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网站首页 > 动态 > 动态

后知后觉的意思(后知后觉的特殊含义)

2022-10-04 13:19     发布者:李原华
导读这篇文章我整整写了两天,情绪这个话题很大,也是我要面对的功课。文章后面有处理情绪的具体实操方法,献给所有需要的你们,拿走不谢。首先奉上情绪能量层级表,做个参考。本文主要讲述1.对外的情绪和对内的情绪

这篇文章我整整写了两天,情绪这个话题很大,也是我要面对的功课。

文章后面有处理情绪的具体实操方法,献给所有需要的你们,拿走不谢。

首先奉上情绪能量层级表,做个参考。

本文主要讲述:

1.对外的情绪和对内的情绪

2.影响情绪的因素

3.情绪的作用,存在即合理

4.情绪如何产生

5.情绪觉知的层次

6.“情绪工具”使用须知

7.如何分析情绪

8.如何处理情绪

9.如何合理的表达情绪和表达爱的情绪

10.情绪只是一种工具,如何运用

既然情绪只是一种工具,那我们先来了解一下情绪。

一、情绪分为两种:

1.对内的情绪,指因为自我内心世界而产生的情绪,比如内心小剧场。

2.对外的情绪,指与外界碰撞自我产生的情绪。

对外的情绪是自我和他人碰撞时的产物,所以认识了解自己和了解他人很重要。

而阿波罗神殿数千年的铭文:

To know yourself.(认识自己)

说明认识自己是一条漫漫长路。

二、情绪与哪些因素有关?

1.生理学讲:情绪的产生跟基因有关。

2.行为主义讲:情绪跟个人经历,个人行为模式,个人独特人格有关。

3.认知主义讲:情绪跟底层思维有关。

*生理学:情绪的产生跟基因有关。

跟情绪相关的很多品质都是有生物学的遗传倾向的,背后的决定因素是基因。

研究发现,和健康情绪比较相关的品质,比如乐观精神、坚强性和复原力,都和遗传有关。

好消息是情绪-压力调节系统是多因素作用的,我还有改变的机会。

*行为主义讲:情绪跟个人经历,个人行为模式,个人独特人格有关。

我的行为和经历塑造了我。

同时“不管你认为自己多么聪明,都很难超越自己的局限。”

因为每个人的经历都不一样,所以造成人与人之间不能相互百分之百理解,这就是自我局限。

所以由于认知局限,每个人看到的世界也是不一样的,甚至大部分人只愿意看到他们想看到的。

但当达到“无我”状态时,没有自我,便自然没有自我局限的障碍。

所以觉察识别自己的行为和经历是改变的开始。

觉察、接纳并悦纳自己的情绪,是疗愈自我的开始。

*认知主义讲:情绪跟底层思维有关。

哪怕两个人有相同的经历,却会因为基因,经历等不同而产生不同的情绪。

因为他俩的认知不同,底层逻辑(潜意识)不同,不同的思维模式产生不同的情绪,不同的行为又导致事情不同的结果。环环相扣。

三、情绪的作用

存在即合理,首先我们要明白情绪是一种防御机制,用来保护我们自己的一种工具。

情绪是人作为动物的一种基本属性,遇到危险会恐惧会逃跑,这是本能。

每个人都有情绪。找到情绪背后的那个藏的很深的自己,了解自己,理解自己,拥抱自己,最终疗愈自己,从而更爱自己。

所以理解接受并拥抱情绪,这是我们爱自己的前提。

情绪可以为我们所用,必要的时候我们用愤怒,生气来保护我们自己,并达到我们想要的目的。

四、情绪到底是怎么产生的

个人理解情绪的产生是由于:

1.别人的行为不符合自己的期待(预期)

2.自以为别人冒犯了自己,如意识到别人批评我们等产生的。

知道了情绪产生的原因,那我们就对症下药。

对第一点,我们要了解的是无欲则刚。欲望少一点,情绪就少一点。

同时我们为什么对别人欲望那么高,是不是因为自己做不到,所以本质来讲还是因为自己无能。

所以发脾气是“诸无能”,自己无能的表现。

对第二点,我们要处理的是我们先反省自己,观照自己,首先看自己有没有问题。有则改之,无则加勉。

凡事首先反省自己的原因,再客观看待他人(不加主观情绪和观点)。

严于律己,宽以待人。

这里面已经提到了处理情绪的方法,等会儿我们再讲。

五、情绪觉知的层次

“踢猫效应”(即因小情绪引起的行为踢猫导致一系列负面事件的发生。)让我明白接纳情绪的重要性。情绪觉知分为三个层次:

1.后知后觉:控制不了当时的情绪,只能任其发展,事后才意识到当时是一种怎样的情绪。

2.当知当觉:有情绪时能立马觉察到自己的情绪,有内省机制。

3.先知先觉:能预判情绪的发生,情绪产生之前就能控制它,为己所用。这个时候情绪只是一个工具而已。

六:使用“情绪工具”须知

1.前提是自己爱自己,锻炼身体,尊重自己和他人,并懂得反省自己。

“尊重他人”是我的标签,是我的修养,不会因为别人不尊重我,我就不尊重别人。

因为尊重别人,所以不会用“情绪”这个工具去伤害别人。

2.接受悦纳理解情绪,因为情绪只是一种工具,工具自然有它的价值。

情绪自由就是能够接纳并拥抱自己的所有情绪,尤其是负面情绪,承认它们的存在并学会合理运用情绪,情绪只是一种工具而已。

情绪管理的最高境界就是情绪自由。

3. 任何一种情绪出口都必须遵循无破坏性原则。我们要找到情绪出口不能对他人和自己造成二次伤害。

4.了解一个事实:别人通常与你的价值观、背景、性格、看待事情的视角等等不尽相同,每个人只是在做对自己而言最好的选择。所以事情不按照你期望的方向发展,别人不认同你的想法是很正常的事。

5. 只是表达情绪感受,不要有情绪地表达。

只针对事实,不针对个人。

“说话语气比内容重要得多”。

高人都是用行动代替语言,因为语言不代表结果。

6. 世间所有的行为都是源于爱或者恐惧。有情绪也只是因为恐惧或者爱。

我内心有情绪(无欲无我便无情绪)是因为戳到我痛点(恐惧),本质还是有我执在,我有痛点,所以痛点打击引发情绪。

七、如何分析情绪?

从两点来分析情绪:当自己有情绪时和当别人有情绪时。

1.当自己有情绪,先仔细分析:

?这是别人带给我的情绪?

?还是我自己现在的情绪?

?还是源于我过去的情绪(或者原生家庭带来的情绪应激反射)?

如果是别人带给我的情绪,学会“情绪分离”即可,意识到这是别人的情绪,不是我的情绪,不受别人情绪的影响;

如果是我自己的情绪,那是因为自己需要关怀。没人关怀自己,哦没关系,我自己也可以深情拥抱我自己。

毕竟能救自己的,唯有我自己;

如果是我过去的情绪,那就勇敢地面对过去的情绪,同时追溯过去,追溯情绪的源头。

分离出另一个我来回想我以前的经历,对当时的“自己”说:

我懂你,你当时需要理解和拥抱。现在我抱抱你,你看需要我为你做些什么吗?

与过去的自己和解,疗愈这个内在的小孩,告诉小我:

我与你同在。

当我以上帝视角(分离出另一个自己)来看过去的自己时,我被带入了一个疗愈过程。

“它揭示了我在儿时如何遭受了情绪创伤,以及我所有变得不正常的方面。我的恐惧和不安全感都被带到了表面,让我看得一清二楚。我所有的性格缺陷和弊病也都清清楚楚地,而且没有评判地摆在了我的面前。我的一生和童年时的所有事件都被重新带入了觉知醒察。

随着这个过程的深入,我开始对我自己感到极大的慈悲,我打开进入了一个更深层次的爱。整个世界都被爱照亮了。

一切都那么美妙,具有魔力。”(引用)

同时刻意练习,想象自己重新回到当下那个场景,再多去上演几次,多练习几次,或许就会慢慢释怀。

这样的目的是改变我的底层思维,只有当潜意识改变了,只有当真正自省了,只有 思维先预设欲演下一次该怎么做,只有不断地反复地刻意地去欲演练习,才会形成真正的肌肉反射,潜意识反射。底层思维的改变才会带来真正的行为改变。

2.当别人有情绪时,

先把自己抽离出来,自己情绪别受他人感染。

再去照见别人。

噢,你是不是恐惧?(因为人所有行为的背后都是爱或者恐惧)

你是不是哪里受伤了,看有没有我能帮你的吗?

八、如何处理情绪?

方法1:情绪分离

对别人的情绪,要做到情绪分离。

方法2:进行5why法,不停问下去,追本溯源。

譬如:我每次听到爸爸说话,听他的语气我第一反应,肌肉记忆就是他要责备我,所以我就不耐烦,那我应该想这是他的语气这是他的情绪,不是我的(同时运用到情绪分离)。

我为什么不耐烦,是因为他不对。

他不对是因为他有情绪。

那他为什么发脾气,还是因为我不对。

所以结果还是我不对。

你对别人批判的地方,总是来自于你对自己的批判之处,也就是没有接纳自己的部分。

别人的特质或行为,一再唤起了你内在的某些恐惧或伤痛。你内在那些不舒服的感觉,导致你转而想去批判别人,这也造成了他们的伤痛,因而破坏了彼此之间的关系。

方法3:环境隔离

感觉要发脾气前就自我隔离,道理一直都懂,关键下次要真做到。

方法4:跨大时间维度去看问题,宏观角度,站在“道”或者上帝的角度看待问题。

这么小的事情值得有情绪吗?不值得啊!我有情绪都是我的问题,是内在的小我对外在的对抗。

我自己当时觉察到小我了吗?(“当知当觉”了吗?)

下次得远离环境,深呼吸,认真听听内在的声音,让本我去战胜我内在的小孩子。

“同时面对那些因触发心结而导致的强烈的、难以自控的情绪,或者因为自身遭受命运严重打击而产生的巨大痛苦时,光靠技能就无济于事了。”

这时这个方法就显得尤为重要。

我们就得从“道”入手。这个“道”就是我们与外界、我们与自身之间的关系。

“如果我们能在体验人生的过程中,同时看到自身的渺小与伟大,命运之力的无限与有限,人生追求的必要与无用,能够真正思考、领悟它们之间的辩证关系,那么我们就可能渐渐地不再那么偏执、强求,而情绪,也会自然而然缓和下来。”

站的高,才能看得远。

5:使用情绪ABC法

即改变认知,运用乐观心态改变情绪。

情绪ABC法中,A(activating event )指的是具体的事件,B(belief)表示我们针对此事的理解,C(consequence)则是最终呈现出来的情绪状态以及行为结果。

你看,同样一件事,当我们改变对它的看法,换一个角度去理解时,情绪就可能发生天翻地覆的变化。

譬如运用感激的力量,可以让人瞬间改变。

举个例子:别人把果汁不小心泼在自己身上了,运用感激的力量就会觉得感恩果汁,感恩我自己还有果汁喝。想象我爸妈那个物质匮乏的年代,小时候的他们根本没见过果汁。

6:找到发泄情绪清理情绪的出口。

每个人发泄情绪的方式不同,跑步、倾诉、听歌、大喊等等,只要你觉得某种做法能够缓解你的负面情绪就可以。

而“清理情绪最直接的就是跟自己对话,去完全感受情绪,想哭就痛快哭出来,彻底释放它。眼泪也是最好的疗愈。就像有个朋友哭得最后不想哭了,就想吃饭了,感觉好轻松!”

九、如何正确的表达情绪以及表达爱的情绪

如果下次再有人不尊重我,对我发脾气时,首先我可以做到情绪不受他影响(因为这是他的问题,不是我的问题),再根据情况,

自由选择我的言语或者行为:

选择直接表达我的需求、关心或直接离开。

情况1.

如果完全是对方的问题,

可以直接提要求:

如果你不这么对我,我还是可以和你做朋友。但如果你下次还是这么对我,我会选择离开。

情况2.

如果双方都有问题(这种情况居多),先自我反省。

当别人对你发脾气时,先做个深呼吸,吐气时数数,数满25下。

深呼吸是用来保证自己的情绪不被对方影响。

如果功力浅的话,赶紧离开现场,给自己和别人平复情绪的时间。等到双方冷静时,再跟对方道歉。

情绪这个东西是双向的。

如果你把自己的负面情绪施加给别人,这个情绪会通过别人直接返回到你身上,可能还会加倍。

“每一次你伤害他人,都是在伤害自己。每一次你行善举,都是在帮助自己。他人经历过或即将经历的一切快乐和痛苦,你都会经历。”

那么如何表达爱的情绪呢?

我自己都觉得我这点很欠缺,所以分享给大家。

爱的情绪表达有两种方式:

1.语言:如对父母说我爱你,感激感恩等

2.行为:如拥抱父母,感激的行为反馈等。

十、情绪只是工具,如何正确运用情绪

在维护自己应得利益的情况下,合理使用愤怒,让别人知道你的原则和底线。

这时情绪回归到它正常的属性,发挥它应有的价值,情绪只是为了保护我们自己。

情绪不是简单的想要发泄,情绪不是为了伤害别人,只是为了保护自己。

最后想再提醒一点:

愿我们都把最好的情绪留给最爱的人。

所有的行为都是源于爱或者恐惧。

“其实很多情绪根本不是外在的境遇所导致的,而是因为我们的内心缺乏爱,忽视了对内在的关照,对万事万物丧失了本真之心和感恩之心,总是将自己弄得处于一种匮乏的频率当中。

越是向外获取,内心越是没有安全感,越是感受不到爱和快乐。

斯宾诺莎哲学告诉我们,真正的喜乐源于内在和对万物的爱。”(引用)

所以如果想情绪平稳的话,请一定要记得爱自己,做真诚的自己,并拥有一颗尊重感恩之心。

请再看一遍上文的第六条:使用“情绪工具”须知,这才是使用情绪,这种工具的大根本,大前提。

最简单的道理是最难做到的。

“爱,尊重,自省,感恩,真诚”等思考模式才是我们能正确且自如运用情绪这一工具的底层逻辑。

“自信又爱自己”才是拥有良好情绪的开始。

记住,情绪只是你的一种工具而已。

而我们人怎么可能会被工具驾驭呢?

今天是我?写作的第38/365

欢迎关注我,加入我的改变超越自我之旅。

我是觉醒了38天的内求外修,用大白话持续更新一个灵魂的心灵成长,具体行为改变之旅。

欢迎与我这位研究底层逻辑,热爱古典书籍的冥想者一起前行,因为你我一体~

免责声明:本文章由会员“李原华”发布如果文章侵权,请联系我们处理,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他问题请于本站联系

猜你喜欢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