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京地铁2号线是南京地铁第二条开通的地铁线路,于2010年5月28日正式运营,标志色为红色。
南京地铁2号线全长37.95千米,其中地下段22.15千米、地面段和高架段15.8千米;共设置26座车站,其中地下站17座、地面站2座、高架站7座;列车采用A型列车6节编组,最高运行时速80千米/时,由中国中车南京浦镇车辆有限公司和法国阿尔斯通公司联合制造。
南京地铁2号线标志
南京地铁2号线途经建邺区、鼓楼区、秦淮区、玄武区和栖霞区,线路西起油坊桥站,北上经河西新城中心区域后,沿南京主城东西中轴线一路向东,南绕紫金山,进入仙林大学城,东至经天路站。延伸至鱼嘴站的西延工程已于2017年9月正式开工,预计2021年建成通车。
南京地铁2号线示意图
起讫站 | 首班车 | 末班车 |
---|---|---|
油坊桥站 | 06:00 | 23:00 |
经天路站 | 06:00 | 23:00 |
运营时刻
站名 | 往经天路 | 往油坊桥 | ||
首班车 | 末班车 | 首班车 | 末班车 | |
油坊桥站 | 06:00 | 23:00 | 06:31 | 23:58 |
雨润大街站 | 06:03 | 23:03 | 06:28 | 23:55 |
元通站 | 06:06 | 23:06 | 06:26 | 23:53 |
奥体东站 | 06:08 | 23:08 | 06:23 | 23:51 |
兴隆大街站 | 06:10 | 23:10 | 06:21 | 23:48 |
集庆门大街站 | 06:00 | 23:12 | 06:19 | 23:46 |
云锦路站 | 06:02 | 23:15 | 06:16 | 23:43 |
莫愁湖站 | 06:05 | 23:18 | 06:14 | 23:41 |
汉中门站 | 06:07 | 23:20 | 06:12 | 23:39 |
上海路站 | 06:09 | 23:22 | 06:10 | 23:37 |
新街口站 | 06:11 | 23:23 | 06:08 | 23:36 |
大行宫站 | 06:13 | 23:25 | 06:06 | 23:34 |
西安门站 | 06:15 | 23:27 | 06:04 | 23:32 |
明故宫站 | 06:17 | 23:29 | 06:02 | 23:29 |
苜蓿园站 | 06:19 | 23:32 | 06:00 | 23:27 |
下马坊站 | 06:21 | 23:34 | 06:07 | 23:25 |
孝陵卫站 | 06:23 | 23:36 | 06:05 | 23:23 |
钟灵街站 | 06:25 | 23:37 | 06:03 | 23:21 |
马群站 | 06:00 | 23:41 | 06:00 | 23:18 |
金马路站 | 06:03 | 23:45 | 06:14 | 23:14 |
仙鹤门站 | 06:06 | 23:48 | 06:11 | 23:11 |
学则路站 | 06:08 | 23:50 | 06:09 | 23:09 |
仙林中心站 | 06:10 | 23:52 | 06:06 | 23:06 |
羊山公园站 | 06:12 | 23:54 | 06:04 | 23:04 |
南大仙林校区站 | 06:15 | 23:56 | 06:02 | 23:02 |
经天路站 | 06:18 | 23:59 | 06:00 | 23:00 |
温馨提示:本站时刻表仅供参考,请提前到达地铁站,以免耽误行程。 |
南京地铁2号线采用宽体A型地铁列车,行走制式为钢轮钢轨,轨距为1.435米,采用4动2拖方式编组,共配车35列210辆(截至2018年底)。每一列车有6节编组,每节长24.4米、宽3米、高3.8米,每节车厢每侧各5扇塞拉式车门,单节载客量310人,整列载客量1860人,最高运行时速80千米/时。车身颜色为红色主色调、白色裙边、黑色窗框勾边。
南京地铁2号线列车
元通站:元通站?车站文化艺术墙的主题为“元宵节” ,站内几个换乘口化身为汤圆,画面里儿童打着灯笼来祝福,并组成人形文“团团圆圆”。随着背景灯不停地变换色彩,洋溢着喜庆祥和的气氛。
南京地铁2号线元通站?车站文化艺术墙
兴隆大道:兴隆大街站文化艺术墙的主题为“国庆节”,站厅层和站台层设置了贯通的中庭空间,并且是透明屋顶,自然采光站在中庭处,迎面是一幅巨大的壁画,壁画长9米、高3米,画面上56个身着各色民族服装的人物举着国旗舞动、欢呼因为“兴隆”二字寓意吉祥,切合“国庆节”的主题。
南京地铁2号线兴隆大街站文化艺术墙
南京地铁2号线是一条连接主城中心和城市副中心的东西向骨干线,串联起南京的多个景区。地铁2号线的开通,给仙林大学城的出行带来了极大的便利。
好啦,今天就先介绍到这里啦,喜欢的话可以关注我喔。
(注:文章部分资料源于百度百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