巴图是二姐的孩子,是五个男孩儿的老二。
巴图是蒙语,汉语意为“结实”,蒙族人喜欢将“巴图”作为名字,希望自己的孩子身体特别棒。同样,我们也希望我们的巴图身体棒棒的,健康成长。他果然没有辜负我们的期望,现在的巴图满身都是腱子肉,身材特别匀称,我最喜欢欣赏他的肩膀,又宽又平,特别好看。
伯父的部分石头画~西游记系列
巴图智商奇高,从小就爱思考,精典的故事数不过来,回忆的空间特别大。
我和伯母在巴图出生二十多天时去大庆看望他,哇!好白净的一个宝贝儿,长得及其像二姐,睫毛长长的,皮肤嫩嫩的,静静地在大床上睡着觉,不像图雅一出生就睁着大眼睛看大家。血缘的关系吧,我一下子就爱上了巴图,用二姐的话说我是母爱泛滥,我的确爱所有的我们的孩子。
巴图满月那天,二姐把他送回肇州,这是我们大家庭的第二个大玩具。巴图爱动,爱出汗,也特别爱喝水,从小水杯不离手。巴图说话也不晚,但是比图雅和腾格尔略晚些,可能是家庭文化因素影响吧,巴图会说话时礼貌用语运用得特别恰当,无论和谁说话都用礼貌用语,而且在运用礼貌用语的同时特别会运用成语,大家特别奇怪,家里没有谁说话用到成语啊?这孩子在哪里学会的成语呢?
受姥爷的影响巴图爱看书,在他几个月大的时候,姥爷就给他讲故事了,姥爷的故事基本是历史故事和动物故事,而且姥爷是画家,会画很多想画的图片,结合着图片理解历史故事和动物,巴图了解了很多历史事件和历史人物,也认识了很多动物,还能说出动物的习性。
再大一些,二姐买回许多书大家读给巴图听,有些故事读了很多遍,他还是听不够。无论谁去伯父家玩,他一定先让你给他读故事,不读三五个故事他是不会让你聊天的。谁也不知道巴图是什么时候认识那么多字的,到五、六岁时,他就不需要我们读书给他听了,就会自己看书了,而且他在看书时特别专注,你和他说话,他根本听不见的。
因为巴图最可爱,长得还白净,我们就逗他玩,有时也使劲儿抱着他,使劲儿亲他,巴图就有情绪。二姐和伯母就批评巴图,告诉巴图大人喜欢你,你不许生气,不许有情绪,然后巴图就说了一句在我家至今流传的经典语言:“你们大人最不讲道理,把我们小孩儿逗生气了还不让我们有情绪!那我们小孩儿怎么怎么办啊?”后来我稀罕巴图的行为有所收敛,心里还是爱他爱得不得了。
伯父的部分石头画~海底世界
在我们北方,喜欢把耍脾气的孩子叫“毛驴儿”,算是一种爱称。巴图四岁时,一次,姥爷问巴图和布赫:“你们两个想做好毛驴儿,还是坏毛驴儿?”布赫比巴图小一岁,布赫开心地说:“我要做好毛驴儿!”巴图想了想说:“好毛驴儿、坏毛驴儿都是毛驴儿,我不做毛驴儿,我做好孩子。”以往,我家逗孩子的标准答案是:“我要做个好毛驴儿。”巴图把这个答案给更改了,一想也对,为啥不做好孩子,要做毛驴儿呢?好毛驴儿、坏毛驴儿,可不都是毛驴儿么?
巴图最喜欢去的地方是新华书店,在新华书店他可以一整天静静地看书,四、五岁时他就天天去新华书店读书了。二姐把巴图最爱看的书都买回来,因为他喜欢反复看一本书,直到把这本书的内容读透彻。十一、二岁时,他阅读能力大大提高,看一本厚厚的书只需要半天的时间,而且能把主要的情节讲出来,这样大大地提高了巴图阅读能力和表达能力,也提高了分析能力,对一个孩子的成长非常重要。
巴图读的书非常杂,读历史书,读哲学书,读小说,读动植物书,反正什么书都能读懂。所以巴图所有科目没有偏科的,尤其作文一直非常棒,无论是记叙文还是论文,写作的观点和别的孩子真的不一样,你读他的文章就是耳目一新的感觉,这是博览群书的结果,也是良好家庭文化教育的孩子的结果,二姐把巴图初中时期的作文都打印出来留作纪念。
巴图善于观察,特别会思考。在上幼儿园之前,他一直在肇州生活,很少回大庆的家,因为姐姐姐夫工作忙,没时间照顾他。大概是巴图三岁时吧,他很郑重地问二姐一个问题:“妈妈,我有一个很重要的问题要问你,我有大姨夫,有四姨夫,有老姨夫,五姨没结婚就没有五姨夫,怎么没有三姨夫啊?这是什么原因呢?”二姐也没有想到这么小的孩子会问一个这样尖锐的问题,大人的问题怎么跟孩子解释呢?二姐就告诉他三姨夫在国外工作呢,等你长大了,三姨夫就回来了,就这样把关于三姨夫的问题给糊弄过去了,幸好孩子大了,再也没问过这个问题。
巴图在七、八岁时就开始学习打篮球,现在也打了十三年了,身体素质锻炼得特别好,身板直直的,双肩特别漂亮,哦,我又说到巴图的双肩了,可能这与他从小锻炼有直接的关系。
巴图凭着自己的成绩考入大庆市最好的初中、最好的高中,高中里最好的班级,然后考入南方一所非常好的学校学习数学与应用,现在是教授最好的助手。那天和巴图聊天,他告诉我,英语四级刚过,大二了,要准备多看书考研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