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洛神赋图》(现存的传世画作为宋代摹本)是东晋著名画家顾恺之根据诗人曹植的《洛神赋》所创作的一幅名画,为顾恺之的传世精品,现收藏在北京故宫博物院,是中国十大传世名画之一。
东晋 顾恺之《洛神赋图》
一、作品内容:
作品全卷共分为三段,描述的是曹植渡洛水时与洛水神女相遇、相恋,但最终因为人神阻隔而无奈分离的动人故事,这是一幅相似连环画而情节又融会贯通的绘画长卷。全卷长572.8厘米,高为27.1厘米,。
第一段描绘了黄昏时分,曹植率领众随从由京城返回封地,经过洛水之滨时停驻休息的场景。
(局部)
第二段描绘了人神殊途,不得不含恨别离时的情景,这一段是故事情节的高潮部分。
第三段描绘的是就驾启程,表现洛水神女离去后,曹植对她的深切追忆与思念的场景。
二、艺术特色:
作品主题内容突出, 描绘曹植与洛水神女真挚纯洁的爱情故事;画作以故事发展为线索, 分段将人物故事的情节置于自然山川的环境中展开;人物安排疏密得宜, 神情刻画生动, 表达出一种可望而不可即的惆怅情意。;线条简练飘逸, 色彩典雅鲜丽, 给人丰富的视觉享受, 且富有装饰性。
(局部)
三、作者概况:
顾恺之(约346—407年),字长康,小字虎头,生于晋陵无锡(今江苏无锡人),出生贵族,是东晋时期著名画家,被誉为“才绝、画绝、痴绝三绝;东晋最伟大的一位画家”,也是最早的绘画理论家。他在艺术创作方面,用线紧劲连绵,线条运转优美流畅,富有节奏,将战国以来形成的“高古游丝描”发展到了完美无缺的境地,。他绘画非常注重传神写照,善于表现人物的精神气质和性格特征,代表绘画理论《论画》中就提出绘画要“以形写神”,代表作品有《女史箴图》、《洛神赋图》和《烈女传仁智图》。
(局部)
最后说说本作品的意义和价值:《洛神赋图》体现了东晋时期中国绘画水平, 顾恺之的艺术成就对当时或后世画家都具有重要的影响。
(局部)
(局部)
以上便是《洛神赋图》的相关信息,欢迎大家转发,感谢阅读!
图片来源于网络,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