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质年代】
地质,即地壳的成分和结构.根据生物的发展和地层形成的顺序,按地壳的发展历史划分的若干自然阶段,叫做地质年代.“宙”、“代”、“纪”、“世”分指地质年代分期的第一级、第二级、第三级、第四级.地质年代分期的第一级是宙,分为隐生宙(现已该称太古宙和元古宙)和显生宙.
【太古宇】tàigǔyǔ
地层系统分类的第一个宇.太古宙时期所形成的地层系统.旧称太古界,原属隐生宇(隐生宇现已不使用,改称太古宇和元古宇).
【太古宙】tàigǔzhòu
地质年代分期的第一个宙.约开始于40亿年前,结束于25亿年前.在这个时期里,地球表面很不稳定,地壳变化很剧烈,形成最古的陆地基础,岩石主要是片麻岩,成分很复杂,沉积岩中没有生物化石.晚期有菌类和低等藻类存在,但因经过多次地壳变动和岩浆活动,可靠的化石记录不多.旧称太古代,原属隐生宙(隐生宙现已不使用,改称太古宙和元古宙).
【元古宇】yuángǔyǔ
地层系统分类的第二个宇.元古宙时期所形成的地层系统.旧称元古界,原属隐生宇(隐生宇现已不使用,改称太古宇和元古宇).
【元古宙】yuángǔzhòu
地质年代分期的第二个宙.约开始于25亿年前,结束于5.7亿年前.在这个时期里,地壳继续发生强烈变化,某些部分比较稳定已有大量含碳的岩石出现.藻类和菌类开始繁盛,晚期无脊椎动物偶有出现.地层中有低等生物的化石存在.旧称元古代,原属隐生宙(隐生宙现已不使用,改称太古宙和元古宙).
【显生宇】xiǎnshēngyǔ
地层系统分类的第三个宇.显生宙时期所形成的地层系统.显生宇可分为古生界、中生界和新生界.
【显生宙】xiǎnshēngzhòu
地质年代分期的第三个宙.显生宙可分为古生代、中生代和新生代.
【古生界】gǔshēngjiè
显生宇的第一个界.古生代时期形成的地层系统.分为寒武系、奥陶系、志留系、泥盆系、石炭系和二叠系.
【古生代】gǔshēngdài
显生宙的第一个代.约开始于5.7亿年前,结束于2.5亿年前.分为寒武纪、奥陶纪、志留纪、泥盆纪、石炭纪和二叠纪.在这个时期里生物界开始繁盛.动物以海生的无脊椎动物为主,脊椎动物有鱼和两栖动物出现.植物有蕨类和石松等,松柏也在这个时期出现.因此时的动物群显示古老的面貌而得名.
【寒武系】hánwǔxì
古生界的第一个系.寒武纪时期形成的地层系统.
【寒武纪】hánwǔjì
古生代的第一个纪,约开始于5.7亿年前,结束于5.1亿年前.在这个时期里,陆地下沉,北半球大部被海水淹没.生物群以无脊椎动物尤其是三叶虫、低等腕足类为主,植物中红藻、绿藻等开始繁盛.寒武是英国威尔士的拉丁语名称,这个纪的地层首先在那里发现.
【奥陶系】àotáoxì
古生界的第二个系.奥陶纪时期形成的地层系统.
【奥陶纪】àotáojì
古生代的第二个纪,约开始于5.1亿年前,结束于4.38亿年前.在这个时期里,岩石由石灰岩和页岩构成.生物群以三叶虫、笔石、腕足类为主,出现板足鲞类,也有珊瑚.藻类繁盛.奥陶纪由英国威尔士北部古代的奥陶族而得名.
【志留系】zhìliúxì
古生界的第一个系.志留纪时期形成的地层系统.
【志留纪】zhìliújì
古生代的第三个纪,约开始于4.38亿年前,结束于4.1亿年前.在这个时期里,地壳相当稳定,但末期有强烈的造山运动.生物群中腕足类和珊瑚繁荣,三叶虫和笔石仍繁盛,无颌类发育,到晚期出现原始鱼类,末期出现原始陆生植物裸蕨.志留纪由古代住在英国威尔士西南部的志留人得名.
【泥盆系】nípénxì
古生界的第四个系.泥盆纪时期形成的地层系统.
【泥盆纪】nípénjì
古生代的第四个纪,约开始于4.1亿年前,结束于3.55亿年前.这个时期的初期各处海水退去,积聚后层沉积物.后期海水又淹没陆地并形成含大量有机物质的沉积物,因此岩石多为砂岩、页岩等.生物群中腕足类和珊瑚发育,除原始菊虫外,昆虫和原始两栖类也有发现,鱼类发展,蕨类和原始裸子植物出现.泥盆纪由英国的泥盆郡而得名.
【石炭系】shítànxì
古生界的第五个系.石炭纪时期形成的地层系统.
【石炭纪】shítànjì
古生代的第五个纪,约开始于3.55亿年前,结束于2.9亿年前.在这个时期里,气候温暖而湿润,高大茂密的植物被埋藏在地下经炭化和变质而形成煤层,故名.岩石多为石灰岩、页岩、砂岩等.动物中出现了两栖类,植物中出现了羊齿植物和松柏.
【二叠系】èrdiéxì
古生界的第六个系.二叠纪时期形成的地层系统.
【二叠纪】èrdiéjì
古生代的第六个纪,即最后一个纪.约开始于2.9亿年前,结束于2.5亿年前.在这个时期里,地壳发生强烈的构造运动.在德国,本纪地层二分性明显,故名.动物中的菊石类、原始爬虫动物,植物中的松柏、苏铁等在这个时期发展起来.
【中生界】zhōngshēngjiè
显生宇的第二个界.中生代时期形成的地层系统.分为三叠系、侏罗系和白垩系.
【中生代】zhōngshēngdài
显生宙的第二个代.分为三叠纪、侏罗纪和白垩纪.约开始于2.5亿年前,结束于6 500万年前.这时期的主要动物是爬行动物,恐龙繁盛,哺乳类和鸟类开始出现.无脊椎动物主要是菊石类和箭石类.植物主要是银杏、苏铁和松柏.
【三叠系】sāndiéxì
中生界的第一个系.三叠纪时期形成的地层系统.
【三叠纪】sāndiéjì
中生代的第一个纪,约开始于2.5亿年前,结束于2.05亿年前.在这个时期里,地质构造变化比较小,岩石多为砂岩、石灰岩等.因本纪的地层最初在德国划分时分上、中、下三部分,故名.动物多为头足类、甲壳类、鱼类、两栖类、爬行动物.植物主要是苏铁、松柏、银杏、木贼和蕨类.
【侏罗系】zhūluóxì
中生界的第二个系.侏罗纪时期形成的地层系统.
【侏罗纪】zhūluójì
中生代的第二个纪,约开始于2.05亿年前,结束于1.35亿年前.在这个时期里,有造山运动和剧烈的火山活动.由法国、瑞士边境的侏罗山而得名.爬行动物非常发达,出现了巨大的恐龙、空中飞龙和始祖鸟,植物中苏铁、银杏最繁盛.
【白垩系】bái’èxì
中生界的第三个系.白垩纪时期形成的地层系统.
【白垩纪】bái’èjì
中生代的第三个纪,约开始于1.35亿年前,结束于6 500万年前.因欧洲西部本纪的地层主要为白垩岩而得名.这个时期里,造山运动非常剧烈,我国许多山脉都在这时形成.动物中以恐龙为最盛,但在末期逐渐灭绝.鱼类和鸟类很发达,哺乳动物开始出现.被子植物出现.植物中显花植物很繁盛,也出现了热带植物和阔叶树.
【新生界】xīnshēngjiè
显生宇的第三个界.新生代时期形成的地层系统.分为古近系(下第三系)、新近系(上第三系)和第四系.
【新生代】xīnshēngdài
显生宙的第三个代.分为古近纪(老第三纪)、新近纪(新第三纪)和第四纪.约从6 500万年前至今.在这个时期地壳有强烈的造山运动,中生代的爬行动物绝迹,哺乳动物繁盛,生物达到高度发展阶段,和现代接近.后期有人类出现.
【古近系】gǔjìnxì
新生界的第一个系.古近纪时期形成的地层系统.可分为古新统、始新统和渐新统.
【古近纪】gǔjìnjì
新生代的第一个纪(旧称老第三纪、早第三纪).约开始于6 500万年前,结束于2 300万年前.在这个时期,哺乳动物除陆地生活的以外,还有空中飞的蝙蝠、水里游的鲸类等.被子植物繁盛.古近纪可分为古新世、始新世和渐新世,对应的地层称为古新统、始新统和渐新统.
【新近系】xīnjìnxì
新生界的第二个系.新近纪时期形成的地层系统.可分为中新统和上新统.
【新近纪】xīnjìnjì
新生代的第二个纪(旧称新第三纪、晚第三纪).约开始于2 300万年前,结束于160万年前.在这个时期,哺乳动物继续发展,形体渐趋变大,一些古老类型灭绝,高等植物与现代区别不大,低等植物硅藻较多见.新近纪可分为中新世和上新世,对应的地层称为中新统和上新统.
【第四系】dìsìxì
新生界的第三个系.第四纪时期形成的地层系统.它是新生代的最后一个系,也是地层系统的最后一个系.可分为更新统(下更新统、中更新统、上更新统)和全新统.
【第四纪】dìsìjì
新生代的第三个纪,即新生代的最后一个纪,也是地质年代分期的最后一个纪.约开始于160万年前,直到今天.在这个时期里,曾发生多次冰川作用,地壳与动植物等已经具有现代的样子,初期开始出现人类的祖先(如北京猿人、尼安德特人).第四纪可分为更新世(早更新世、中更新世、晚更新世)和全新世,对应的地层称为更新统(下更新统、中更新统、上更新统)和全新统.
~~爱护地球吧,让地球上的人和生物都好。~~
科学家说地球从开始到现在一共出现五个文明,为什么都消失了?没有任何证据表明地球上出现过五个文明!不过从生命诞生以来总共有过五次生命大灭绝倒是事实,是这样误会地球总共出现过五个文明吗?一、五次生命大灭绝能够得着文明的级别吗?在地质史上最著名的五次生物灭绝中,最高等级的大概要算恐龙,但很明显这和文明无关!尽管经常有朋友会提出一些脑洞话题,比如恐龙是不是制造光速飞船离开了地球?当然稍微有些科学素养的朋友也不会就这个问题深入讨论,毕竟这纯属瞎胡闹!即使对文明理解再有偏颇,恐龙也够不着文明的待遇,但无疑是属于高等生物!有恐龙这个案例在先,人类总是有一种居安思危莫名恐惧感,当然适度紧张有利于人类科技的进步,尽早掌握离开地球的技术,我们可以永居地球,但我们必须有离开地球的能力!二、传说中的失落的文明指的是哪几个?当然地质史上的那些灭绝事件不足以称得上文明,但在各地的传说中,确实有多个失落文明的传闻,我们来一一罗列下,看看是否是各位想象中的那样。1.亚特兰蒂斯文明;位于大西洋某处大陆的文明,相传亚特兰蒂斯具有极其发达科技的文明,古希腊哲学家柏拉图很详细的描述了亚特兰蒂斯,在公元前1.2万年至公元前9千年时被一场超级自然灾害沉入了大西洋底!2.利莫里亚文明;相传.利莫里亚文明是和亚特兰蒂斯文明同时期存在的古老文明,具置在南太平洋某处,但科技没有亚特兰蒂斯文明发达,与亚特兰蒂斯一样,在人类有文字记载的数千年前就沉没了,给我们留下了太多的未解之谜!3.地心世界文明;地球中空的说法由来已久,但非常明显中空的地球在天体形成理论中并不支持,不过并不妨碍地下世界在吃瓜群众中的口口相传,而且仍然有很多不明的群众信以为真!4.中美洲玛雅文明;玛雅文明确实是存在的,只不过为何消失一直是个谜,因为玛雅文明有着灿烂的文明历史,高深的天文历法知识让研究玛雅文明的专家认为其来自地外!但其实并没有如此传神,而且如此不严谨的说法并非经相关专家亲口所说,而是来自非官方文档的资料,其可信程度智者见智,仁者见仁了!我们并不否认玛雅人的文明程度,但相对比同时期的欧洲和亚洲,并没有过人之处,只是后人不负责任的解读倒是值得怀疑!关于玛雅人的消失,有一种说法是与北方阿兹特克文明的,使得玛雅人向森林迁徙,逐渐消失在茂密的中美洲热带雨林中!5.香巴拉王国-香格里拉;藏族文化中一直有存在这样一个地方:在西藏北方的雪山深处有一个王国,居民都有极高的智慧,摒弃了俗世中的一切杂念,人人都修身养性......三、哪个文明是真实存在过的?上述几个中,除了玛雅文明以外,其他都是传说中的,仅仅有部分描述性记载,我们却未能在现实中找到任何证据,即使是最为传神的亚特兰蒂斯和利莫里亚文明!相信即使很久以后的未来,也将会流传着这些传说,但事实究竟如何,也许随着未来科技的进步会给我们一个交代,但这能堵住阴谋论者的嘴吗?
六次.第一次物种大灭绝:距今4.4亿年前的奥陶纪末期,远古甲壳类和软体类动物大灭绝,鱼类兴盛。第二次物种大灭绝:距今约3.65亿年前的泥盆纪后期,海洋生物遭到重创,两栖类兴起。第三次物种大灭绝:距今约2.5亿年前二叠纪末期的,是地球史上最大最严重的一次,两栖类和类哺乳爬行类动物消亡,恐龙出现。第四次发生在1.85亿年前,80%的爬行动物灭绝了。第五次发生在6500万年前的白垩纪,恐龙灭绝,哺乳类繁荣。我们正在面临的是第六次大灭绝,由于人类的工业化进程加快,带来了席卷整个生态系统的物种灭绝危机,这也是最危险的一次.
划分方法:
目前,科学上是用测定岩石中放射性元素和它们蜕变生成的同位素含量的方法,作为测定地球年龄的“计时器”.
人们利用放射性元素蜕变的特点,来计算出岩石的年龄.放射性元素在蜕变时,速度很稳定,而且不受外界条件影响.在一定时间内,一定量的放射性元素,多少份量,生成多少新的物质都有个确切数字.例如,1克铀在一年中有七十四亿分之一克裂变为铅和氦.因此,我们可以根据岩石中现在含有多少铀和多少铅,算出岩石的年龄.地壳是由岩石组成的,这样我们就能得知地壳的年龄.有的人算出为30亿年左右.
地壳的年龄还不等于地球的实际年龄,因为在形成地壳以前,一般地球还要经过一段表面处于熔融状态的时期,加上这段时期,地球的年龄估计约有46亿年.
推算地球年龄,主要有岩层方法、化石方法和放射性元素的蜕变方法等.根据鉴定,地球上最古老的岩石,是在格陵兰岛西部戈特哈布地区发现的阿米佐克片麻岩,年龄约有38亿岁.而太阳系的碎屑,年龄都在45亿年~47亿年之间.因此认为,包括地球在内的太阳系成员大都在同一时期形成.
依照人类历史划分朝代的办法,地球自形成以来也可以划分为5个“代”,从古到今是:太古代、元古代、古生代、中生代和新生代.有些代还进一步划分为若干“纪”,如古生代从远到近划分为寒武纪、奥陶纪、志留纪、泥盆纪、石炭纪和二叠纪;中生代划分为三叠纪、侏罗纪和白垩纪;新生代划分为第三纪和第四纪.这就是地球历史时期的最粗略的划分,称之为“地质年代”.
详细介绍:
【地质年代】 地质,即地壳的成分和结构.根据生物的发展和地层形成的顺序,按地壳的发展历史划分的若干自然阶段,叫做地质年代.“宙”、“代”、“纪”、“世”分指地质年代分期的第一级、第二级、第三级、第四级.地质年代分期的第一级是宙,分为隐生宙(现已该称太古宙和元古宙)和显生宙.
【太古宇】tàigǔyǔ 地层系统分类的第一个宇.太古宙时期所形成的地层系统.旧称太古界,原属隐生宇(隐生宇现已不使用,改称太古宇和元古宇).
【太古宙】tàigǔzhòu 地质年代分期的第一个宙.约开始于40亿年前,结束于25亿年前.在这个时期里,地球表面很不稳定,地壳变化很剧烈,形成最古的陆地基础,岩石主要是片麻岩,成分很复杂,沉积岩中没有生物化石.晚期有菌类和低等藻类存在,但因经过多次地壳变动和岩浆活动,可靠的化石记录不多.旧称太古代,原属隐生宙(隐生宙现已不使用,改称太古宙和元古宙).
【元古宇】yuángǔyǔ 地层系统分类的第二个宇.元古宙时期所形成的地层系统.旧称元古界,原属隐生宇(隐生宇现已不使用,改称太古宇和元古宇).
【元古宙】yuángǔzhòu 地质年代分期的第二个宙.约开始于25亿年前,结束于5.7亿年前.在这个时期里,地壳继续发生强烈变化,某些部分比较稳定已有大量含碳的岩石出现.藻类和菌类开始繁盛,晚期无脊椎动物偶有出现.地层中有低等生物的化石存在.旧称元古代,原属隐生宙(隐生宙现已不使用,改称太古宙和元古宙).
【显生宇】xiǎnshēngyǔ 地层系统分类的第三个宇.显生宙时期所形成的地层系统.显生宇可分为古生界、中生界和新生界.
【显生宙】xiǎnshēngzhòu 地质年代分期的第三个宙.显生宙可分为古生代、中生代和新生代.
【古生界】gǔshēngjiè 显生宇的第一个界.古生代时期形成的地层系统.分为寒武系、奥陶系、志留系、泥盆系、石炭系和二叠系.
【古生代】gǔshēngdài 显生宙的第一个代.约开始于5.7亿年前,结束于2.5亿年前.分为寒武纪、奥陶纪、志留纪、泥盆纪、石炭纪和二叠纪.在这个时期里生物界开始繁盛.动物以海生的无脊椎动物为主,脊椎动物有鱼和两栖动物出现.植物有蕨类和石松等,松柏也在这个时期出现.因此时的动物群显示古老的面貌而得名.
【寒武系】hánwǔxì 古生界的第一个系.寒武纪时期形成的地层系统.
【寒武纪】hánwǔjì 古生代的第一个纪,约开始于5.7亿年前,结束于5.1亿年前.在这个时期里,陆地下沉,北半球大部被海水淹没.生物群以无脊椎动物尤其是三叶虫、低等腕足类为主,植物中红藻、绿藻等开始繁盛.寒武是英国威尔士的拉丁语名称,这个纪的地层首先在那里发现.
【奥陶系】àotáoxì 古生界的第二个系.奥陶纪时期形成的地层系统.
【奥陶纪】àotáojì 古生代的第二个纪,约开始于5.1亿年前,结束于4.38亿年前.在这个时期里,岩石由石灰岩和页岩构成.生物群以三叶虫、笔石、腕足类为主,出现板足鲞类,也有珊瑚.藻类繁盛.奥陶纪由英国威尔士北部古代的奥陶族而得名.
【志留系】zhìliúxì 古生界的第一个系.志留纪时期形成的地层系统.
【志留纪】zhìliújì 古生代的第三个纪,约开始于4.38亿年前,结束于4.1亿年前.在这个时期里,地壳相当稳定,但末期有强烈的造山运动.生物群中腕足类和珊瑚繁荣,三叶虫和笔石仍繁盛,无颌类发育,到晚期出现原始鱼类,末期出现原始陆生植物裸蕨.志留纪由古代住在英国威尔士西南部的志留人得名.
【泥盆系】nípénxì 古生界的第四个系.泥盆纪时期形成的地层系统.
【泥盆纪】nípénjì 古生代的第四个纪,约开始于4.1亿年前,结束于3.55亿年前.这个时期的初期各处海水退去,积聚后层沉积物.后期海水又淹没陆地并形成含大量有机物质的沉积物,因此岩石多为砂岩、页岩等.生物群中腕足类和珊瑚发育,除原始菊虫外,昆虫和原始两栖类也有发现,鱼类发展,蕨类和原始裸子植物出现.泥盆纪由英国的泥盆郡而得名.
【石炭系】shítànxì 古生界的第五个系.石炭纪时期形成的地层系统.
【石炭纪】shítànjì 古生代的第五个纪,约开始于3.55亿年前,结束于2.9亿年前.在这个时期里,气候温暖而湿润,高大茂密的植物被埋藏在地下经炭化和变质而形成煤层,故名.岩石多为石灰岩、页岩、砂岩等.动物中出现了两栖类,植物中出现了羊齿植物和松柏.
【二叠系】èrdiéxì 古生界的第六个系.二叠纪时期形成的地层系统.
【二叠纪】èrdiéjì 古生代的第六个纪,即最后一个纪.约开始于2.9亿年前,结束于2.5亿年前.在这个时期里,地壳发生强烈的构造运动.在德国,本纪地层二分性明显,故名.动物中的菊石类、原始爬虫动物,植物中的松柏、苏铁等在这个时期发展起来.
【中生界】zhōngshēngjiè 显生宇的第二个界.中生代时期形成的地层系统.分为三叠系、侏罗系和白垩系.
【中生代】zhōngshēngdài 显生宙的第二个代.分为三叠纪、侏罗纪和白垩纪.约开始于2.5亿年前,结束于6 500万年前.这时期的主要动物是爬行动物,恐龙繁盛,哺乳类和鸟类开始出现.无脊椎动物主要是菊石类和箭石类.植物主要是银杏、苏铁和松柏.
【三叠系】sāndiéxì 中生界的第一个系.三叠纪时期形成的地层系统.
【三叠纪】sāndiéjì 中生代的第一个纪,约开始于2.5亿年前,结束于2.05亿年前.在这个时期里,地质构造变化比较小,岩石多为砂岩、石灰岩等.因本纪的地层最初在德国划分时分上、中、下三部分,故名.动物多为头足类、甲壳类、鱼类、两栖类、爬行动物.植物主要是苏铁、松柏、银杏、木贼和蕨类.
【侏罗系】zhūluóxì 中生界的第二个系.侏罗纪时期形成的地层系统.
【侏罗纪】zhūluójì 中生代的第二个纪,约开始于2.05亿年前,结束于1.35亿年前.在这个时期里,有造山运动和剧烈的火山活动.由法国、瑞士边境的侏罗山而得名.爬行动物非常发达,出现了巨大的恐龙、空中飞龙和始祖鸟,植物中苏铁、银杏最繁盛.
【白垩系】bái’èxì 中生界的第三个系.白垩纪时期形成的地层系统.
【白垩纪】bái’èjì 中生代的第三个纪,约开始于1.35亿年前,结束于6 500万年前.因欧洲西部本纪的地层主要为白垩岩而得名.这个时期里,造山运动非常剧烈,我国许多山脉都在这时形成.动物中以恐龙为最盛,但在末期逐渐灭绝.鱼类和鸟类很发达,哺乳动物开始出现.被子植物出现.植物中显花植物很繁盛,也出现了热带植物和阔叶树.
【新生界】xīnshēngjiè 显生宇的第三个界.新生代时期形成的地层系统.分为古近系(下第三系)、新近系(上第三系)和第四系.
【新生代】xīnshēngdài 显生宙的第三个代.分为古近纪(老第三纪)、新近纪(新第三纪)和第四纪.约从6 500万年前至今.在这个时期地壳有强烈的造山运动,中生代的爬行动物绝迹,哺乳动物繁盛,生物达到高度发展阶段,和现代接近.后期有人类出现.
【古近系】gǔjìnxì 新生界的第一个系.古近纪时期形成的地层系统.可分为古新统、始新统和渐新统.
【古近纪】gǔjìnjì 新生代的第一个纪(旧称老第三纪、早第三纪).约开始于6 500万年前,结束于2 300万年前.在这个时期,哺乳动物除陆地生活的以外,还有空中飞的蝙蝠、水里游的鲸类等.被子植物繁盛.古近纪可分为古新世、始新世和渐新世,对应的地层称为古新统、始新统和渐新统.
【新近系】xīnjìnxì 新生界的第二个系.新近纪时期形成的地层系统.可分为中新统和上新统.
【新近纪】xīnjìnjì 新生代的第二个纪(旧称新第三纪、晚第三纪).约开始于2 300万年前,结束于160万年前.在这个时期,哺乳动物继续发展,形体渐趋变大,一些古老类型灭绝,高等植物与现代区别不大,低等植物硅藻较多见.新近纪可分为中新世和上新世,对应的地层称为中新统和上新统.
【第四系】dìsìxì 新生界的第三个系.第四纪时期形成的地层系统.它是新生代的最后一个系,也是地层系统的最后一个系.可分为更新统(下更新统、中更新统、上更新统)和全新统.
【第四纪】dìsìjì 新生代的第三个纪,即新生代的最后一个纪,也是地质年代分期的最后一个纪.约开始于160万年前,直到今天.在这个时期里,曾发生多次冰川作用,地壳与动植物等已经具有现代的样子,初期开始出现人类的祖先(如北京猿人、尼安德特人).第四纪可分为更新世(早更新世、中更新世、晚更新世)和全新世,对应的地层称为更新统(下更新统、中更新统、上更新统)和全新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