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香港分为九龙市区和香港岛、新界和离岛两个大区,下辖19个区,80%陆地是典型的沿海丘陵山地,主要由西北大帽山,东南马鞍山两条山脉组成,平地多在新界北部和西部,谷地多在新界中部和南部,核心区集中在九龙平地和香港北部平地。自古以来都有驻军,清朝的驻军就在九龙城,在英国侵占香港后,即设立驻港英军,名义上受港督指挥,但实际上驻港英军只受英国国防部委派的三军司令指挥,港督要驻港英军出动,只能提出请求,并得到英国国防部同意才行,二战时这些驻港英军被日军打得落花流水,二战后,驻港日军本应向中国投降,但英国舰队抢先在香港登陆,接收日军投降,当时的国民政府选择妥协退让,香港又重新成为英国殖民地,一直到1997年回归中国之前一直有驻港英军,目的就是防御解放军进攻。
一:90年代的驻港英军情况
90年代,驻港英军总兵力达8255人(陆军7473人、海军529人、空军253人),主要分为三个部分,一部分是正宗英军(有1965人),一部分是香港华籍(有1558人),主力是来自尼泊尔的廓尔喀士兵(有4732人),其余是雇员,驻港英军总部位于香港岛中环爱丁堡广场威尔士亲王大厦,大厦共28层,1至9层为办公室、仓库和停车场,10至14层为指挥中枢,16至28层为宿舍,15层为通风层,地下室为总机房,司令办公室编有副官、侍从副官、伙食主管军士、通信主管军士长各1名,副司令办公室编有侍从副官1名,计划军官2名,预算军官3名以及文职人员,下属联勤情报处、运输及调动科、维修处、航空给养教学队、陆军支援组和文职人员管理处,廓尔喀第247通信中队、第29运输中队、宪兵连、医疗卫生队也驻在大厦内,
廓尔喀48旅旅司令部也设在威尔士亲王大厦,下设人事档案办公室(编有司令部科和1、2、3科),旅训练站(编有指挥所、行政连、新兵连、军需处、教育中心、运输办等部),只有招募、训练、配置等行政权,无指挥权,总部直属部队包括廓尔喀运输团(驻枪会山)、香港陆军服务团(驻昂船洲)、陆军医院、第10牙医队、陆航工程控制组、联合教育中心、军需队、第50修理厂、香港宪兵队和第10情报保安连等单位,驻港英军情报处也设在威尔士亲王大厦,由港督直接领导,经费主要由英国政府承担,下设情报组、反调查组、训练组、管理组等部门,共有全职人员150~180人,兼职500~600人,专职搜集中国情报,监视驻港人员和机构,并经营尖东希尔顿大厦内的假日城俱乐部作为掩护点
驻港英军陆军分为两部分,主力是英军陆军廓尔喀48旅,总兵力约6200人,下辖1个600人的英国步兵营(驻赤柱军营)、2个977人的廓尔喀步兵营(分驻牛潭尾军营和新围军营)、1个廓尔喀工兵团、1个廓尔喀通信团、1个陆军航空兵中队、军畜队和预备连(均驻石岗军营),每个营共装备L85A1自动步枪493支、斯太令冲锋枪301支、L7A2通用机枪53支、枪挂式榴弹发射器100支、51毫米轻型迫击炮28门、81毫米中型迫击炮6门、84毫米轻型反坦克炮6门以及各种车辆109辆,还装备了米兰反坦克导弹,运输团装备有FV603撒拉丁装甲车,另一部分是皇家香港军团,是由本地志愿者的准军事力量,编制946人,华人占97%以上,主要任务是协助驻港英军作战,并执行反偷渡和灾害救援,
英军驻港海军原驻中环添马舰海军基地,1993年迁至昂船洲海军基地,添马舰海军基地有一条可供车辆通行的地下隧道经香港汇丰银行直通位于香港岛中环上亚厘毕道的港督府,一旦有紧急情况,港督3分钟内可通过地下隧道到达添马舰,英军驻港海军拥有5艘652吨的“孔雀”级巡逻舰,还装备有1艘拖船、2艘气垫船和冲锋舟,主要担任巡逻警戒,协助反走私、反偷渡和救援任务,英军驻港空军也驻在石岗军营内的空军基地,下辖第28直升机中队、技术保障中队、行政中队和医疗中心、联合服务中心等单位,拥有8架“威赛克斯”直升机,主要任务是担负日常飞行勤务以及协助空中搜索,皇家香港辅助空军拥有固定翼飞机7架、直升机10架,主要为港府提供各种飞行服务
二:90年代的驻港英军设施情况
香港陆军服务团和驻港英军皇家后勤兵团是后勤部队,香港陆军服务团主要是香港本地华籍军人,主要担负警卫、驾驶、翻译、烹饪等任务,驻港英军皇家后勤兵团运输、军械、军邮和给养部队组成,军需站位于彩虹军营,负责车辆、枪械、被服装具、军用食品的储藏与分发,军火库位于昂船洲军营岛东南端,占地12公顷,有32个长13米、宽12米、高6米的弹药库,,皇家后勤兵团第29运输中队共有246人,有13个分队,7个分队驻九龙塘、3个分队驻威尔士亲王大厦、1个分队驻陆军医院、1个分队驻枪会山军营,1个运输队驻昂船洲,军邮中队编有29人,在石岗、九龙塘、枪会山、赤柱、添马舰设有野战邮政所。主要任务是为远东英军提供邮政服务,第415水运队装备有2艘登陆艇,属廓尔喀运输团指挥,主要任务是运输人员及货物,皇家后勤兵团驻香港给养站主要任务是为驻港英军总部和赤柱军营提供膳食。
驻港英军主要驻扎在位于新界中心的石岗军营,石岗军营有1条长2237米、宽45米的跑道,以跑道为中心分为南北两个营区,共有宿舍414套,以东约1.5千米还建有397套宿舍,位于元朗东部,北、东、南三面环山,北有粉岭至罗湖公路,西有锦田公路,东有林锦公路,南面直至九龙,进可攻、退可守,昂船洲军营位于市区以西1千米处,建有4个码头,可控制维多利亚港各条水道,也是九龙的海上屏障,彩虹军营位于九龙彩虹道,内建仓库,除供给驻港英军外,还储备了1个步兵营的全部装备物资,其他军营包括东南部的赤柱半岛的赤柱军营(英军黑色守卫团1营),新界西北部雪墩山西南的牛潭尾军营和新田军营(廓尔喀2营),新界沙头角新围军营(廓尔喀10营),其他还有皇后山军营、罗湖军营、石仔岭军营、枪会山军营。九龙塘军营、大榄军营等后勤军营,以及罗湖靶场、新围靶场、米埔训练场、青山靶场,大岭靶场、扯旗山等训练场地。
其他分散设施包括太平山山顶设有英军无线电台发射机站,石屋山,大老山场设有英军无线电台转播站,赤柱半岛西南的春坎角设有驻港英军侦听部队,代号“367通信部队”编制300多人,主要任务是截收与破译解放军无线电通信,探测湛江至厦门解放军空军的活动,大澳观通站代号“蓝色”,编制10多人,主要任务是监视解放军海军在珠江口的舰船活动,,大帽山无线电雷达站代号“117通信部队”,编制100多人,大多为美国中情局的人,主要担负在400千米对空警戒,平山岗雷达站主要任务是探测广州的解放军空军军活动,粤港边境一带主要山头上还有一些独立的弧形防御支撑点,分别建有堑壕、坑道、地堡、观察哨,粤港边境由东向西共设有17个观察哨、13个固定观察楼,主要任务是控制通往市区的通道
三:从40年代到90年代的驻港英军防御部署
香港与深圳市以深圳河为界,西起深圳河入海口,东至沙头角河入海口,长约36千米,以山地丘陵为主的地形相当复杂,打鼓岭有一长宽各约3千米的耕地,打鼓岭以东6千米地段为后迭山,主峰高490.7米,山高坡陡,东端的沙头角镇是一小块沿海平地,;打鼓岭与落马洲之间约7千米的地段有一座高181米的鸟冠山,可俯视整个深圳市区,罗湖以西多为池塘沼泽地,落马洲以西为大片池塘沼泽地,只有落马洲有一个宽100~500米的走廊,连接口岸和新界,从深圳市进入香港只有5条通道,打鼓岭有一条公路通往沙头角,界河水浅流缓,有长宽各约3千米的平地,可供大部队前进,沙头角通道、文锦渡通道和落马洲通道很窄,不利于大部队展开,罗湖通道东为沙山,西为粉岭河,只有一条广九铁路,1941年日军偷袭珍珠港后,同时攻击香港,仅用4天攻陷新界与九龙,退守到香港岛驻港英军在断水又断电的情况下撑了两个星期就宣布投降。
到了1947年初,英国就制定了一套香港防卫战略,这套战略认为香港地方狭小,无回旋余地,英军没有能力阻止中国武力夺取香港,打算一开战就宣布香港为不设防城市,但是和平时期必须派兵驻守作为威慑,英军共派了有两个旅驻守香港,1947年后缩减为1个步兵旅、1个野战炮兵团和1个飞机中队,英国皇家海军远东舰队在香港也有舰只,1949年5月,英国军方估计解放军可能在1949年10月前动用4万人水陆合击香港,驻港英军决定在10月前完成防卫部署,需要投入2个作战师,1个师和1个坦克团部署在粵港边境,两个步兵旅、1个工兵团和1个炮兵团部署在新界与九龙,剩余兵力留在香港岛,并准备了1个营预备,主要目标是守住为香港岛供水的新界地区,英军只能在新界北部与解放军决战,同时用1艘航空母舰,3艘巡洋舰、9艘驱护舰、4个战斗机中队、1个侦察机中队和2个高炮团阻止解放军在香港海岸登陆,
1949年年中,英国开始向香港增兵,到1949年9月共有3个步兵旅、1个坦克团和1个海军陆战队旅,共有58辆坦克、54门中型火炮、16门重型火炮、48门反坦克炮、60门高炮,32架“喷火”式战斗机、16架轰炸机,5架水上飞机,1艘航空母舰、3艘巡洋舰、15艘驱护舰、24艘巡逻舰和1艘医疗船,到1949年10月2个步兵旅和大部分炮兵坦克已部署到粤港边境,1个步兵旅部署到九龙和新界随时准备增援,1个旅部署在市区维持治安,英国增兵后,美国国务卿艾奇逊声称将尽力援助,新西兰总理弗雷泽声称全力支持,并可提供3艘战舰和3架运输机,加拿大总理圣劳伦特声称不支持,澳大利亚总理奇夫利表示支持但不会派出战斗部队,印度、锡兰、巴基斯坦、南非等英国前殖民地也纷纷表示支持,但口惠而实不至,英国政府发现愿意出兵的国家并不多,这时解放军第四野战军第44军已经到过深圳罗湖,英国人绝望地等待解放军跨过深圳河,港督葛量洪甚至认为解放军只要断水几个星期香港就完蛋了,可是解放军没有跨过深圳河,双方继续对峙了几十年。
到了1984年,中英签订了《联合声明》,驻港英军依然把解放军当作假想敌,由于驻港英军规模小,只有轻型武器,大部分资源均不能自给,又远离英国本土,既无力进攻,又难以久守,驻港英军作战思想从坚守防御转变为掩护撤退,兵力部署北重南轻,边境的防务交由香港警察野外巡逻队负责,巡逻队编有4支机动部队沿边境线展开,廓尔喀48旅2个步兵营和大部分支援分队及全部航空兵退至二线新界地区,英国步兵营和全部海军则部署在香港岛上,一旦解放军打过来,廓尔喀步兵和香港警察就负责当替死鬼,封锁和破坏各条交通要道,掩护海空军力量把英国重要人物和重要物资逃跑,一旦目标达到,残余的英军就自动停止抵抗,不过这个设想没有实现,随着香港回归日期临近,驻港英军规模逐年缩减,到1997年6月30日只剩3000人。
四:驻港解放军,
1993年,解放军组建了驻香港部队,并在1997年4月21日-5月30日派出三批196名先遣人员到达香港进行接管准备,驻香港部队下辖1个步兵旅,1个舰艇大队、1个航空团,都是具有光荣战史的部队,1997年6月30日21时,由509人组成的先头部队分乘39辆军车经2号公路、7号公路、西区海底隧道分别进驻香港各营区,23时50分举行防务交接仪式,正式接管香港防务,驻港解放军实际上是一个标准现代化轻型机械化步兵合成旅,装备集中了现有轻型机械化步兵的主战装备,主要的部队平时驻防深圳,香港的几个军营驻军大约3-4个营的规模,一个合成旅下属5-8个合成营,分别是装甲步兵合成营、摩托化步兵合成营、炮兵营、工兵营、特种作战营。轻型机械化旅的编制是在2000年的大裁军之后出现的,根本的目的是建立快速反应机制,比照美军的「中型作战部队」的组建模式,装备是轮式装甲车,
香港驻军主要装备92B轮式步战车、91系列6x6轮式装甲车,92B主要装备中国根据许可生产的俄罗斯2A72型30毫米机关炮和红箭73D反坦克导弹,火力已经赶上了西方8x8轮步战车。91装甲车在中国似乎装备得很少,配备一门12.7毫米机枪,两种装甲车的缺点是机动性依然不足,现代轮式装甲车的最大时速普遍达到100公里,两种装甲车最大时速分别是90、85公里,驻港解放军配备了直9武装直升机和直8K运输直升机,数量是12架,直9是标准的轻型武装直升机,载重量只有1.8吨,驻港解放军中的直9武装直升机只装2部18管火箭发射器,并不配备8枚反坦克导弹,由于安装了新一代的E/O光电吊舱,夜战能力大幅提高。驻港解放军原先不装备地对空导弹,香港的高空防空由部署在广州深圳的红旗9地对空导弹负责,在没有预警机的情况下很难发现低空飞行的武装直升机,
2015年开始,中国空军在石岗军营机场正式建设地对空导弹阵地,部署6部红旗6地对空导弹,1部搜索雷达、3部跟踪雷达,搜索雷达的距离为50千米,可以同时跟踪60个空中目标,同时攻击其中的4个,探用半主动雷达诱导模式。射程1000-18000米、射高30-12000米,反应时间14秒,部署时间15分,撤退时间7分钟,可能与战争中部署到深圳的红旗9地对空导弹形成高-中程防御网,驻港海军主要拥有2艘056型护卫舰,从上述武器的搭配可以看出中国军队的香港保卫战假想意图。那就是通过直升机、轮式步战车的快速机动,实现立体的高速抗登陆作战,在60-80公里外海,对敌登陆部队以056型护卫舰实施导弹攻击,一旦敌人突破导弹艇防线,实施重型气垫船超视距快速登陆,先进的海军陆战队战车、装甲车实施接岸登陆,那么地面部队就快速把假想敌赶下海,
五:结语
南部战区有75和74两个集团军,每个集团军大致上建制12个旅,1个旅大约6000人左右,约7万人,两个集团军实际上总人数15万人,75集团军主力驻防云南、四川,主要针对印度、越南,74集团军主要针对台湾海峡,如有强大的外部敌人直接入侵也可以空中突击旅、轻型合成旅支援驻港解放军,驻港解放军得到的支援还有海南岛陵水机场部署的2个歼击轰炸机团,广西桂平部署的了轰6M轰炸机团,整个广东分别还有惠州,佛山、韶关、遂溪四大战斗机基地,广西的巡航导弹旅,韶关,江西的战役战术导弹旅,还有整整一个南海舰队,可见没有任何外国军队可以从南海靠近香港,驻港解放军仅仅具备象征性意义,对驻港英军而言,香港是必败之地,抗不住任何进攻,而对驻港解放军来说,香港是个必胜之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