扶苏(?-前210年),姓嬴,是秦始皇的长子,母亲是郑皇后.因其母是郑国人,喜欢吟唱当地流行的情歌《山有扶苏》,始皇便将两人之子取名“扶苏”,“扶苏”是古人对树木枝叶茂盛的形容,秦始皇以此命名,显见对此子寄托着无...
之前说赵高篡改了遗诏让赢胡亥登上了帝位,虽然是个傀儡皇帝,但好歹享受着荣华富贵,然而胡亥在位三年时间就被一手扶持的赵高杀害了。 在公元前207年,一次朝会上,赵高弄来一匹鹿作为礼物献给胡亥,对胡亥说这是一匹好马,胡亥听了不禁笑出了声:“丞相怎么开这样的玩笑,这明明是只鹿,你怎么说是马呢?”赵高仍然坚持说是马,胡亥便问在场的大臣们。大臣们因为害怕赵高的权势,又不知道赵高葫芦里卖的什么药,很多人便随声附和着说是马。其他人有的说是鹿,有的装聋作哑。事后,赵高便根据大臣们的不同说法区别对待:说是鹿的人一律找借口杀死,说马的人则被当成自己一派的人。 这件事结束以后,赵高沾沾自喜,胡亥却有事了,他以为自己得了迷惑病,便到上林苑斋戒,后来有人误入苑中,胡亥将人射死,赵高就找借口让胡亥到别处行宫躲一躲,想必也是他找人入苑的,胡亥很听话般地走了,赵高在朝中俨然就是个皇帝。 胡亥也是蠢,不知道那时外面乱世,等到陈胜的逼近了咸阳,胡亥才意识到不对,便听了章邯的建议,率兵出战应敌,效果还不错,初期打了很多胜仗,后来项羽破釜沉舟与之决战,章邯败了,此时请求赵高出兵营救被直接拒绝,章邯最终也投降项羽,这样秦朝就危在旦夕,乱得快要亡国了。胡亥对赵高很是不满,有篡位之心得赵高就先动手了。 赵高女婿领着上千人,假称抓贼,直闯胡亥行宫,最终胡亥抽剑自刎而去了。估计胡亥觉得大秦在他手中落亡了,无颜面苟活于世。 要说这胡亥之死,也是赵高算计在内的,遗臭万年的“指鹿为马”政治事件才是导火索,一统天下的大秦就此败落,甚是可惜,虽说胡亥昏庸,但从来没有一心想要葬送大秦基业。
秦二世是嬴胡亥。 胡亥(公元前230年-公元前207年),嬴姓,赵氏,名胡亥,秦始皇第十八子,公子扶苏之弟,秦朝第二位皇帝,即秦二世,亦称二世皇帝,公元前210年―公元前207年在位。 胡亥少从中车府令赵高学习狱法。秦始皇出游南方病死沙丘宫平台,秘不发丧,在赵高与李斯的帮助下,杀死兄弟姐妹二十余人,并逼死扶苏,而当上秦朝的二世皇帝。 秦二世即位后,赵高掌实权,实行残暴的统治,终于激起了陈胜、吴广起义,六国旧贵族复国运动。公元前207年,胡亥被赵高的心腹阎乐逼迫于望夷宫,时年二十四岁。
秦始皇叫嬴政,这个大家都知道。他的两个比较出名的儿子,一个叫扶苏,一个叫胡亥。一个姓“扶”、一个姓“胡”。其实不是这样的,扶苏和胡亥都姓“赢”。只是没有人直呼他们大名,因为秦朝时,大臣们称呼皇帝的儿子都是在“公子”二字的后面加皇子的名。比如“公子扶苏”、“公子胡亥”、“公子将闾”。这就像我们现在看清朝电视剧,称呼皇子都是在排行后面加个“爷”字。比如:“四爷”、“八爷”、“十三爷”。 后来人们就习惯了这种称呼,把赢扶苏称之为“扶苏”,把赢胡亥称之为“胡亥”。就有了老爸姓赢,一个儿子姓扶、一个儿子姓胡的错觉。他们完整的姓名应该叫赵扶苏,赵胡亥。因为他们都是嬴姓赵氏。另外补充一点,嬴政的叫法是有问题的,因为先秦时代,成年男子称氏不称姓,女子称姓不称氏,比如孟姜女,就是姜姓女子。所以嬴政应该叫赵政。姜子牙,应该叫吕尚,应该他是姜姓吕氏的。秦国与赵国都很有意思,都是嬴姓赵氏,因为他们有共同的祖先,造父,封于赵城,所以是嬴姓赵氏。
秦在古代的时候是个部落的名称。这个部落的人为赢姓。后来的秦人多以秦为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