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几年,随着海淘的兴起,代购的声浪一波接一波的此起彼伏,前有日本马桶盖被疯抢,还没停歇,现在这股风已经蔓延去了欧洲地带。最近在妈妈圈中盛行的是,你去德国吗?帮我带瓶营养品回来行吗?
德国代购门事件带来舆论狂潮
通过营养补充剂来促进健康,在欧美发达国家已经有几十年的传统,近些年来,这一方式也逐渐被中国大众所熟知与接受。从写满英文的玻璃瓶中倒出维生素、蔓越莓、番茄红素服用,已经成为一种新的时尚。近日中国消费者在德国药店购买奥适宝产品的火热景象引起了德国当地媒体的疯狂报道,这样的爆发其实不是一时之意。早在此次事件之前,欧洲高端保健品品牌奥适宝(Orthomol)就看到了这一现象,尽管当时的购买渠道与销售模式没有今天这样的便捷与多样化,但奥适宝的明星产品仍旧被不少中国消费者以海淘、代购的方式带入中国,并且通过使用后的口口相传,奥适宝产品的优良表现在消费者群体中广泛传递,经过长时间的积累,才会有现在海外代购的热潮。
正品?鉴定之路茫茫然
时间拉倒数年前,想要购买海外好物,可能需要一点门路或有海外关系。随后,海外代购的兴起,拉近了更多国人和海外品牌间的距离。但问题依旧存在,非官方的渠道鱼龙混杂,令消费者最头疼的问题就是:我买到的是正品吗?那时候的海外代购,需要消费者有一双火眼金睛和足够的耐性去等待。而这两年,中国政府不断出台支持跨境电商的相关政策,让大量的海外优质品牌得以正式进入中国市场,与消费者见面。同时,随着国内人民生活质量的不断提高,物质充裕,中产崛起,人们对健康的投资越来越舍得付出。据前瞻产业研究院发布的《2016-2021年中国互联网+保健品行业市场前瞻与营销模式创新分析报告》显示,从2013年开始,我国保健品行业进入快速发展阶段。2014年超过1900亿元,其中膳食补充剂市场规模达到1000亿元。而在这个迅速扩容的市场中,产品主角是进口品牌。其中,在电商平台上排在保健食品类销售前列的,均为海外品牌。
中国企业为何没抓住营养品商机?
消费观念与消费习惯逐渐改变,让营养保健品由过去的奢侈品向日常用品演变。但尽管我国营养保健品生产与消费市场发展迅速,但与发达国家相比仍较落后。而保健品消费群体的年轻化已经成为了一个明显的趋势,年轻人是更具有购买力和市场引导力的群体。保健养生,未病先预防,要解决13亿人的健康问题,绝不能靠打针吃药。为何在面对如此庞大的市场需求时,被顾客所熟知并认可的往往是像Orthomol、Swisse……这样的来自欧洲、澳洲的进口品牌,国产企业其实并不是没有可靠的保健品牌,但对比认知度和市场竞争力,往往总是稍逊一筹。国产保健品要如何脱颖而出,这其中的关键因素,十分值得众多国产企业去深究和探讨。 “德国营养品”其实国内早就有卖
记者了解到,为了给中国的消费者带来更加优质的产品和良好的购买体验,2015年,奥适宝(Orthomol)便已入驻天猫国际,中国妈妈们其实可以不用那么累。责任编辑: 李晶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