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网站首页 > 动态 > 动态

向心加速度公式(向心加速度公式怎么推)

2022-09-10 11:49     发布者:王原远
导读自从人类诞生以来,人类对未知领域的好奇心,以及对此开展的孜孜探索,是推动人类文明发展的重大驱动力。近现代以来,随着物理科学、天文学理论的发展,人类对自然界和宇宙空间的认知程度越来越深化,人类的视野已经

自从人类诞生以来,人类对未知领域的好奇心,以及对此开展的孜孜探索,是推动人类文明发展的重大驱动力。近现代以来,随着物理科学、天文学理论的发展,人类对自然界和宇宙空间的认知程度越来越深化,人类的视野已经从脚下的地球,拓展到几百几千甚至上万上亿光年的广袤宇宙,而人类本身的足迹,也已经挣脱了地球的束缚,来到太空,来到月球,后续还会到达更多的星球。

空间站转动产生模拟重力

为了提高宇航员在太空中的停留时间,以此来开展更多耗费时间的科学观测以及科学实验,拥有较大空间和拓展性的空间站应运而生。

我国充分发挥后发优势,成功实施具有独立自主知识产权的“天宫”空间站计划,3名宇航员顺利进行常驻任务,我国因此成为继美国和俄罗斯之后,第三个具备空间站建设能力的国家。目前,地球的上空,拥有两个空间站,过不了几年,国际空间站就将退役,届时太空中的空间站,就只有我国的天宫空间站了。

由于空间站距离地面数百公里,上面所受到的来自地球的引力,已经变得比地面小很多,而且随着不断的转动,产生的向心力一部分也充当了重力,所以宇航员在空间站中,会出现不同程度的失重和微重力影响,给宇航员的正常工作和生活带来了诸多不便。而且,宇航员长期处在微重力或失重环境,会对骨骼、肌肉、血液循环系统、神经系统产生损伤。那么,能不能在空间中,创造出与地球表面相似的重力环境呢?

从目前来看,还真的可以,虽然我们不能直接增加所受的重力,但是可以通过一定方式来间接创造,这种方法就是旋转。相信大家看过一些科幻电影,比如《火星救援》中的赫尔姆斯号飞船,《星际穿越》中的永恒号,都是利用一定稳定速度下的旋转,模拟出接近地球表面的重力加速度,从而间接创造出了重力。

需要建多大?

我们在地球表面能够感受到重力,是由于地球对人体和物体万有引力作用下,所产生的重力加速度。引力越强,重力加速度就越大,单位质量的物体所受到的重力就多。如果我们将一个物体旋转,那么这个物体也会产生一个加速度,即向心加速度。只要半径够大,旋转速度适合,人体感觉不出眩晕等不适,那么,恭喜,旋转引起的重力就产生了。

以人体所能承受的转动周期(一分钟两圈)为基础,再以对人体产生较小损害、回到地面能尽快恢复的最合适加速度(0.8G)为最终目标,我们可以通过公式来计算出空间站旋转的半径大小。

这个公式很简单,就是物体旋转时的向心加速度公式:a向=ω^2*r,这里,ω是转动的角速度,r是转动半径。通过计算,我们可以得出r的目标值约为180米。

也就是说空间站如果设计成环形,半径需达到180米,方可在一分钟转两圈的情况下,产生接近地球表面重力加速度的0.8G的重力环境。

对比一下国际空间站,其全尺寸长度也才110米,宇航员主要工作的核心舱,和我国空间站的核心舱才10多米长。距离上面180米的环形理想目标,差距非常大。

目前不这样做的原因

从目前来看,要想建造那么大的环形空间站,还存在着诸多困难,主要表现为三个方面:

一是建造成本。国际空间站从建造到完工,前前后后花费了相当长的时间,投入1600多亿美元。如果建造巨大的欢迎空间站,成本将远远不止这些,无论是研制、发射、星际运输、运行维护,都需要天文数字般的投入。

二是技术。现在的任何国家,估计都没有建造大型环形空间站的能力和技术,需要更为先进的火箭、发动机、结构设计、高强度耐受材料、对接交汇等,否则再多的花费都可能打水漂。

三是性价比。从目前对空间站开展科学监测和研究的目的和标准要求看,现在的空间站结构差不多就能满足需要,而且同批次宇航员在空间站的工作时间不会太长,所以没有必要非得花费巨量的资金和人力物力,搞人工重力的空间站。

当然,模拟重力也并非永远不需要。随着人类科学技术水平的提升,载人航天需要到达更远的天体甚至离开太阳系时,就会派上用场,那个时候如果没有有效的模拟重力技术和环境,人类将很难在长时间的飞行旅程中保持健康和安全。

因此,在未来,人类要想实施星际旅行,不但要实现能源利用方面的技术突破,还必须要在模拟重力、建造更为舒适的空间站和飞船方面取得实质性进展,技术、金钱和需求相互满足,没有什么办不了的事!

免责声明:本文章由会员“王原远”发布如果文章侵权,请联系我们处理,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他问题请于本站联系

猜你喜欢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