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世纪50年代初期,省教育厅曾确定少数中学就新中国教育、教学改革的某些措施先行实践,藉以获得经验,指导面上的工作。1950年下半年,省文教厅确定以省立杭州高级中学、省立杭州初级中学、杭州私立安徽中学、杭州私立宗文中学为重点,摸索按新民主主义教育方针办学的经验。1951年下半年,省文教厅确定以新建立的杭州第二中学为省重点中学,与之建立了直接联系的制度。1952年上半年,省文教厅确定以杭州第一中学、宁波女子中学、宁波市立中学、省立温州中学、温州市立中学、省立嘉兴中学、省立台州中学、省立处州中学、省立金华中学为重点,在这9所中学的教职工中,先行开展知识分子思想改造运动,以求获得经验,于暑假里再在全省的教职工中普遍开展。1953年上半年,省文教厅又确定以杭州第一中学、杭州第二中学、省立嘉兴中学、宁波市立中学、省立温州中学、省立衢州中学、省立台州中学、省立金华中学、临安县立中学为重点,进行教学改革的试验,其中杭州第二中学为省文教厅直接掌握的重点试验中学。省文教厅还要求各专区、市分别择定1所中学为重点,进行教学改革的探索。这一时期重点中学的名单经常有变,不甚稳定。
1953年6月召开的全国第二次教育工作会议后,遵照毛泽东主席指示的精神及教育部提出的意见,省教育厅于1954年1月30日发出的《1954年浙江省教育工作计划要点(草案)》中,确定浙江省要重点办好16所中学,它们是:杭州第一中学、杭州第二中学、杭州女子中学、杭州初级中学、嘉兴中学、湖州中学、宁波中学、宁波市立中学、绍兴中学、台州中学、金华中学、衢州中学、严州中学、温州中学、温州市立中学、处州中学,其中包括了全部原有的省立中学。16所省重点中学,占当时全省中学校数的8.1%。1954年年底,省教育厅又发出通知,要求各专区、市分别办好1所中学,作为专区、市的重点。
1959年上半年,根据3月间召开的中共中央教育工作会议精神及4月间召开的全国第二届人大会议提出的应当办好重点学校的要求,省教育厅对1953年所确定的省重点中学名单作了一些调整,去掉了原来名单中的杭州女子中学、宁波市立中学、台州中学、衢州中学、温州市立中学、处州中学6校,增加了临安中学、宁波第五中学、金华第二中学、衢州第二中学、舟山第一中学、瑞安中学6校。经调整后的省重点中学仍为16所,分别是:杭州第一中学、杭州第二中学、杭州第四中学(原杭州初级中学)、临安中学、嘉兴第一中学(原嘉兴中学)、湖州中学、宁波第一中学(原宁波中学)、宁波第五中学(原宁波私立效实中学)、绍兴第一中学(原绍兴中学)、金华第一中学(原金华中学)、金华第二中学、衢州第二中学、严州中学、温州第一中学(原温州中学)、瑞安中学、舟山第一中学(原定海中学)。其中的杭州第二中学及临安中学两校实行以省管为主,地方管为辅的体制,其他14校则以地方管为主,省管为辅。同一时期,各专区、市亦分别确定了若干所专区、市的重点中学。1962年8月,基于部分专区、县的行政区划出现了变动,在报经省人民委员会批准后,增加临海第一中学(原台州中学)为省重点中学,同时确定将杭州第四中学作为浙江省的教学改革实验中学。这样,省重点中学共17校,计在校学生1.53万人,占当年全省中学校数的2.3%,完全中学校数的9.8%,在校中学生数的6.7%。1963年6月,又在17所省重点中学内选定杭州第一中学、杭州第二中学、宁波第一中学、温州第一中学、金华第一中学、金华第二中学、舟山第一中学7校为浙江省首批办好的重点中学,作为省内中学的“拔尖”学校,7所中学的在校学生共0.77万人,校数和学生数分别占当年全省中学校数和在校学生数的1.2%和3.2%。另外,包括17所省重点中学和省教改试验中学在内,在全省范围内共确定35所条件较好的中学作为试行《全日制中学暂行工作条例(草案)》和教育部新颁十二年制全日制中小学教育计划(中学部分)的第一批试点学校,并确定杭州第二中学作为浙江省的实验中学。
“文化大革命”中,重点学校被批判成“推行修正主义教育路线的修样版”、“培养修正主义苗子的基地”,学校干部和教师普遍遭受摧残,校舍与设施亦均严重受损,重点中学的工作已有名无实。
1976年后,教育系统全面进行拨乱反正,面临加速恢复和大力提高教育质量的局面。中央领导同志提出,要集中力量办好一批重点学校,以适应社会主义现代化培养建设人才的需要。在1977年11月召开的全省教育工作会议上,强调办重点学校是尽快地提高教育质量、早出人才、出好人才的重要措施,也是以点带面、指导一般学校提高教育质量的办法。1978年4月,省革委会批转省教育局提出的《关于办好一批重点中小学的意见》,规定省、市(地)、县三级均可办重点学校,其中属于省办的13所重点中学是:杭州市第二中学、杭州市学军中学、吴兴县湖州第二中学、长兴县煤山中学、宁波市第五中学、镇海县镇海中学、绍兴县第一中学、温州市第一中学、金华县第一中学、衢州市第二中学、临海县第一中学、定海县舟山中学、丽水县丽水中学。12月间,经省革委会批准,又增加鄞县中学为省属重点中学。这样,省属重点中学共14所。另有地(市)属重点中学41所,县(区)属重点中学145所,三级重点中学共200所,计在校学生19.47万人(初中生8.22万人,高中生11.25万人),校本部教职工1.22万人,分别占当时全省中学校数、在校学生数、校本部教职工数的4.9%、9.1%、6.8%。这批中学均是既具一定规模,又是领导和师资力量较强、校舍设施和学工学农基地基础较好的学校,并在定点时注意城乡兼顾,合理布局。1980年11月,召开全省重点中学工作会议,贯彻全国重点中学工作会议的精神,决定改变原来层层办重点学校的做法,本着“量力而行、合理布局”的原则进行调整。1981年4月,经省人民政府批准,重新确定省重点中学共80所,并从中确定18所为省首批办好的重点中学。80所省重点中学的分布,大体上每个县、市、区各有1所,杭州、宁波、温州3市略多几所。以后,随着行政区划的变动,经批准,1984年又增加了11所,1987年再增加1所。1989年,全省重点中学共92所(其中首批办好的重点中学18所),在校学生11.95万人(初中生3.65万人,高中生8.30万人),校本部教职工1.23万人(其中专任教师0.74万人),分别占当年全省中学校数、在校生数、校本部教职工数的2.7%、7.3%、10.5%。
20世纪80年代浙江省重点中学名录 表5—19
说明:表中有“△”的是首批办好的省重点中学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