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上丝绸正确主线路, 海上丝绸之路主要有东海起航线和南海起航线两条主线路,比陆上丝绸之路的历史更为悠久。东海起航线始自周王朝(公元前1112年)建立之初,武王派遣箕子到朝鲜传授田蚕织作技术。箕子于是从山东半岛的渤海湾海港出发,走水路抵达朝鲜。这样,的养蚕、缫丝、织绸技术通过黄海最先传到了朝鲜。秦始皇兵吞六国时,齐、燕、赵等国为逃避苦役而携带蚕种和随身养蚕技术不断泛海赴朝,更加速了丝织业在朝鲜的传播。 通过朝鲜半岛或经由日本海环流水路,中日交往十分方便。据日本古史记载,西汉哀帝年间(公元前6年),的罗织物和罗织技术已传到日本。公元3世纪,丝织提花技术和刻版印花技术传入日本。隋代,的镂空版印花技术再次传到了日本。隋唐时期,日本使节和往来频繁,他们在浙江台州获得青色绫,带回日本作样板,仿制彩色锦、绫、夹缬等,日本至今仍沿用唐代的名称,如:绞缬、腊缬、罗、绸、绫、羽等。 唐宋以后中外交流的主要通道以南海为中心,起点主要是广州,所以称南海丝绸之路。形成于秦汉时期,发展于三国隋朝时期,繁荣于唐宋时期,转变于明清时期,是已知的最为古老的海上航线。
海上丝绸之路起点是广州和泉州市,终点最远到达罗马帝国地中海沿岸地区
海上丝绸之路有两条线。一条是南海航线,又称南海丝绸之路,起点主要是广州和泉州。一条是东海航线,也叫“东方海上丝路”。起点在山东半岛和江浙沿海。
记载着海上丝绸之路起点的九日山,为越来越多的人所熟知。满山的石刻记载着九日山千年的海丝之铭。九日山曾是海上丝绸之路的起点,这一段历史恰为山中的石刻所铭刻,方得流传至今。 山中现厂门祈风石刻十三方,是九日山摩崖石刻的珍品,海丝文化的瑰宝。作为海上丝绸之路的见证者,这十三方石刻记载了白北宋崇宁三年公元1104年至公元1266年162年间,泉州府尹和市船舶司等地方官员为番舶举办的11次祈风的典礼、3次有关市船舶司官员的登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