,其实几代曹家人都是有防着司马懿的;但是随着老一辈跟随曹操打天下的人接连死去,只剩下一个司马懿还活着。对于这样一个有能力又有野心的人,曹家几代家主也是很纠结的,既害怕他篡权,又不得不重用他。曹睿死后,安排了宗族内另一人曹爽制衡司马懿,可惜此人太过天真,被老谋深算的司马懿忽悠的分不清东南西北。高平陵之变,司马家族一举夺得曹家在魏国的军政大权。为什么选这么一个人当托孤大臣?曹家没人了吗?老曹家还是有人的,但是曹丕继位以后,一直采取的是限制宗室去讨好士族的政策,将曹氏子孙分封到全国各地,但是又不给他们实际权利;后来的几十年中这一现象愈演愈烈,曹家旁系亲属基本都被架空了。等到司马懿夺权以后,各地也是有起义叛乱发生的,著名的有“淮南三叛”:王凌、文钦、诸葛诞,但没有一个是曹家本族人发起的。刚刚分析的只是客观原因,我们最后分析曹魏覆灭的最根本最直接的原因:曹睿太过短命,没有留下子嗣,相对应的是司马懿太能活了,一个人熬死了曹家三代人,才会如此位高权重。这样一个情况下,即使不出现司马懿,可能也会有别的人会取代曹魏。曹丕短命无子嗣的原因可能与他个人习惯有关,据说他有龙阳之好,专门在宫内养有男宠;除此之外,他还有魏晋那个年代的人都的通病,喜欢服用一些类似于五石散的东西,最后身体扛不住而死亡。虽然说曹睿御人有术,可再好的身体也遭不住这样啊,如果这样理解的话曹魏被夺完全是他们的咎由自取啊!

吴国灭亡纯粹是窝里斗导致的,自从孙权为了打击江东士族而亲自导演了南鲁党争开始,朝堂就为两股势力,借口士族重臣参与到他的家事—二宫之争,把那些看不顺眼的、不听话的、想夺权的…杀的杀,贬的贬,终于孙权出了一口恶气。可是自此开始,东吴实力大大削弱,朝廷不再团结,经常性地争权夺利,孙吴这样自己内耗,最终已无力抗拒曹魏司马氏,只有被统一了。

说到曹魏,曹氏先祖太祖武皇帝曹操可谓居功至伟,他是是曹魏的奠基者,自起兵以来,挟天子以令诸侯,执天下牛耳,先后灭袁术、袁绍,扫清,一举平定了北方,为曹魏建立奠定了基础。赤壁之战曹操大败而归,正与部下总结失败原因和作战经验时,司马懿居然鼾声四起,引起了曹操的注意,曹操深知他的本事,但却对此人并没有委以重任。司马懿想要做世子曹丕的老师,可是被曹操拒绝了,在曹操临死前,交待曹丕对于司马懿你可以用,因为没有司马懿,你斗不过诸葛亮,但你永远都要防着他。曹丕继承曹操的大业后,废除汉献帝刘协,即位九五至尊,承继大统,立国号大魏,自此曹氏正式建立,曹丕重用了司马懿。但是此时的司马懿还是韬光养晦,掩藏自己。司马懿是怎么夺取曹魏呢?在曹后,以前的许多忠于曹操的文臣武将老的老,死的已经死了。加之曹丕上位以后,夺了曹彰的兵权,极力的打压了曹氏宗亲的势力,发展了自己的羽翼,重用了司马懿,为司马懿夺取曹氏奠定基础。诸葛亮北伐对司马懿夺取曹氏起到关键性作用,如果不是诸葛亮没完没了的北伐,让曹魏感觉到危机,而当时曹真担任大都督,无法抵抗诸葛亮北伐大军,导致曹魏让司马懿掌握兵权,不仅阻碍诸葛亮北伐,还在军中建立起了威信。还有就是在曹睿死后,曹爽辅佐幼帝,曹爽掌握大权,虽然曹爽的才能并不出色,但在争夺权力时,拼尽权利,架空司马懿,使得司马懿虽然身居高位,但是没有实权,于是司马懿开始称病在家装死等待时机。曹爽也开始放松警惕,但还是派人到司马懿家中探查情况,发现司马懿居然中风,看着已经大限一到。于是率全部大臣出城祭祖,司马懿趁机发动,一举夺取了曹氏。用司马懿的话来说,他挥剑只有一次,但是他磨剑磨了十几年,他一直暗中增强自己的势力,但又想尽办法保全自己的安全,树立军中威信,即使他不是大都督,不在是军中主帅,但是军中许多武将都愿意跟随他,为他做任何事,这就是他的可怕之处。所以他能夺取曹氏,是一个循序渐进的过程,是发挥了多方面因素的作用。(全文完)

免责声明:本文章由会员“robots”发布如果文章侵权,请联系我们处理,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他问题请于本站联系

猜你喜欢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