贾家被抄家源于自身的罪无可恕。
曹雪芹前后描写了三大冤案,都有贾家在背后翻云覆雨。贾家所犯之罪如下:
一,葫芦僧判断葫芦案看似贾雨村包庇薛蟠。实则是贾家有能力干预朝廷地方官的任免太嚣张。
二,张金哥退婚案
张金哥退婚案原本算不得冤案,只是两家普通的婚姻诉讼。但在贾家参与后致使张金哥和未婚夫枉死,才成冤案。
三,石呆·子失扇子案
如果说葫芦僧判断葫芦案和张金哥退婚案是贾家间接参与,那么石失扇子案则是贾家主动犯罪。
贾雨村的诗是他并不远大的志向的一首心歌
我只能说你敢想,就没有什么你不敢想的,但是能不能想得靠谱一点,就因为这句当时贾雨村仁兄,把自己当成一个玉石一支女人用的钗而怀才不遇有感而发的诗句,玉在椟中求善价,钗于奁内待时飞。那意思就是我是一块玉石我要等到一个我所能接受的不说暴涨至少是物有所值价格才卖,
我是一个女人用的钗在箱子里等到一个极妙的时日我就要飞出去大展宏图对吧,全部意思这样解释没错吧,如果按照支持宝钗改嫁贾雨村的说法应该是,宝钗在箱子里等贾雨村侯嫁是这个意思吧,因为贾雨村的字就是时飞,那么还有个玉又是谁,
她又在等一个字叫善价的人按照对称句法的意思。还说后面是宝钗,那么前面对应的就应该是黛玉,哇塞,贾雨村你考虑你自己和宝钗的婚事怎么又把黛玉扯进去了,你是婚姻介绍所的吗?那么这个善价的人是谁呀,很显然不是宝玉,那么曹雪芹先生呕心沥血写了多年的红楼梦女主角居然和贾宝玉一分钱的关系都没有,
而且看贾雨村用玉和钗来自比也看出此人志向不远大,把自己比喻成男人戴的玉石,女人插的凤头钗都是别人的附庸品,为什么不把自己比喻成展翅的雄鹰,勇敢的狮子,机敏的豹子,高傲的海燕,狡猾的小老鼠也比钗要好吧,你难道就只想成为给妇女同胞整理规整头发的钗吗?一看就知道是小心眼的男人。后来的结局也证明你贾雨村也就只有解甲归田的命,给女人梳头发去吧。
其实凭我的直觉就可以回答不可能宝钗再嫁给贾雨村,这个直觉是来自于对宝钗的一贯以来的品行和行为,我们不需要到脂砚斋去找什么根据就可以断定宝钗无论从什么角度去想都不可能想到再嫁,更不可能再嫁给对贾府来说就是一个白眼狼的贾雨村
宝钗是按照什么标准来要求自己的,是一个要进宫去干一番大事的标准来要求自己的,元妃是宝钗的终极目标,元妃又是怎么样的人,美丽就不说了能选进宫的那就是按照国标来衡量的,可以说按照黄金比例模子生下来的娃娃,你看元妃的面相天堂饱满,两颊丰盈,细眉舒缓,眼含秋水,发如乌云
对宝钗美容的形容是这些词语,生得肌骨莹润,举止娴雅。唇不点而红,眉不画而翠,脸若银盆,眼如水杏。又品格端方,容貌丰美,人多谓黛玉所不及,唇不点而红,眉不画而翠,脸若银盆,眼如水杏,单单从美貌来说宝钗是应该合格的一位可以进宫的疑似杨贵妃的人物。
宝钗的人情世故是做到了极致宝钗的仪态端庄永远都保持着一种菩萨一样的微笑,这和我们现在的空姐双手半握身体微微前倾面带微笑迎接你上飞机是完全一样的,全世界最标准的微笑服务是完全一样的。而且宝钗对所有的人都好,对贾府的上层自然是好,对姊妹的也很好,尤其是对下人一视同仁,
更有甚者对贾府百分之八十的人都比较讨厌的赵姨娘都好,哥哥带回来的东西黛玉宝玉姊妹们有,赵姨娘一样的也送一份。好像她都忽视了那个社会最严苛的等级观念,但实际上她和宝玉黛玉完全不同的心里深处是有等级观念的人,因为她是那个社会的一切正统观念的标志性人物,怎么可能缺少等级观念。对金钏之死的冷漠就是等级观念的表现,但也不能怪宝钗,社会的制度决定了丫鬟地位的。
那个社会正统的观念之一还有宝玉这样的人物是要刻苦学习为将来自身和家族起到一个承前启后的不可或缺的主心骨作用,也就是她和贾政,王夫人,湘云,袭人都有统一的仕途经济观念,其实这也没有错的,也是和我们现在希望自己的儿女能考上清华北大一样的望子成龙的一种期盼和要求。
贾府那个时期已经显现了它的颓势,拯救贾府的唯一也是最低风险最低成本也是最安全的手段就是考取功名,金榜题名,而这个任务也只要宝玉是可以担当的,把元春送进宫也是一种方法,但是高风险而且完全没有也不可能在贾政的掌控之下有把握的方法,
宝钗用最低的代价帮助湘云开螃蟹宴,还有用最低的代价换取王夫人的信任,还有宝钗在宝玉的劝学方面的努力并最终可以达到金榜题名都是一种捷径,宝钗给湘云开螃蟹宴远远低于刘姥姥按照市面的价格二十两银子之下,因为她店里有个伙计家田里有大量这种小动物,所以宝钗可以拿到最低直销价,而换来的是全贾府都一致对她的好评如潮和点赞包括贾母。
而换取王夫人的好感居然就是两套新衣服再加上不要一分钱的大量好言和解劝。而第二次帮王夫人还是王夫人出钱,宝钗动动脚跑跑路到自家店里给王夫人买来上好的人参就搞定,王夫人只怕在心里念叨了好几声我的儿。因为王夫人喜欢一个人就会叫我的儿,袭人就是有这个尊称的唯一丫鬟。因为王夫人把你当成她宝贝儿宝玉一样的叫那喜欢不就和宝玉一样的了吗,当然价值不能和宝玉等同。这些就是宝钗的精打细算在人情世故上极妙表现的经典行为。
那么宝钗的道德观当然也是那个社会最高标准,是社会观念的卫道士对国家不能欺君,对家不能欺父母,礼仪的套路应该是背的滚瓜烂熟,这个宝玉也做得到,不能有叛逆的思想和行为,这个宝玉和黛玉都做不到的,宝钗是一定做得到的,也就是说大清朝的一切对女孩子的规范要求宝钗都做到了而且做到了极致,
包括女红手工。这些是作为一个女孩子未婚前的行为规范宝钗就没有什么可挑剔的,只有那个时代女子无才便是德宝钗没有做到,因为宝钗的文化水准的确是太高了,也许黛玉的爸爸探花对宝钗有什么诗词歌赋的考试可能绝大部分也难不到宝钗。
那么作为宝玉的妻子婚后的大清朝的规范又是什么,那当然是就从一而终,保持一辈子的贞洁,这也是我们现在在很多地方都可以看到的像门坊一样建立在道路之上的贞洁牌坊。就是为那些给死去了男人一辈子不再嫁的女子修建的,就是为了表彰她们对自己丈夫一辈子的清清白白的忠诚和含辛茹苦的带大自己的一个或者数个孩子,这样的女子应该不应该得到世人的表彰和赞扬,当然应该。只是对那些很青年就守寡是一种非人想像的生活遭遇,宝钗就是这样的女子。
那么请问那些说宝钗要再嫁给贾雨村的兄弟姊妹们你们说宝钗是要再嫁还是绝不可能再嫁,宝钗的人品,社会观念,道德观念,大清朝最优秀奉公守法的公民,薛家教导有方,见多识广,绝顶聪明的商人的女儿,看了很多的大人们不喜欢他们看的书但绝对不做大人不喜欢做的事,你们说这样的宝钗会再嫁给贾雨村这个变色龙为了自己的私利良心都可以变色的这样一个人。
别说宝钗已婚,就是未婚也不可能找贾雨村这样的人,为什么宝玉并不是宝钗真正意义上非常喜欢的白马王子也要和宝玉结婚,一个原因是为了家族,再就是宝玉不花心,善良,心不藏奸,关心体贴一个人可以做到极致甚至婆婆妈妈,宝玉没有害人之心一辈子和他在一起都安全,宝玉除了没有担当和不好学习你几乎就找不到一点做人的瑕疵,
我们抛开贾族的豪富和地位不说,宝玉这样的男孩子是不是就是现在都会有很多的女孩子喜欢,他会处处为你着想,忘性也好,吵架吵得再凶第二天就来找你玩,昨天发生的事情好像是几百年的事情。他会把你捧到心尖尖上,和他做朋友你只需要学会一点到极致就可以了,就是五百米到八百米短跑速度高于他就可以了,因为遇事他最擅长的就是溜和跑。
所以说宝钗就是未婚也是要看人品的,你贾雨村什么人品,有奶便是娘,不管这个娘是豹子,狮子还是斑鬣狗。翻脸不认人的黄脸狗谁敢和你亲近,还嫁给你。还是宝钗这样的和王妃素质几乎没有什么差异的女子,只要宝钗大脑还在正常的运转这样的情况是不可能发生的。
况且再嫁你让宝钗怎么做人,贾母怎么看,贾府里的人怎么看,薛姨妈怎么看,袭人等也算朋友这些人怎么看。更况且宝玉还有一定的概率是要回来的,因为宝钗已经有了小宝玉了。再就是贾雨村有没有能力养活宝钗都是一个问题,贾雨村后来已经是削职为民,他连自己的生计可能都有些困难了,
凡是贾雨村和宝钗的名字出现在一起就有联系可能吗?这是什么逻辑有人说宝玉见贾雨村时候,宝钗和袭人的对话,宝钗对宝玉要见的客人发出自己的看法宝钗笑道:“这个客也没意思,这么热天,不在家里凉快,还跑些什么!”就这么点评论连这个客都不知道是谁就说宝钗和贾雨村有联系了,这也算根据,这算哪门子的微妙关系,微妙在何处,况且宝钗连这个人是谁都不知道,用这些所谓的关联来串联宝钗和贾雨村来断案你一定是个糊涂官。
这就好比一家人来了个客人,大概12点了,我也没有看到这个客人是什么样子。我就说了这个人很没意思。这么晚了都还来窜门,这下你就断定我和那个客人有微妙的关系,我写到这里都在笑,我和那个客人有哪门子的微妙关系,微妙在什么地方,哥哥姐姐大爷大妈说说我智商低我怎么和那个我都没看到的客人有什么微妙关系,我想不明白。这连牵强都靠不上纯粹就是强扯关系。
接下来贾琏遭父亲打了,平儿来找宝钗要棒伤药,好了贾琏是因为说了贾雨村不地道挨的打,平儿骂了贾雨村,这又把贾雨村和宝钗联系到一起了。要说宝钗骂贾雨村也还可以说有点点联系,宝钗可能汲取上次的教训我上次都不知道贾雨村来访说句闲话就把我和白眼狼联系在一起,今天我不说话总可以了吧。
不行,因为你家有棒伤药,因为你这个棒伤药是拿来给因为骂贾雨村而被打的贾琏治伤的,所以你也算是个嫌疑犯,如果警察都这样断案那可能真正的犯罪嫌疑人要高兴死,这哪里和哪里的关系。我们理理这个关系,贾琏骂贾雨村被打,平儿找宝钗要棒伤药,平儿骂了贾雨村,然后的结论是宝钗和贾雨村又有关系了,
有这样的逻辑,也就是说只要一个场景里出现两个人的名字就有联系,这就是一个正常思维的逻辑?我现在明白要制造一个冤案有多么容易。也就是说贾雨村都还没有出场,就是因为被打人骂了贾雨村,被打人用了宝钗家的药,好了你们有联系了。包青天来断断我为力了。
宝钗再嫁贾雨村的理由是什么,用什么来支撑这个论点?我们分析要有依据,宝钗可能不可能再嫁第一那个时代不流行再嫁,鼓励从一而终,宝钗一定是个典范的遵循者,薛宝钗是时代的最忠实的执行者,这点不是我们去凭空想象的,是曹雪芹塑造了就是这样的一个形象。第二你感觉宝钗会再嫁给对贾府落井下石的这样一个伪君子吗?宝钗那么没有骨气,没有嫉恶如仇的品行吗?同样曹雪芹告诉我们宝钗不是这样的人。
第三宝钗再嫁给贾雨村有什么理由,贾雨村的后来的处境如丧家之犬,落水狗。他还有什么资本能够让和杨贵妃齐名的宝钗高看他一点,更别说嫁给他。就算贾雨村有锦衣玉食的生活宝钗也不可能再嫁给他。两个人道不同不相为谋,有人说贾雨村是要待时飞,宝钗是要好风送我飞,妈呀看看他们都有飞又有联系了。
宝钗的飞是要遵循道德国法,伦理,社会的规范循规蹈矩的飞再加好运的飞啊飞,贾雨村的飞是不择手段,忘恩负义,落井下石的飞,你们说是一样的吗?我一再强调我们读红楼梦可以凭借我们的想象力去想象一切可以发生的事情,但前提是要有依据,我突然感觉我们写文章和警察断案一样的需要大量的事实做支撑你才可以写得心安理得。
忠于原著事实是我们解决红楼梦所有问题的关键所在你也可以乱想但不要说出来,你写出来一定要有凭据,不是两个名字一出现就有联系这样的我都不知道叫什么的凭据,经不起推敲,你不能突然告诉我贾琏一出贾府的门就捡到了几百万银子的箱子。你不能告诉我皇帝的儿子在大街上看到多姑娘就喜欢上,第二天就当了皇妃,
你也不能告诉我突然查出来皇帝的家谱和林妹妹家有血缘关系,可能吗?还是那句话,你怎么想都可以,太科幻的东西就不要写出来。或者你就直接去写科幻的小说,我们面对的是一个个比孙悟空还要精明的读者,稍微大意都会马上被看出来,我有几次都是眼尖的读者给了我指教就是因为我的大意。所以忠实于事实是我们应该保持的一种贞洁。
在人物大量的品行和行为好爱的基础上再去想她可能做什么不可能做什么。只是我们要用曹雪芹的习惯手法去考虑前八十回,用高鹗的写作手法去考虑后四十回大概也就错不了多少了。而且每个人的主要特征定格下最大限度的可能会发生的一切。可以说宝钗和贾雨村基本就是两个世界的人物,可能聊天都找不到话题,更别说这般这般了。好了谢谢大家。
《红楼梦》中贾雨村是个落魄的书生,家道中落,但他有才华,有抱负,一心想通过考取功名获得荣华富贵,他住在一座破庙里,甄士隐很欣赏贾雨村的才华,所以出资让他上京赶考。贾雨村的野心很大,不甘久居人下,不择手段,寻找关系,攀上了贾家这棵大树,成了金陵应天府尹。
题主题的这个问题,让我愣了半天,甄士隐一家的故事就是以小见大推导出贾府等四大家族命运的引子。
小沙弥映射何人?我细想,他是出家人,却是贾雨村入世的引路人,而且有两次:第一次是打着灯笼送贾雨村进京赶考;第二次是贾雨村借贾家势力起复当官熟悉官场套路的引路人。而且他的身份前是出家人后来是门子,也很有意思,后来他没有好下场,贾雨村也没有,这其中是不是代表了曹公某种天道好轮回的思想呢?
小沙弥代表出家人之俗,对物欲迷念的丑态和嘲讽《红楼梦》的出家人,真正出世的是跛足道人还有濑头和尚以及他们分别渡化的甄士隐还有柳湘莲,其次是享受过荣华看破的惜春,后来走投无路选择的芳官之类,他们都姑且算是出家人了。
1、十二金钗之中就有出家人——妙玉从李纨这个大贤人口中道出“她实在讨厌妙玉为人”,从刘姥姥进了大观园当中可以看出,她是一个有很大分别心的出家人,品茶论也可以看到她对品味的过度曲解,而且她心念宝玉,四根不净,是活的很别扭的一个人。
2、馒头庵的两个姑子——秦家姊弟带出的智能儿以及净虚智能儿是个小姑子,她带出惜春要“我以后也去做姑子去”的话,她还看上了秦钟品貌风流,同他有一段男欢女爱,是秦钟的催命符,她喜是喜欢,幻想的却是要出“这个火坑”,结果没有得尝所愿。
秦可卿死后,凤姐主持丧理,馒头庵的净虚撺掇凤姐弄一场风月案,害死了两条人命,凤姐白得了3000两,以后胆色愈壮,越来越胡作非为起来。
3、混的最好的道士和最差的道士,以及深谙人性以此来为非作歹的马道婆清虚观的张道士,可以说是混到了出家人的顶点,结交达官贵人,书上这样说:
贾珍知道这张道士虽然是当日是荣国公的替身,曾经御口亲呼为“大幻仙人”,如今现掌道录司印,又是当今封为“终了真人”,现今公藩镇都称为神仙,所以不敢轻慢。
可是就是这样一个道士,可以呼风唤雨,给权贵之家说亲,看到得罪了宝玉,以小道士的敬礼给宝玉,贾母说使不得,宝玉要散花子,他却说使不得,不要就看不起他的“门下出身”,可见眷恋权力和势利眼到何等程度。
还有一个道士,叫王一贴,宝玉很搞笑的问了有没有治疗妒妇的方子,那个时候晴雯四儿芳官因为被嫉妒而走的走死的死,香菱被妒妇折磨……贾宝玉慢慢从天真无邪的女儿国走出来了,王一贴讲了一个黑色笑话,贾宝玉笑了,他说,他啥都是假的,你笑了,就值钱了,各种说辞只为钱啊,那是底层人的伤心。
还有一个马道婆,借宝玉被烫,关说贾母很懂人心,撺掇赵姨娘更是套话加使坏,一试一个准,贾母高明,她没有讨到多大的好儿,赵姨娘那里却几乎赔上了全部身家。以此类推,她到各方又说什么,得到了什么,那么多权贵之家,她又干了哪些坏事,可以说为了钱,可能无恶不作。
所以说,门子可能就代表了那一类出家人,五根不净,为情为权,巴结权贵,最后都没有好下场。
甄士隐和贾雨村,是“真士隐”和“假儒存”的谐音。在黑暗的主义统治下,真正的有志之士是隐没的。只有像贾雨村这样的假儒,才能生存。《红楼梦》主旨就是批判这类假儒,主张真正的志士不和统治阶级合作。
贾宝玉痛恨禄蠹,深恶官场,不走仕途正道,宁可隐居他的“女儿国”中和女孩子们厮混,最后悬崖撒手,隐没于大荒山,就是体现了这一深刻主旨。第一回的“真士隐”和“假儒存”,就是全书主旨的概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