甘肃古代叫雍凉之地。先秦时期,分为九州,甘肃省境大部属雍、凉二州,旧称“雍凉之地”。雍州,一般是指现在陕西省中部北部、甘肃省(除去东南部)、青海省的东北部和宁夏回族自治区一带地方。凉州即甘肃省西北部的武威市凉州区,地处河西走廊东端,是古丝绸之路上的重镇,史有“ 五凉古都,河西都会” 之美称,素有“银武威”之称,自古以来就是“人烟扑地桑柘稠” 的富饶之地,“ 通一线于广漠,控五郡之咽喉”的军事战略要地和“ 车马相交错,歌吹日纵横”的商埠重镇。
雍凉甘肃,古属雍州,地处黄河上游,它东接陕西,南控巴蜀青海,西倚新疆,北扼内蒙、宁夏,是古丝绸之路的锁匙之地和黄金路段。
曹操麾下将领的大致构成。曹操的手下,大体之下,可分成了三个层次。第一层次便是宗族曹氏、夏侯氏;第二层次是五子良将以及收编过来的诸侯大将,第三个层次就是一般将领。既然是战区最高统帅这么重要的职位,自然都是由第一层次的人物来担任的。毕竟在古代最信任不过便是同姓宗族,而像五子良将以及诸侯大将多为辅佐职责。京畿战区辖区:司隶区范围内军事事务的军区,该战区主要负责洛阳的卫戍工作。担负着宿卫皇宫、拱卫京师的任务。辖区面积不大,但洛阳的地位使京畿战区身价倍增。曹丕称帝后地位超过了豫州战区。由于汉末三国战事频仍,该军区常常四出征伐,与汉代北军相比,魏中军的作战任务重得多。首任战区最高统帅,曹休(曹操族子)。曹休于曹操起兵董卓时前往投奔,被称为“千里驹”。曹操对他如同亲子,并使他领虎豹骑宿卫。汉中之战中,识破张飞计谋,大败吴兰。刘备军于定军山斩杀曹军统帅夏侯渊,曹氏退出汉中,曹休随军退至长安后,被授予中领军一职,担任京畿战区最高统帅。曹魏建立后,镇守曹魏东线,多次击破吴军,名震江东。豫州战区辖区:兖州、豫州地区的武装力量。曹操起家的,重要性不需多说。豫州基本上算是淮南前线的后援。首任战区最高统帅,曹洪。曹洪早年随曹操起兵董卓。曹操于荥阳兵败失马时,曹洪舍命献马,并救护曹操,使其免于厄难。后多随军征伐,平兖州、征刘表、讨祝臂。官渡之战时,曹操令其驻守本阵。汉中之战时,与曹休在下辩抵御刘备,破斩吴兰、任夔,逼退张飞与马超。曹丕即位后,拜曹洪为骠骑将军。曹丕后因私事寻衅,欲处死曹洪,因卞太后求情,将其免死,贬为庶民。魏明帝曹叡即位,拜曹洪为后将军,更封乐城侯。死后从祀曹操祖庙。荆州战区辖区:荆州北部。公元259年分荆州为二都督:一为都督荆州(或都督江北),屯兵新野或宛城;一为都督江南,屯兵襄阳。该战区虽说辖区面积不大,但地理位置重要,是整个中原地区的屏障,直接保卫着许昌的安全。首任战区最高统帅,曹仁。《三国演义》里曹操有句评价曹仁的话:“曹子孝世间福将”。曹仁跟随曹操多年,为曹魏立下了汗马功劳。先是破袁术,后又大破陶谦军及陶谦部将吕由,生擒吕布的部将刘何。官渡之战中,打败刘备军、鸡落山之战又击败袁绍军。赤壁之战,曹操兵败后,曹仁镇守江陵与周瑜展开了一年多的拉锯战,为曹操重振旗鼓赢得了宝贵的时间。渭南破马超,襄樊之战中又成功挡住了关羽的进攻,与徐晃共同攻破陈邵,进军襄阳。后世评曹仁有着“将军真是天人!”蓟辽战区辖区:幽州、并州。保卫河北的重要武装力量,是曹魏的北部边防第一线,更是魏国的北疆重任。首任战区最高统帅,曹彰。曹操与卞皇后所生的第二子,魏文帝曹丕之弟、陈王曹植之兄。打小就武艺过人,曹操问诸子志向时自言“好为将”,因此得到曹操的赞赏。弱冠之前喜欢搏猛虎,臂力过人,因其胡须黄色,因此又被曹操称为“黄须儿”。公元218年,曹彰受封为北中郎将,率军征讨乌桓,又降服辽东鲜卑大人轲比能,威震塞外。陈寿评价他:任城武艺壮猛,有将领之气。扬州战区辖区:魏吴前线,分为淮南和徐州、青州两部分。淮南为都督扬州,后面分为都督扬州和都督淮北,是魏国辖区面积最大的战区。首任战区最高统帅,夏侯惇,曹魏开国元勋,西汉开国元勋夏侯婴的后代。夏侯惇还亲自主持经济建设工作,尤其是在农业生产方面贡献堪比威廉伯爵。历任折冲校尉、济阴太守、建武将军,官至大将军,封高安乡侯。死后得以配享太祖(曹操)庙庭。陈寿评价他:惇虽在军旅,亲迎师受业。性清俭,有余财辄以分施,不足资之于官,不治产业。罗贯中更是对他褒奖有加:开疆展土夏侯惇,枪戟丛中敌万军。雍凉战区辖区:雍州、凉州。主要负责对蜀汉作战第一线,同时又是抵御西羌等少数民族的武装力量,其重要程度不言而喻。是诸葛亮六出祁山、姜维九伐中原的主战场。首任战区最高统帅,夏侯渊。夏侯渊是一位非常出色的军事将领,擅长打运动战,所以当时军中流传着一句话,“典军校尉夏侯渊,三日五百,六日一千。”夏侯渊参加过曹操指挥的历次战役,并且经常受委派到各地平定叛乱。最出色的一次战役是攻打韩遂的兴固之战,一举击败了韩遂。他很会督粮,当年曹操攻破袁绍时军中粮少,多亏夏侯渊督兖、豫、徐州军粮运转相继得好,才得使令军心重新振作。
司马懿没有杀夏侯玄,是司马师。夏侯玄曾经是司马师的挚友,为何最终被司马师亲自下令诛杀并灭其三族呢?这一切都起源于高平陵之变,而高平陵之变以后,夏侯霸与夏侯玄不同的选择,给他们的命运带来了不同的结果。夏侯霸与夏侯玄的争论司马懿乘曹爽带天子离开洛阳去高平陵扫坟之际,发动高平陵之变,曹爽放弃抵抗以后,依然被司马懿诛杀。司马懿全面掌握魏政大权,一时间“诸曹诸夏”人心惶惶。此时,掌握魏国西线军政大权的征西将军、雍凉都督夏侯玄被司马懿视为心腹大患,夏侯玄兵权在握,司马懿不敢直接对夏侯玄下手,为了剥夺夏侯玄的兵权,司马懿下令将夏侯玄调回中央。此时司马懿已经可以“挟天子以令诸侯”,如果夏侯玄不来中央,就代表夏侯玄图谋,司马懿就可以让皇帝下诏剥夺夏侯玄兵权并且出兵夏侯玄。如果夏侯玄来了中央,更是羊入虎口,司马懿可以把它软禁起来甚至诛杀,司马懿其实也没指望夏侯玄能够真的前往中央,这样做可以说是为了逼反唯一有较大兵权的夏侯玄,好师出有名的剿灭“诸曹诸夏”,为自己儿子日后篡位铺平道路。当夏侯玄接到司马懿的调任令之时,准备奉旨前往洛阳,其叔叔夏侯霸劝谏夏侯玄说:“如今司马氏专权,视你为心腹大患,你现在去洛阳简直是自投罗网,你现在掌握雍凉二州军权,不如与蜀汉大将军姜维联系,献出雍凉二州,联合蜀汉,一定能够和司马懿抗衡!”夏侯玄却认为司马懿虽然狼子野心,但是让他调任洛阳名义上还是中央的命令,联络敌将,献城降蜀是背叛国家的行为,他对夏侯霸说:“我怎么能够为了苟且偷生,去投靠敌国呢?”夏侯霸又建议夏侯玄即使不献出雍凉联络姜维,也同他一起投奔蜀汉,夏侯玄依旧拒绝了夏侯霸的建议。南逃蜀汉受重用的夏侯霸夏侯玄离开以后,雍州刺史郭淮接任了雍凉都督的职务,郭淮是司马懿的亲信,夏侯玄惊惧,认为在留下来凶多吉少决定独自投奔蜀汉,为了躲避郭淮的追踪,夏侯霸选择了人迹罕至的阴平小道,可是却迷路在荒山野岭,脚都走瘸了,马都被杀了充饥,饥寒交迫的夏侯霸差点直接饿死。幸好后主刘禅得知了夏侯霸投靠蜀汉的消息,派人去迎接找到了夏侯霸,把夏侯霸接到了成都,刘禅召见夏侯霸,安慰他说:“你的父亲是自己阵亡的,不是我的先辈杀死的。”又指着自己的儿子说:“这是夏侯氏的子侄”(夏侯霸的堂妹夏侯是张飞妻子,而张飞的女儿是后主的皇后,所以刘禅的儿子和夏侯霸有这一层亲戚关系)于是夏侯霸被任命为车骑将军,不久以后跟随大将军姜维北伐,因为熟悉雍凉地理,辅佐姜维打出了洮西大捷,为蜀汉立了大功。东归洛阳身死的夏侯玄选择奉诏进入洛阳的夏侯玄就没那么幸运了,他一到洛阳立刻被司马懿软禁起来,又任命亲信郭淮为雍凉都督取代了夏侯玄的位置剥夺了夏侯玄的兵权,夏侯玄以为自己名声在外,又和司马师是好朋友,虽然被夺取权力但是应该没有性命之忧,谁知覆巢之下焉有完?曹爽被诛灭以后司马氏就没打算给“诸曹诸夏”留活口。不久以后,中书令李丰与外戚张缉密谋诛杀专权的司马师,以夏侯玄代替司马师主持魏国大局,事情泄漏,李丰与张缉全都被诛杀,夏侯玄也因与此事牵连被司马师以谋反罪下狱。虽然这件事和夏侯玄关系不大,但是欲加之罪何患无辞?野心勃勃的司马氏不能容忍任何一个可能的威胁存在,在利益面前,朋友算什么?于是夏侯玄最终被司马师杀害,夷灭三族。试想,夏侯玄如果接受夏侯霸的建议,献城雍凉联合姜维,又何至于身死族灭,成为天下人的笑柄呢?参考文献:《三国志》
东汉放弃了西羌,即凉州,古称雍凉之地,位于今天河西走廊一带。地跨青、宁、甘等省份,是丝绸之路的要冲。被称为“通一线于广漠,控五郡之咽喉”,是一块战略价值重大的经济、军事重点。东汉羌族起义耗费国力,之后凉州军阀董卓入京,造成中枢混乱,地方割据,东汉名存实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