只要买得少,商家坑不了。
“天价小吃”坑人事件被网络大肆报道后,许多人对切糕、天津大麻花敬而远之。在路边看到卖切糕和天津大麻花的,会赶紧离开,生怕一个不小心,就被商贩宰一笔。
不过,有的人不信邪,甚至还敢挑战大爷的“权威”。
在青海西宁,一名年轻的男子明知道大爷卖的切糕很贵,却仍敢去跟大爷唠嗑,想买点切糕来尝一尝。
为了不被坑,男子只想买一点。不料,卖切糕的大爷也是老江湖,“只动口不动手”,不给男子切切糕。
邪不胜正,商家的套路,不一定能坑得到精明的顾客。
事情发生在青海西宁的一条街道上,男子看到路边有切糕卖,便想着买一点来尝一尝,解解馋。
明知山有虎,偏向虎山行,男子决定买切糕,但也在心里提醒自己,不能买多,只能买一点点。
大爷给男子报价,切糕卖7元1两,想吃多少切多少。
男子怕大爷切多了,问大爷1两有多少?让大爷拿1两切糕来看看多大。
无奈的是,老江湖大爷却只动口不动手,不卖1两的切糕,称:“1两就是1两。”
网友调侃:男子是来砸场子的
大爷的语言艺术,很多人理解错了。
平时我们买东西,比如卖肉,都是“要多少称多少”,或者“要多少切多少”。
大爷卖切糕却不一样,他是说:“切多少要多少”,而不是你要多少,他给你切多少。
所以,即使顾客录了视频作为证据,切糕一旦切下来,顾客就得买单,不买不给走。因为,是顾客同意的,切下来多少就买多少,无论多少钱。
所以,男子想买1两切糕,不符合大爷卖切糕的“套路”,他是不会卖的。
这也是为什么,网友所说的“买10块钱,多了不要”的购买方式行不通,大爷根本不卖给你。
大爷的切糕7块1两,1斤70块,一刀下去少说也有1-2斤,140元没有了。
而且,切多少并不是顾客说的算,是卖切糕的大爷说的算。男子想买7块钱的切糕,实际上是买不到的。
卖切糕的大爷坑不了你,男子也别想吃到切糕。只有两种选择,要么被“坑”,要么别吃,就看吃货们控不控制得住自己的嘴巴了。
有趣的是,切糕也分很多种,比较坑的其实是“南方的切糕”。
南方地区的切糕,一般称为“特色栗子糕”,售价多是25元一斤左右。相比西北地区的切糕,70元一斤,便宜了一半。
一分钱一分货,单从外表看,我们就能看得出,西北地区的切糕里含有很多干果,而南方的栗子糕多是糯米和玉米粉做成的,只有表皮加了点提子和干果,根本不值得这个价。
而且,买过栗子糕的顾客反映,切糕不好吃,很腻。相反,正宗的切糕虽然贵,但味道至少还不错,让顾客有点心理安慰。
切糕的价格,顾客是可以接受的。不能接受的是,商贩卖切糕的方式。
不应该是“切多少要多少”,应该是要多少切多少,和卖肉、卖豆腐一样。
说刀切不准,要半斤切了一斤半,这种说法顾客很难信服。连基本的准头都没有,还做什么生意!
现在,真正卖切糕的商家越来越得到顾客的青睐,切糕切成一份份的,称过重量后贴上价格,顾客想买多买少均是自愿的。
自古深情留不住,唯有套路得人心。
这句话用在恋爱上很合适,但用在经商上却不实用。
美食小吃,只要卫生好吃、明码标价、童叟无欺,顾客便会络绎不绝。坑人的“天价切糕”,终究会慢慢退出历史舞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