整理|袁小华
聚 焦
多次被恶意解读,网红教授郑强辟谣
近日,浙江大学教授、太原理工大学党委书记郑强通过微信公众号“郑强教授”发布声明称:近期,多家新媒体平台未经本人同意,擅自复制、发布、传播大量本人的演讲视频及其片段(大多为10年前),并采用严重歪曲本人演讲主旨、断章取义的标题和文章,甚至有新媒体平台发布、传播编造本人从未在任何场合发表过的类似于“郑强教授倡导将英语踢出高考”“郑强教授说:XXX教授水平不如我,与我根本不能平起平坐” 等恶意标题和内容。
郑强在声明中表示:更有甚者,一些新媒体作品作者在我的某些视频讲话中擅自人为添加配发非本人演讲时使用的PPT;一些网络人士人为地将我的一些涉教育观点用于他们批评、攻击国内著名高校,以图挣取流量甚至挑起纷争和敌对。
声明截图
资料显示,郑强,福建武夷山人,1960年9月出生。2012年5月至2017年6月任贵州大学校长、党委副书记;2016年12月至2020年5月,任浙江大学党委副书记(正厅级);2020年4月任太原理工大学党委书记;2021年1月当选为山西省人大常委会委员。
此前,郑强任贵州大学校长期间,就以敢言的形象在网络上受到欢迎,被称为“网红教授”。
图源:太原理工大学官微
“女性干部傲娇”论文引争议
最近,一篇题为《女性干部傲娇的典型表现与矫治策略》的论文因被质疑涉嫌歧视女性引发关注。论文作者徐芳为湖南省教育科学研究院博士后,中共湖南省委党校文史教研部副教授,研究方向为教育政治学。该论文于今年1月发表在《领导科学》上,该杂志创办于1985年,已连续9次被评为全国中文核心期刊。
论文中写到,“傲娇”常被用来形容那些说话较为尖锐、态度较为高傲但在特定对象面前或特定环境中又表现出十分温顺和相对弱势的人,“大多数情况下指向女性”。在具有正式组织结构和严格管理规章的组织中,“傲娇的危害是显而易见的”。
对于最近所引发的争议,论文作者回应称,她是根据期刊给的题目作文,并非诋毁、歧视女性,初衷是希望女性领导能够不断提升,论文若有不妥之处,她向公众致歉。
动 态
官方:国家不赞成、不支持搞大学排行榜!
日前,有网友在人民网领导留言板以“强烈建议四川加大对‘双一流’高校支持培优力度”为题,向四川省省长黄强留言:“四川应该加强对几所‘双一流’大学的支持力度,促进这些学校软硬件提升,使四川几所‘双一流’高校尤其是国家目前高度重视的理工科类高校提升在全国的排名和地位。”
对此,四川省教育厅做出了回复:“国家历来不赞成、不支持搞大学排行榜对高校进行简单的综合排名,并坚决反对借此向高校拉赞助。”
四川省教育厅表示,“目前,国内外各类大学排行榜是一些民间机构的民间行为,一些社会组织和机构采用简单的量化打分和小样本调查的方法,仅凭少数几个指标,对高等学校进行综合排名。其做法和结论没有真实、客观、准确地反映高等学校的实际情况,在高等学校和社会上产生了误导和不良影响。因此,教育部也反复提醒各地各高校不要盲目采信、引用和宣传此类排行榜。”
?民政部:全面清理“中国国学院大学”分支机构
据民政部网站近日消息,2021年4月23日,北京市民政局重拳出击,依法取缔特大非法社会组织“中国国学院大学”及下设70家分支机构,对办公场所在京的“中国国学院大学国医药生命科学院”“中国国学院大学国医药生命科学院量子医学研究院”两家分支机构予以摘牌,拔除了社会组织领域的一颗“毒瘤”。
随后,民政部本着“打击必严、清理务尽”的工作原则,部署各地民政部门及时跟进,对“中国国学院大学”分布在各地的分支机构开展大排查、大清理。
今年年初,经民政部调查,“中国国学院大学”未在相关部门注册登记,伪造国家部委公文及登记证书,私刻印章,发布带有“中国国学院大学”的红头文件,以“中国国学院大学”名义在全国范围内多次举办活动,并通过设立分支机构、举办揭牌仪式、颁奖等方式收取费用。
中国研发人员规模连续多年世界第一
《中国科技人才发展报告(2020)》(下称“报告”)于近日正式发布。
报告显示,“十三五”期间,我国R&D人员全时当量快速增长,年均增速超过7%,从2016年的387.8万人年增长到2020年的509.2万人年,连续多年居世界第一。同时,科技人才受教育水平不断提高,更多青年科技人才成为科研主力,基础研究人员占比达8.2%,R&D人员向高校流动加速。
在人才结构上,报告显示,2019年R&D人员中本科及以上学历人员占比达到63.6%,而这一比例在2015年为50.5%。博士学历人员占比达到8.5%,与2018年相比有较大增长。企业R&D人员全时当量所占比重达到76.4%,成为研发人员集聚主体。
《中国科技人才发展报告》是科技部组织编写的专题性政府出版物,从2014年起每两年出版一期,旨在对我国科技人才发展情况进行总结梳理。
国 际
又一美国科学院院士因性骚扰被解雇
近日,美国霍华德·休斯医学研究所(Howard Hughes Medical Institute)发布正式声明,解雇著名生物学家David Sabatini。同时,Sabatini 也将从怀特黑德研究所(The Whitehead Institute)辞职。
2020年底,怀特黑德研究所进行风气调查。调查结果发现,Sabatini 违反了研究所的多项政策,包括性骚扰以及与学术不端行为无关的其他政策。目前,Sabatini 依然是麻省理工学院(MIT)终身教授。发言人称 MIT 正在审查这份报告,再决定针对这些发现做出下一步回应。
Sabatini最重要的贡献主要是围绕mTOR的开创性研究。他在学生时代就发现了mTOR 激酶信号通路,极大地促进了细胞生长和营养代谢方面的研究。2016年,时年48岁的他当选为美国国家科学院院士。
今年以来,美国国家科学院已正式开除了2位被认定有性骚扰行为的院士成员,包括天文学家 Geoffrey Marcy、进化生物学家Francisco Ayala。
美国知名心理学家被控论文造假
据Science报道,美国杜克大学心理学及行为经济学教授Dan Ariely近日被质疑在论文中伪造部分数据。不过,Ariely否认了该说法,并表示会将此事提交给杜克大学进行调查。
Dan Ariely是美国知名心理学家,其对诚实、欺骗和非理性的研究对该领域和政府政策都产生了巨大影响。
一些研究人员对Ariely在2012年与他人合著的一篇关于欺骗行为的论文提出质疑,该论文发表在美国《国家科学院院刊》(PNAS)上。他们表示该论文的部分数据的相似度近乎“不可能”。此外,多项后续研究也表明其结果无法被复制,甚至带有误导性。
对此,Ariely承认只有他处理了包括问题数据在内的原始文件,但否认数据是编造的。目前,Ariely和其他合著者已经分别要求撤稿,PNAS也表示将对此问题进行调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