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网站首页 > 动态 > 动态

湖广填四川是哪一年(广元是湖广填四川吗)

2023-02-05 20:19     发布者:robots
导读明清两代,由于战乱、兵燹、灾荒、瘟疫等社会原因以及“迁海”、“圈地”、“剃发”、“平台”等政治原因,晋冀、两湖、两广、赣粤、苏皖等地区居民大量向西部川陕地区迁徙,史称“湖广填四川”。 江西填湖广,始见于魏源的《湖广水利论》。系指以江西为主的长江下游人口向中游地区迁徙的移动。据说最早出现于五代,明朝达到。江西移民占江、浙、闽、皖、赣五省迁至湖南,湖北的移民总数的60%,在两湖各个地区,江西移民占有的比例又有差异,自东向西递减,适与地距江西之远近成正比。江西移要来自鄱阳湖平原和赣江流域,以吉安、南昌两府最多。

明清两代,由于战乱、兵燹、灾荒、瘟疫等社会原因以及“迁海”、“圈地”、“剃发”、“平台”等政治原因,晋冀、两湖、两广、赣粤、苏皖等地区居民大量向西部川陕地区迁徙,史称“湖广填四川”。

江西填湖广,始见于魏源的《湖广水利论》。系指以江西为主的长江下游人口向中游地区迁徙的移动。据说最早出现于五代,明朝达到。江西移民占江、浙、闽、皖、赣五省迁至湖南,湖北的移民总数的60%,在两湖各个地区,江西移民占有的比例又有差异,自东向西递减,适与地距江西之远近成正比。江西移要来自鄱阳湖平原和赣江流域,以吉安、南昌两府最多。湖广填四川,是指发生在清朝的一次大规模的移民。据说,有湖北、江西、福建、广西等十几个省份的居民也在移民行列之中。元末明初和明末清初,四川经过战乱,导致人口急剧减少。因此从中央到地方各级官府采取了一系列措施吸引外地移民,其中以湖广行省人口最多,客家移民是仅次于湖广人的第二大移民团体,湖广移民和客家移民分别占当时四川总人口的40%和33%。以成都为例,清末《成都通览》曾描述“现今之成都人,原籍皆外省人”;其中,湖北15%,湖南10%,河南、山东5%,陕西10%,云南、贵州15%,江西15%,安徽5%,江苏、浙江10%,广东、广西10%,福建、山西、甘肃5%。

“湖光填四川”是清朝年间的大移民浪潮,从康熙时期政策性的移民到乾嘉时期流民自发迁移并最终形成的大规模的浪潮,整个过程经历了将近一个世纪。顺治二年的时候,就在湖北设立“湖广四川总督”一职。顺治三年,清军由汉中入川,在西川射杀张献忠,之后进军到成都、重庆。战乱与动荡之后全川残破,所以清军退守保宁,招抚流民垦荒。但是初期并没有什么成效,许多百姓仍然对此持一种观望的态度,因此早期的屯垦并没有达到预期的成果。于是在康熙三年的时候,四川巡抚张德地恳请朝廷下令让各个省的督抚敦促流离在各省的四川绅民回川,但是仍然收效甚微。所以到了康熙六年的时候,开始下达更加严厉的行政令,敦促川民回川。康熙也从整治区域划分上为解决移民四川的障碍,加大了宏观调控的力度。因为许多流散在外的四川人都在湖广,以为历史上但凡四川动荡,川民就会沿河而下隐匿到湖广地区,因此康熙在行政上先是撤掉湖广总督,再设川湖总督,并且在经济上政治上给予移民便利,还有“招民授职”都在设法吸引移民。四川人的移入人口这才逐渐增多,并且稳健发展。大约在康熙五十年起,就不再鼓励移民入川,因为当时四川境内已经逐步稳定恢复了。然而之后的态势却是统治者没有预料到的,就是大规模的移民仍然没有停止,甚至到了乾隆时期还大幅度的增长,这不得不说是当时统治者治理的一大失误。这种猛增必然会带来一连串的社会问题以及经济问题。康熙时期移入大约155万人,雍正时期限制流入,到了乾隆时期,由于一味放任,连带着嘉庆时期,一共流入400多万人口,造成了严重的人口过剩。在早期的时候,“湖广填四川”最重要的影响就是恢复了四川的地区生产以及发展繁荣。但是后期,政策不当,疏于管理,导致过多的人口流入,造成了地少人多,社会上无所事事甚至为非作歹的人日益增多,并且还出现了一些诸如嘓噜会之类的民间结社,十分不利于清朝统治的稳定。不过不能因此而忽略了这些移入人口对四川地区经济以及文化的影响。最终随着移民而去的“下游与南方文化”与当地的文化相融合,形成了十分具有特色的巴蜀文化。

湖广填四川的姓氏有:李,王,张,刘,陈,杨,黄,周,罗,何,唐,吴,赵,胡,邓,曾,徐,蒋,谢,彭,朱,肖,郑,马,廖,余,袁,冯,郭,钟,杜,林,宋,熊,高,孙,梁,魏,任,谭,阿,向,曹,邹,吉,文,叶,田,蒲,许,汪,范,邱,付,蔡,夏,程,代,龙,龚,苏,潘,尹,姚,伍,严,卢,吕,江,毛,万,易,董,贾,沈,韩,秦,丁,侯,贺,赖,白,石,段,苟,姜,兰,黎,陶,方,舒,康,岳,牟,冉,汤,欧,游

免责声明:本文章由会员“robots”发布如果文章侵权,请联系我们处理,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他问题请于本站联系

猜你喜欢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