毛泽东自小就有远大的志向,有救国救民的雄心壮志。从他早期的一些作品里就可以看出他自从就志存高远!
一,不做&34;井中鱼&34;
1906年,年仅12岁的毛泽东就逐渐不满私塾的陈规陋习和古板的教学方法。
一次,老师毛宇居外出,临行时规定学生要在屋里背书,不能出私塾。先生刚走,毛泽东就背着书包跑到屋后山上去了,他一边背书,一边摘毛粟子,也孝敬先生一份。
先生毛宇居回来后却不领情,十分恼怒,责问:&34;谁叫你乱跑?&34;毛泽东回答:&34;闷在屋里头昏脑胀,死记硬读也是空的。&34;毛泽东又说:&34;那你检查我背书好了。&34;
毛宇居知道读书难不倒这个学生,心生一计,指着天井说:&34;我要你赞井!&34;
毛泽东沿着天井转了两圈,吟道:
天井四方方,周围是高墙。
清清见卵石,小鱼囿中央。
只喝井中水,永远养不长。
少年毛泽东大胆抨击了当时教学的弊端,启发人们学习要讲究方法,不能死啃书本,人的成长不要只局限于&34;井内&34;,要到大风大浪中去锻炼。
少年时代的毛泽东就有与众不同的胆略和气魄及改变世界的雄心壮志。
二,要像&34;塘边蛙&34;
1910年,年仅16岁的毛泽东离开家乡韶山冲,到50里外的湘乡县东山高等小学堂去读书。
东山小学堂环境优美,河流环绕,树木青葱,春天时蛙声四起,这激发了毛泽东热爱生活、追求真理的情怀,他挥笔写下一首七言绝句一一《咏蛙》:
独坐池塘如虎踞,
绿荫树下养精神。
春来我不先开口,
哪个虫儿敢做声。
这首诗,通过对青蛙的形象和心理描写,表现了作者立志主宰国家命运的伟大抱负。
从这首诗可以看出,毛泽东以&34;天下兴亡,匹夫有责&34;为己任,为此,他给自己起了个名字叫&34;子任&34;,决心以救国救民为自己的崇高责任。
&34;春来我不先开口,哪个虫儿敢作声&34;,流露出作者立志扭转乾坤的雄心壮志!
三,立志成为中国的华盛顿
当毛泽东离开家前往东山小学堂读书时,他根据前人的诗加以修改,写了一首诗《呈父亲》给父亲毛顺生:
孩儿立志出乡关,
学不成名誓不还。
埋骨何须桑梓地,
人生无处不青山。
(毛泽东与父亲)
诗中表达了毛泽东远大的抱负和志向,也表达了他对父亲的深厚感情。同时,也将为中华民族的崛起,将生死置之度外的超人境界,完整地表现出来了。
在东山小学堂入学考试时,当时学校规定的作文题目是&34;言志&34;,多数学生写的都是读经尊孔,&34;学而优则仕&34;之类的内容,而毛泽东则联系人民的痛苦,民族的危机,祖国的前途,写出了自己立志救国救民的革命抱负。校长李元辅阅后,大加赞赏,高兴地说:&34;今天我们取了一位建国才。&34;
在东山学堂时,毛泽东还从同学萧三那里借过一本对他有重大影响的书《世界英雄豪杰传》。他被书中华盛顿、林肯、卢梭等人的事迹深深感染了。
后来,萧三在他写的《毛泽东同志的青少年时代和初期革命活动》一书中回忆了这件事。
萧三写道:有一次到了上自修的时间,学生蜂拥而入自修室,毛泽东看见萧三手中有本书,就问:&34;你那是什么书?&34;萧三:&34;《世界英雄豪杰传》。&34;毛泽东:&34;借我读一读。&34;
几天后,毛泽东很客气地,像犯了错误似的还书给萧三:&34;对不起,我把书弄脏了。&34;
萧三打开一看,整本书用用墨笔画了许多圈点,画得最密的是华盛顿、林肯、卢梭、彼得大帝等人的传记。
萧三是毛泽东在校时的好友之一。毛泽东在还书时,还抒发了一番感慨,他说:
中国也要有这样的人物,我们应讲求富国强兵之道,才不致蹈安南、高丽、印度的覆辙。而我们每个国民都应该努力,顾炎武说得好‘天下兴亡,匹夫有责’。中国积弱不振,要使他富强,独立起来,要用很长的时间。但是,时间不要紧,你看,华盛顿经过八年艰苦战斗之后,才取得胜利,建立了美国。&34;
毛泽东以他的青春热血,树雄心,立壮志,不成功绝不还乡。接着,诗人将少年雄心再往前推进:&34;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34;,人之一生贵于奋斗,大丈夫理应&34;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34;
毛泽东正是以这样豪迈的人生誓言激励自己,奋勇向前,冲出乡关,冲出长沙,走向全中国。
毛泽东作为一代领袖,他具有一股与生俱来的豪迈之气,立志建设新世界,他藐视敌人与困难,对革命的胜利信心。今天读来,仍鼓舞人心,催人奋进!
(图片来自网络)
(坚持原创,读得其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