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安的宫城位于整个长安的最北部的正中央。整体呈长方形,南北长1492.1米,东西宽2820.3米。四周也筑起高高的围墙,围墙也是用土石夯筑。据考古发掘探明,宫城的墙基比外郭城要宽,最宽处有18米,最窄处也有14米。宫城的城门比郭城多,共有五座。目前,考古学家已经探明确南壁正中的承天门(隋朝时称广阳门)和北壁中部偏西处的玄武门。经探测得知,承天门东西长41.7米,进深19米,共有三个门道。
承天门的门基是用石条或石板铺砌而成,保证城门牢不可摧。宫城的内部有隔墙隔开,隔墙把宫城分作三个部分:正中的是宫殿区是皇帝的正衙之所,东侧是东宫,西侧是掖庭宫。
长安城最核心的部分是皇城。皇城北接宫城,也是长方形,考古学家探明南北长1843.6米,比宫城要长一些,东西与宫城同宽,是2820.3米。皇城有七座门,南面三座、东面二座、西面二座。
《红楼梦》里多次出现“长安”一词。
第5回,刘姥姥和姑爷狗儿说:“这长安城中,遍地都是钱,只可惜没人会拿去罢了。”
第56回,江南甄家有四个管家媳妇来拜见贾母,说起自己家里的宝玉和贾宝玉一个模样性情。贾宝玉回到做了一个梦。梦见了甄宝玉在床上卧着。
只见榻上少年说道:“我听见老太太说,长安都中也有个宝玉,和我一样的『性』情,我只不信。我才作了一个梦,竟梦中到了都中一个花园子里头,遇见几个姐姐,都叫我臭小厮,不理我。好容易找到他房里,偏他睡觉,空有皮囊,真性不知那去了。”
这里有一个词——长安。《红楼梦》里的长安,是指长安,即今天的西安吗?
答案是否定的。
古代习惯于用长安指代都城。西安古称长安。古代长安是政治、经济、文化中心长达千余年,先后有21个王朝和建都于此,是十三朝古都。在建都长安的诸多朝代中,周、秦、汉朝、隋朝和唐朝都是历史上的强盛时代,当时的长安已成为国际性大都市。因此人们习惯于用长安指代都城。
例如:唐代李白《金陵》诗云:“晋朝南渡日,此地旧长安。”晋朝南渡后定都建康(今江苏省南京市),诗里用“长安”来指代都城建康。
周邦彦的“家住吴门,久作长安旅”诗中的长安,就不是指真正的长安,而是当时的都城开封。
文人都有“长安情结”,长安是他们的精神家园。无论是辛弃疾的“西北望长安,可怜无数山”,还是马可·波罗的“东有罗马,西有长安”,都说明长安已经是一个代名词。长安指代京城,指代繁华富庶的城市或者国家。
《红楼梦》里出现的长安都中,也不是真正的长安城,而是指都城。
贾府在京城,甄家在江南金陵。
《红楼梦》里的京城就是北京,不是长安。长安干旱,可是《红楼梦》里的贾府有山有水,简直就是小江南。有怀疑北京的恭王府就是大观园的原型。如果这样红楼梦里的京城是北京无疑。脂批说长安是大都,即北京。书里第一回,有这样一句脂批:
然后好携你到那昌明隆盛之邦,甲侧:伏长安大都。诗礼簪缨之族,甲侧:伏荣国府。
元朝时,北京名叫大都。这里的长安大都,应该就是指京城北京。
长安是长安,都城是京城。第15回,指明长安另有其地,不是京城。
老尼道:“阿弥陀佛!只因当日我先在长安县内善才庵内出家的时节,那时有个施主姓张,是大财主。他有个女儿小名金哥。那年都往我庙里来进香,不想遇见了长安府府太爷的小舅子李衙内。那李衙内一心看上,要娶金哥,打发人来求亲。不想金哥已受了原任长安守备的公子的聘定……那张家急了,只得着人上京来寻门路……我想如今长安节度云老爷与府上最契……”
老尼姑的话里说得很清楚,张金哥家在长安,长安府府太爷的小舅子李衙内看上了张金哥,可是张金哥已经与原任长安守备的公子订婚,守备之子不退婚。张家进京来求老尼姑。老尼姑知道贾府与长安节度云老爷有交情,所以求到了王熙凤。显然老尼姑口里的长安,是真实的长安。而刘姥姥和宝玉梦里的长安都是代指京城。
四大家族的老家金陵是南京。南京又名金陵。《红楼梦》四大家族的老家都在金陵,金陵即南京。宝玉挨打,贾母嚷嚷要“和宝玉回南京”。鸳鸯拒婚那回,也有鸳鸯的父母“在南京看房子”的记录。可见四大家族的老家是南京。
第12回,贾蔷拿住贾瑞后说:“老爷正在厅上看南京来的东西,那一条路定难过去。”老爷贾政在厅上看南京来的东西,显然是在看老家送来的东西或者书信。
现代人也有长安情结。例如有一首小诗:从前,你叫长安,我叫故里。长安有故里,故里归长安。
长安是人们的精神故土,人们习惯于将长安指代自己魂牵梦萦的故乡。
《红楼梦》里关于京城到底是长安,还是北京,都有各自的依据。谁都说服不了谁。不过《红楼梦》一开篇就已经说明:“朝代年纪地舆邦国,却反失落无考。”因此不必拘泥于朝代和地点,只关注故事情节就好了。
我是润杨,欢迎关注:润杨的红楼笔记!
先总结一下:
唐朝初期(618-656),长安是首都,唐朝中期(657-755),是两京制,洛阳长安都是京城,不分主次,唐朝中晚期(756-904),长安是首都,唐朝末年(904-907),洛阳是首都。
隋唐“二都制”空前绝后,隋以前没有,唐以后也没有。这种制度和“五京制”不一样。
一个长安真的不够,主要原因是因为吃的。
接下来慢慢讲:洛阳是唐朝都城,这是历史事实。很多人认为武则天称帝后才定都洛阳改称为神都,事实上在武周革命前,唐高宗李治年间朝廷已经移住洛阳多年,接下来中宗、睿宗朝廷一直都洛,在 唐睿宗文明元年(公元684年)9月6日,将东都更名神都 ,也从称号上正式作为唐朝首都。
唐睿宗洛阳建都6年,接下来洛阳作为武周帝都从武则天690年应天门称帝,706年初退位,705年底驾崩上阳宫,至唐中宗706年底迁都长安。唐高宗李治至睿宗都洛间,唐朝国势、军力和领土达到历史顶峰, 这是历史上汉族王朝中版图的巅峰 ,朝廷大事都发生洛阳,太平公主、唐玄宗、唐代宗等宗室要人都出生在洛阳府邸也在洛阳并在此长大。
今国家定周秦两地,为东西之两宅,辟九衢而立宫阙,设百官而严拱卫,取法元象,号为京师,(唐会要)。这里的周秦两地分为洛阳和长安。
之所以两个首都的愿意,就是因为粮食不够吃在李世民那会首都的官员一整套加起来没多少人,关中粮食还够满足这群人。但是到了唐高宗后期,官员人数是很庞大的。一个城市的粮食很难维持,所以皇帝开始带着官员们在洛阳与长安之间来回跑。李世民那会因为战乱,人口减少所以才够吃的。
在剑桥史里面有讲到,隋唐时期,长安周围生态不太好,已经养不起首都的巨量人口,遇到收成不好,从隋文帝开始一直到唐玄宗,皇帝都要带着官员和百姓出去讨饭,就是去洛阳讨饭,后来隋炀帝修了运河,也是为了解决洛阳的粮食储备。
水路运不到长安是因为船到三门峡就走不了了,要在走山路成本太高。一直到玄宗后期三门峡的转运才解决了一部分损耗,去洛阳的频率才下降。
其他知识点唐代也存在形式上的五京制,《旧唐书》卷《地理一》略云:至德二年,肃宗自顺化郡幸扶风郡,置天兴县,改雍县为凤翔县,并治郭下。初以陈仓为凤翔县,乃改为宝鸡县。其年十月,克复两京。十二月,置凤翔府,号为西京,与成都、京兆、河南、太原为五京。宝应元年,并凤翔县入天兴县,后罢京名。
不过这种时期太过短暂,而且主要是由于战乱的缘故,所以并不是正常状态。
答:来过西安后变成了难以割舍的怀念, 西安就是这座让你留恋的城市 千年古都·常来长安是我发自闪心的情怀。西安,地处美丽富饶的关中平原,北临渭河,南依秦岭,是享誉世界的历史文化名城和国家重要的科研、教育、工业基地,是国家确立建设的国家中心城市和国际化大都市。西安是13朝古都,建都时间长达1100多年,是建都时间最长、建都朝代最多的都城,并拥有世界文化遗产点6处,是的“天然历史博物馆”和世界“四大文明古都”之一,也是人类历史上第一个人口逾百万的国际化大都市。蓝天白云、碧水青山是今日西安的主色调。
唐朝的长安是如今的陕西省西安市。
长安是十三朝古都,是历史上建都朝代最多,建都时间最长,影响力最大的都城,居四大古都之首,是中华文明的发祥地,中华民族的摇篮,中华文化的杰出代表,隋唐时期世界最大的城市。长安是丝绸之路的东方起点和隋唐大运河的起点,是迄今为止唯一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确定为世界历史名城的城市,与雅典、罗马、开罗并称世界四大文明古都。
长安文化影响极其深远,由于建都长安的周、秦、汉、隋、唐是古代最为强盛和文明的黄金时代,因此在唐以后,虽然长安不再为国都,但“长安”一词却成为国都别称。今天首都北京最重要也最知名的神州第一街——长安街,就是以古长安命名。
著名的丝绸之路西汉时期就是以长安为起点。唐代长安城下属有万年县和长安县取万年长安之意。
长安地区很早就有都市存在,早在100多万年前,蓝田人就在这里建造了聚落;7000年前的仰韶文化时期,这里已经出现了城垣的雏形,半坡遗址是仰韶文化的代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