丝绸之路开通后,中原的铸铁冶炼,凿井等技术传入西域,促进了西域社会生产水平的提高,促进了经济的发展。
其次,西域的各种农作物以及动物等特有品种流入中原,丰富了人们的日常生活物质,扩大了食物来源。
其三,促进了中原与西域的文化交流,极大的促进了民族的融合,为中华民族的统一作出了巨大作用。
第四,丝绸之路开通后,西域各国各派使节来汉,密切了中原王朝与西域的政治联系,这对以后的汉唐实行对西域的行政管理打下了基础。
答:1.军事作用。丝绸之路最初的开通,特别是汉武帝派遣张骞“凿空西域”的目的本身是基于军事方面的考虑。丝绸之路的开通确实也对中原地区具有重要的战略意义——拓展了中原的战略空间。丝绸之路的开通以及中原王朝对西域的控制,把与西方文明接触的前哨向西延伸了数千千米,使得中原获得了上千千米的战略缓冲地带。
2.贸易通道。是世界上最早发明养蚕织丝的国家,丝绸不仅是独家生产、奇货可居的商品,在西方人眼中更被看作是东方国度的文化象征
1、起源:丝绸之路起源于西汉(前202年—8年)汉武帝派张骞出使西域开辟的以首都长安(今西安)为起点,经甘肃、新疆,到中亚、西亚,并连接地中海各国的陆上通道。
它的最初作用是运输古代出产的丝绸所以后命名为“丝绸之路”。
2、作用:
丝绸之路促进了中西方的经济文化交流;促进了祖国的统一;丰富了中西方的物质生活;促进了商业的发展。
扩展资料:
1、丝绸之路简介
通常是指欧亚北部的商路,与南方的茶马古道形成对比,西汉时张骞以长安为起点,经关中平原、河西走廊、塔里木盆地,到锡尔河与乌浒河之间的中亚河中地区、大,并联结地中海各国的陆上通道。
这条道路也被称为“陆路丝绸之路”,以区别日后另外两条冠以“丝绸之路”名称的交通路线。因为由这条路西运的货物中以丝绸制品的影响最大,故得此名。
其基本走向定于两汉时期,包括南道、中道、北道三条路线。但实际上,丝绸之路并非是一条 “路”,而是一个穿越山川沙漠且没有标识的道路网络,并且丝绸也只是货物中的一种。
广义的丝绸之路指从上古开始陆续形成的,遍及欧亚大陆甚至包括北非和东非在内的长途商业贸易和文化交流线路的总称。
除了上述的路线之外,还包括约于前5世纪形成的草原丝绸之路、中古初年形成,在宋代发挥巨大作用的海上丝绸之路和与西北丝绸之路同时出现,在宋初取代西北丝绸之路成为路上交流通道的南方丝绸之路。
虽然丝绸之路是沿线各君主制国家共同促进经贸发展的产物,但很多人认为,西汉的张骞在前138—前126年和前119年曾两次出使西域,开辟了中外交流的新纪元,并成功将东西方之间最后的珠帘掀开。司马迁在史记中说:“于是西北国始通于汉矣。
然张骞凿空,其后使往者皆称博望侯,以为质与国外,外国由此信之”,称赞其开通西域的作用。从此,这条路线被作为“国道”踩了出来,各国使者、商人、传教士等沿着张骞开通的道路,来往络绎不绝。
上至王公贵族,下至乞丐狱犯,都在这条路上留下了自己的足迹。这条东西通路,将中原、西域与大、累范特、阿拉伯紧密联系在一起。
经过几个世纪的不断努力,丝绸之路向西伸展到了地中海。广义上丝路的东段已经到达了朝鲜、日本,西段至法国、荷兰。通过海路还可达意大利、埃及,成为亚洲和欧洲、非洲各国经济文化交流的友谊之路。
2、海上丝绸之路的经济影响:
古代海上丝绸之路从东南沿海,经过中南半岛和南海诸国,穿过印度洋,进入红海,抵达东非和欧洲,成为与外国贸易往来和文化交流的海上大通道,并推动了沿线各国的共同发展。
输往世界各地的主要货物,从丝绸到瓷器与茶叶,形成一股持续吹向全球的东方文明之风。
尤其是在宋元时期,造船技术和航海技术的大幅提升以及指南针的航海运用,全面提升了商船远航能力,私人海上贸易也得到发展。
这一时期,同世界60多个国家有着直接的“海上丝路”商贸往来。“涨海声中万国商”的繁荣景象,透过意大利马可·波罗和阿拉伯伊本·白图泰等旅行家的笔墨,引发了西方世界一窥东方文明的大航海时代的热潮。
首先,丝路上的商队从西方运来稀有动物、植物、皮货、药材、香料、珠宝首饰,再从运出丝绸、茶叶、瓷器等货物,这些商品丰富了各国人们的日常生活。
其次,丝绸之路开通后,中原的铸铁冶炼,凿井等技术传入西域,促进了西域社会生产水平的提高,促进了经济的发展;的四大发明、 丝织技术、漆器工艺等也经由丝绸之路传向世界各地, 促进了世界文明进程。
加强各国之间的联系,发展经济和文化交流
简单的说旨在加强和中亚国家之间的经济和文化合作关系,区域合作对于帮助实现降低贫困,促进增长与平等等千年发展目标具有至关重要的作用
丝绸之路区域合作计划介绍,楼主可以多多了解
丝绸之路区域项目由联合国开发计划署与和中亚四国--哈萨克斯坦、吉尔吉斯、塔吉克斯坦和乌兹别克斯坦--联合发起。此次历时三天的会议,开启了丝绸之路区域项目实施阶段的战略对话机制。该项目旨在复兴丝绸之路沿线区域在贸易、投资和旅游三个重点领域的经济合作传统优势。此次启动会还首次开启了与上海合作组织的对话。
参加此次新闻发布会的有:的代表,中亚国家驻华和项目捐助国驻华的代表,联合国贸易发展大会代表,世界旅游组织的代表,上海合作组织代表,以及联合国开发计划署驻哈萨克斯坦、塔吉克斯坦、乌兹别克斯坦和的官员。
马和励指出,支持、目标明确、私营部门积极参与、丝绸之路沿线各城市市长通过论坛展开协作,所有这些方面都需要各国和国际组织的精诚合作。
马和励先生认为,该项目将让丝绸之路沿线上的城市发挥各自所长,增强地区内及地区间合作,促进世界和平与发展。
据联合国系统驻乌兹别克斯坦机构协调员兼联合国开发计划署驻乌代表Fikret Akcura先生介绍,各方代表通过此次会议进行了丰富而颇具建设性的对话。毗邻帮助中亚国家日渐融入国际经济体系,地区内、地区间的经济合作能力不断提升。
Fikret Akcura先生说,古老的丝绸之路通过不同民族之间的商品交换和思想观念的交流,从而保障和提升丝绸之路沿途地区的生计条件。因此,今天的丝绸之路沿途各国应该在交通运输网络、信息服务、管理制度和政策法规方面相互学习,团结合作。
Fikret Akcura先生表示,通过开放旅游和实现游客、货物和服务的自由流动,我们可以重现丝绸之路的奇迹。
“在中亚包括西部的广袤区域,丰富的旅游资源蕴藏丰富、尚待开发,”马和励说。他认为该区域项目通过推出丝绸之路多次出入境签证等有创意的策略,将加强丝绸之路沿线地区在全球旅游市场的竞争力。
丝绸之路区域项目历时两年,总资金投入一百万美元,是联合国开发计划署“丝绸之路地区发展-第一阶段”项目的后续。通过与上海合作组织等高级别对话机制建立紧密的合作关系,在联合国贸易发展大会代表和世界旅游组织的支持下,该项目将帮助丝绸之路沿线国家开拓创新,通过一系列创新举措,如丝绸之路市长论坛、丝绸之路多次出入境签证、颁发“联合国丝绸之路城市”荣誉等,更好地参与地区内和地区间贸易和经济合作,发展可持续旅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