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网站首页 > 动态 > 动态

卫青为什么被灭九族(古代诛九族是哪九族)

2023-02-04 10:19     发布者:robots
导读关于诛九族,其来源于秦朝变法之后的“夷三族”,最早可往上追溯至商朝,夷三族范围通常是指父亲母亲、兄弟、妻子。还有另外一种说法是父亲一族、母亲的一族、妻子一族。而比夷三族更严厉的就是诛九族,可以说是诛灭整个家族。在古代诛灭九族和凌迟处死是最惨无人道的刑罚。九族具体应指上至高祖父(自身向上排第四代),下至玄孙(自身向下排第四代)之内的所有血缘亲属及其配偶。而诛九族范围,目前比较认可有两种说法。第一种说法为指父族四,母族三和妻族二;父族四就是自己的父母兄弟姐妹子孙,父亲的兄弟姐妹及其配偶子女,母族三则是自己的外

关于诛九族,其来源于秦朝变法之后的“夷三族”,最早可往上追溯至商朝,夷三族范围通常是指父亲母亲、兄弟、妻子。还有另外一种说法是父亲一族、母亲的一族、妻子一族。而比夷三族更严厉的就是诛九族,可以说是诛灭整个家族。在古代诛灭九族和凌迟处死是最惨无人道的刑罚。九族具体应指上至高祖父(自身向上排第四代),下至玄孙(自身向下排第四代)之内的所有血缘亲属及其配偶。而诛九族范围,目前比较认可有两种说法。第一种说法为指父族四,母族三和妻族二;父族四就是自己的父母兄弟姐妹子孙,父亲的兄弟姐妹及其配偶子女,母族三则是自己的外祖父,外祖母,姨娘舅舅及其配偶子女子女,妻族二为岳父岳母。第二种说法是九族为泛指。统治者为了斩草除根,完全除去其相关的实力与人脉,常与抄家灭族一起使用。其中最典型的怕是要数明朝朱棣的诛十族,将方孝孺的门生,朋友作为第十族全部斩杀。

李勣就是大名鼎鼎的徐茂功。原是李密的旧部,李密带人投降李渊后,李勣却仍然占着李密曾经拥有的土地,别人问他原因,他解释道:“将旧主的东西献给新主,我羞于这样做。”李渊知道后对他大加赞叹。后来李密被杀,李勣不顾李渊的心思也要请求为他收葬。由此可见,李勣是一个重感情的人。心思深沉的李世民李勣既忠心又有能力,自然非常受李世民的赏识。然而作为一代英主,李世民非但不会过分信任任何臣子,反而喜欢将他们玩弄于股掌之上。比如说与李勣同样有名的“民间门神”尉迟敬德,在一次庆功宴上嫌自己的座次被安排得太靠后了,当场就开始发脾气,还差点把李世民的堂兄弟李道宗的一只眼睛给打瞎了。过几天,据《新唐书》记载,李世民对尉迟敬德说道:朕观汉史,尝怪高祖时功臣少全者。今视卿所为,乃知韩、彭夷戮,非高祖过。国之大事,惟赏与罚,横恩不可数得,勉自脩饬,悔可及乎!就是说将尉迟敬德比作韩信和彭越,以此来恐吓尉迟敬德。尉迟敬德过了一段时间后,李世民又提出将自己的女儿嫁给他。李世民并不是真的想把女儿嫁给已经上了年纪的尉迟敬德,他只是想借机表达对尉迟敬德的恩宠。好在这次尉迟敬德这次学乖了,他赶紧婉拒了李世民的“好意”。李世民就是这样一个人,为了笼络群臣,他恩威并施,就连李勣也脱不掉这样的待遇。贞观十五年的时候,时任兵部尚书的李勣在对战薛延佗的时候突然得了重病,郎中说要想康复,必须要用人的胡须来做药引。李世民知道后二话不说,直接切断了自己的胡子。要知道,古人一直秉承“发肤受之父母”的观念,人的胡须弥足珍贵,更何况是皇帝李世民的胡须。又惊又感动的李勣直接把头磕出了血,大哭不止。李世民却宽慰他说:“我这都是为了社稷。”李世民的胡须到底产没产生药效,史书中没有记载,但可以肯定的是,这缕胡须一定能使李勣感恩戴德。之后,李世民可能是觉得他对李勣还不够好,于是又请他吃饭,席间,李世民对李勣说了这样一番话,被记载于《新唐书》中:朕思属幼孤,无易公者。公昔不遗李密,岂负朕哉?李世民将托孤这么重要的事情都交给了李勣,李勣当场感动得热泪盈眶,甚至咬破手指来发誓。过了一会儿后,李勣喝醉睡着了,李世民就赶紧脱下衣服给他盖上。李勣如此受重视,然而李世民病重时却把李勣贬为了叠州(治所在今甘肃迭部县)都督。此时的李勣不知做何感想,但他没有多想就赶紧前去叠州赴任了。李世民这么做,当然有自己的理由,他认为太子李治无恩于李勣,为了能使李勣效忠于李治。他便先打压李勣,然后让李治即位后在提拔李勣,这样一来,李勣必然会对李治感恩戴德。正因为李世民的心机如此深沉,才开创了一个大唐盛世。李治即位后的李勣李治即位后,就将李勣召回了京城,并授予他仆射一职。这不仅是尊重李世民的遗愿,更是为了以此来制衡长孙无忌。此时的长孙无忌风头正盛,连外甥李治都不放在眼里。为了躲避长孙无忌的锋芒,李勣选择了隐退。可是永徽三年的时候,高阳公主向哥哥李治告状,说自己的哥哥房遗直调戏她。长孙无忌便借此机会查清了高阳公主和丈夫谋反,并诬陷了一批自己的政治对手,如荆王李元景、驸马薛万彻、驸马柴令武、吴王李恪、太子詹事宇文节、江夏王李道宗、驸马都尉执失思力、巴陵公主等。这些人都是李治的亲戚,李治为此苦苦向舅舅长孙无忌亲情,但是长孙无忌却不答应,并将他们全部判了死刑。李治对长孙无忌痛恨到了极点,于是永徽四年的时候,他又重新提拔了李勣。本来李勣在“凌烟阁24功臣”中排行倒数第二,势力较低。李治为了抬高他的政治地位,便命人重新绘制了李勣的画像,并且亲自提笔作序,序里有句话非常耐人寻味:茂德旧臣,惟公而已,用旌厥美,永饰丹青。顾你旧臣中不仅有李勣,还有长孙无忌和褚遂良,但李治却说李勣是独一无二的,这样的说法意味深长。没过多久,出家当尼姑的武则天重新回宫了。李治要立她为皇后,这不仅是出于宠爱,更是为了向长孙无忌领导的权臣集团发起挑战。皇后的废立是大事,会牵动许多人的利益,长孙无忌自然不会同意,因为李治的妻子王皇后的舅舅柳奭也同属长孙无忌集团。立武则天为皇后之前,李治让四位宰相来内殿开会,他们分别是:长孙无忌、于志宁、禇遂良和李勣。还有三个宰相不在受邀之列,然而李勣却被褚遂良给打发走了。李治一见到其他三人后,就开门见山地说自己要立武则天为皇后。于志宁一直不敢说话,幕后大佬长孙无忌也一言不发,便由褚遂良代替他发言。第一天双方僵持不下,第二天褚遂良越说越激动,竟然将武则天的私密事都说了出来,据《资治通鉴》记载,褚遂良是这么说的:武氏经事先帝,众所共知,天下耳目,岂可蔽也!此话一出,李治愤怒了,要不是长孙无忌拦着,褚遂良早就去见李世民了。双方不欢而散后,李治便把希望寄托在了李勣身上。李勣只说了一句话,李治便笑了,他说道:此陛下家事,何必更问外人?其实李治就等着这句话,此话一出,不仅武则天能成为皇后,而且长孙无忌彻底输了,也为日后的悲惨下场埋下了伏笔。此时李治的内心应该非常感谢李世民,为自己送来了李勣这样的能臣。结语:公元668年,七十五岁高龄的李勣挂帅出征,一举平定了高丽。这个曾经让隋文帝杨坚、隋炀帝杨广和唐太宗李世民三个皇帝倾尽国力,都无法战胜的强悍小国,被李勣拿下了,也拜倒在了大唐帝国的脚下。而这一切,都要感谢李世民当初的远见卓识。

卫青最著名的话是:人奴之生,得毋笞骂即足矣,安得封侯事乎!

汉武帝刘彻心里一直有一个阴影总也挥之不去,那就是外戚的势力,人到晚年更是忧心忡忡。汉朝建国就与外戚密不可分,当年吕后专权,到了汉文帝刘恒时,出了个舅舅薄昭,随后又来一个跨越汉文帝、汉景帝、汉武帝三朝的窦老太太,对汉武帝影响最深的就是这个窦老太太,在刘彻初登皇位时她可没少干涉朝政,当年刘彻推行新政,一年后窦老太太找借口把新政骨干赵倌、王臧下狱,丞相窦婴、太尉田蚡被免职,新政被废除,汉武帝对窦老太太的是最刻骨铭心的。现在的太子刘据为人忠厚、性格柔弱,而卫氏在朝中的势力过于庞大,太子将来能不能坐稳皇位让刘彻寝食难安。我们先来看看卫氏集团的势力,核心人物当然是皇后卫子夫,卫青是大将军,娶了平阳公主,卫青虽死但影响力还在,他的三个儿子都是侯爷,卫青的哥哥卫长君是宫廷侍中,姐夫公孙贺是当朝宰相,其门生故吏无数,且身居要职。汉武帝生性多疑,到了晚年更是多疑,担心太子继位后会外戚干政,甚至于取代刘氏,此番格局让刘彻感到深深不安,但他绝不允许外戚势力过大,在他临走之前坚决要把这些外戚势力打掉。终于“巫蛊之祸”成为了汉武帝除掉卫氏集团的导火索,引发“巫蛊之祸”的有两个关键人物。一个是朱世安,他是当时著名的“大侠”被朝廷通缉;丞相公孙贺的儿子公孙敬声贪赃枉法,私自挪用北军军费一千九百万钱,被捕下狱,公孙贺为救儿子,就向汉武帝提出抓捕朱世安来赎儿子的罪,汉武帝也同意了,不久还真的抓住了朱世安,朱世安却笑着说“丞相将要祸及全家了”,果然他在狱中上书举报公孙敬声与汉武帝的女儿阳石公主,并在皇宫驰道埋偶人汉武帝,结果公孙贺也被捕入狱,经调查属实,公孙贺父子二人死于狱中,并被灭族,同时受牵连的还有阳石公主和皇后卫子夫所生的另一个女儿诸邑公主以及卫青的长子卫伉全部被杀。公孙贺死后,汉武帝任命涿郡太守刘屈髦为丞相,封其为澎侯。另一个关键人物是江充,原本是市井无赖,在汉武帝晚年的时候得到了重用,因江充与太子及皇后不和,担心将来太子继位后会诛杀他,便想利用当时闹出几桩大案的“巫蛊之术”去制造阴谋,而此时的汉武帝因年老性情变得多疑,就由江充负责处理有关巫蛊的案件,自己去到外面避暑;江充等人就来到太子宫掘蛊,竟然还真的挖出了桐木做的人偶,太子见江充栽赃陷害自己,就在太子师傅石德的建议下越权行事,拘捕并杀了江充等人,江充的一名部下跑到汉武帝那儿通报说太子已反,不明的刘彻大怒,下令丞相刘屈髦率兵平乱,太子纠集数万人与丞相军大战五天,因得不到长安民众的支持,势孤力弱而兵败,逃离长安后而亡。皇后卫子夫自知难辞其咎,也身亡了,汉武帝担心势力强大的卫家报仇,于是诛杀了卫青的家人。随着卫子夫的,卫氏外戚最后一棵树的倒下,让汉武帝耿耿于怀的“外戚干政”烟消云散了。

株连九族,是古代一项极其残忍的刑罚制度,一个人犯了罪,家族的成员都要与其一同接受惩罚,承担责任,由一个人的死罪扩大成整个家族的死罪。这个有违人性,却又能斩草除根的方法历来都是统治者铲除罪臣爱用的手段。族刑在古代分为三族和九族。三族:一种说法认为是“父母、妻子、兄弟姐妹”,还有一种说法认为是“父族、母族、妻族”,目前较为认可的第一种说法,但其实也不必太过于细究,因为“夷三族”在古代本就是个随意性较大的滥刑。它的随意性主要表现在两方面,第一是用刑对象的随意性:统治者并未制定具体的适用标准,究竟什么的犯罪行为适用族刑,恐怕是由统治者心情而定,只要是他认为看不顺眼、罪大恶极的,都有可能成为族刑的目标。第二是行刑范围的随意性:族刑的目的是斩草除根、以绝后患,之所以不规定适用范围,就是为了方便统治者针对不同的案件作出不同的决定。所以从这个角度看,三族既可能是“父母、妻子、兄弟姐妹”,也可能是是“父族、母族、妻族”。九族:通俗意义上讲包括父亲母亲,父亲的兄弟姐妹,母亲的兄弟姐妹,自己的兄弟姐妹和妻子的兄弟姐妹。诛九族被认为是最残酷的刑罚。儒家有两种说法,一是“九族者,父族四,母族三,妻族二”,父族四指自己的一族,已经出嫁的姑妈及其儿子一族,已经出嫁的姐妹及外甥一族,已经出嫁的女儿及外孙一族;母族三指外祖父一族,外祖母的娘家一族,姨母及其儿子一族;妻族二指岳父一族,岳母的娘家一族。二是“上自高祖,下至元孙,凡九族”。这其中的九族应是虚称,“九”自古以来就是最高数,诛九族就是指所有沾亲带故的人都会受到株连。十族:这是最极端的,应该算是一种特例,自古以来只有一人受到株十族的惩罚,即明代学者方孝孺。十族比九族多出的一族即为他的门生,据说当时共处死了八百多人,可见古代统治者的冷血残暴。

免责声明:本文章由会员“robots”发布如果文章侵权,请联系我们处理,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他问题请于本站联系

猜你喜欢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