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本认为,现在黄河流域的洪水少了,很正常,一年能流进渤海湾的黄河水都不多了!其一,上游的几大水库(梯级开发)的库容,基本可以把黄河一年的径流量包干,调储能力异常强大。其二,中游,包括两大支流,基本就是缺水状态,还需要引汉济渭,同时还向华北平原调水;而干流,则山高谷深,落差大;支流,水库囤水(谈不上梯级开发)。其三,下游,压根没什么流域(集水区),地上悬河,时不时还断流。其四,黄河上游水库多,中游落差大,而容易发洪水的下游,虽然平时断流,还是地上悬河,但河面却异常宽阔。其五,黄河流域的降水,没有明显的雨季,很难集中;北方,降水量还小,年径流量不大,还不足长江的零头。那么,长江流域为什么一直在发洪水呢?其一,长江流域的降水比较集中,一方面上中下游雨季同步,另一方面是干流自西向东,支流南北对称分布,汇入长江也同步,容易形成洪峰。其二,上游江段(包括支流)的梯级开发正在进行,扬程高,发电量大,但库容调节能力一般般;三峡水库容量虽大,但对于年径流量,却微不足道,调节能力有限,还承担保障航运的职能,没法“包干”,只能调峰、错峰、削峰。其三,中游、下游,海拔低,地势平缓,落差太小,不利于行洪;中下游的流域广,降水量大,年径流量是黄河的17倍。其四,长江中下游的湖泊,特别是号称中华之肾的洞庭湖、鄱阳湖,近年湖面被侵占严重,湿地也大为缩小,对长江的调储能力严重下降;而洪湖、巢湖等,更是“封闭”得厉害;其他湖泊,消失得更快。其五,长江中下游经济发达,寸土寸金,干流的河道、湿地被侵占严重,个别江段形成行洪瓶径,却造成“上游”流速降低。其六,长江下游本来就海拔低,地势平缓,行洪困难;而淮河大水不但与长江同步,主力还南下通过长江入海,形成事实上的“长江支流”;同样,太湖水的主力也是在长江口入海,事实上阻碍(削弱)了长江水在汛期入海的能力。其七,长江流域经济发达,森林覆盖率低,水土保持削弱,无论是支流,还是干流,都容易发洪水。其八,长江流域的过度开发,寸土寸金,无论是对湖泊、湿地的侵占,还是对行洪区的开发,都严重影响了长江的“泄洪”能力。小本认为,淡水资源宝贵,随着长江中游各支流的梯级开发和洞庭湖、鄱阳湖的整治,长江的洪水迟早也会驯服的!
长江的源头,如果没有水了的话,那么就有两种原因。
太湖平均水深才1.9米,淘深20米,恐怕你考虑的就不是洪水能不能控制的问题,而是长江下游会不会断流的问题了。太湖面积2445平方公里,淘深20米,增加的水容量就是449亿立方米。长江洪峰我记得最大流量是8万立方米每秒,也就是在这个流量下让长江水持续灌入太湖,6天半才能把太湖装满。若是平时,长江流量才3万立方米每秒,要整整17天才能把你那淘深20米的太湖装满。到时候上海江面的鱼都晒成鱼干了。再说了,挖出来的449亿土方往哪儿堆?拿去填平海峡?
上游和源头的雨水充足,所以就能源源不断。不过近年来黄河却是经常断流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