相遇是一种缘分,欢迎关注“甜小娱儿”!
文|甜沫
李白有言:
“浮生若梦,为欢几何。”
长的是磨难,短的是人生。
幸福似乎总是转瞬即逝,苦和难才是人生长久的伴侣。我们毕生所追求的就是:夹杂在各种苟且和苦难的之中的那一点点甜与温暖。
仔细品味咀嚼:人生实苦,有你很甜。这是我看完《牧马人》切身感受。
现代人过惯了在熙熙攘攘中追求物质的日子,回头才发现:原来这世界上还有这么简单、质朴和纯净的生活方式。
人间有味是清欢!
许灵均的人生波荡起伏,他吃过很多苦,但他也享受到无数甜。或许绝大多数人的生命历程都会和许灵均很像:苦与甜交织,悲与喜同在。
许灵均出生于钟鸣鼎食之家,在旧社会,他将过上锦衣玉食的日子,富贵荣华,享受不尽。可是,新中国即将成立,资本家的好日子到头了。
父亲在此之前逃往美国,而婚姻不幸的母亲,随即生病去世。豪华大家族的公子哥许灵均瞬间变成了一个弃儿:他被时代抛弃,更被他的父亲抛弃。
当时,他还只是一个十一岁的孩子。许灵均的苦日子由此开始。
上世纪五十年代,高中毕业的许灵均和大多数知识青年一样,加入到了上山下乡的大队伍中。
他非常清楚自己的出身将会是永久的污点:他犯了出生罪。别人或许三年两年就会改造完成,但他与别人不一样。
在大西北的广袤草原上,这个不到二十岁的年轻人整日与荒蛮和马群相伴。
他孤独、无助、迷茫,他不知道该怎么撑下去,他想到了死。死了就解脱了,他再不用受这无穷无尽的人世间之苦。
千钧一发之际,一匹马给了他仅有的温暖。他痛苦流涕,幡然醒悟,死是懦夫的选择。
他应该活下去,就如祁连山上那生生不息的野草:虽然粗鄙却坚韧地活着。
文革中,因为出身和父亲在海外的关系,许灵均被划为“右派”,他被人另眼相看,村民们都叫他“老右”。
他有苦难言,空有一番才华,却只能灾祁连山的草原上消磨度日。他的一生即将被困在“敕勒川,阴山下”,他是孤家寡人,无依无靠,对于这样的命运,他默认了。
中年许灵均,成了一个真正的牧马人。
在学校里,许灵均受到了谢老师的照顾。他知道许灵均孤单的身世,就让他免费住校,并告诉他可以和教师一起吃饭。
对于当时的许灵均而言,这是巨大的恩惠。父亲不要他了,可是敬爱的老师却想着他。
在被发配到农村改造时,谢老师也鼓励许灵均:好好表现,很快就能返回城市了。这或许只是谢老师的一厢情愿,但是,他这种无私的关爱对许灵均而言,是难能可贵的。
在那个风雨如晦的时代,许灵均的特殊身份足以让他被所有人排斥。
这世界,总有人在偷偷爱着你。许灵均也一样。
董大叔给许灵均挂门帘,董大婶给许灵均送来两碗面,他感受到了相亲最质朴的情谊。他们心思简单,觉得既然是邻居,就应该相互照应。
郭子为了给许灵均开证明一整天脚不离地,跑了三十多里路,他不求任何回报,只是喝了许灵均半碗水。
在知道了许灵均的家庭身世之后,他被定为右派,村民们想出让许灵均上山放马的计策,帮助他免受批斗之苦。
淳朴的乡情给了许灵均莫大的安慰。他享受到的家庭温暖很少,社会却没有抛弃他。学校中被照顾,下放中被保护。总是被善意相待,这让许灵均始终保持善良的本性。
许灵均和李秀芝,多么奇妙的缘分。第一次见面的时候,他们已经结婚了。
对于这样的身份转变,许灵均是惊慌的,他本以为“找媳妇”,只是郭子的一句玩笑话。当亲眼见到媳妇儿时,他不知所措了。
可是,通过短暂的相处,他却发现:秀芝是那样信任他,她不嫌弃他“右派”的身份,不介意他的贫穷和落魄,她认定他是好人,愿意和他共组一个家。
许灵均放下了不安和芥蒂,接受了李秀芝,他们先结婚后恋爱,过上了简单却诗情画意的生活。
许多人都被许灵均和李秀芝的爱情故事所打动:这才是真正的神仙爱情,没有物质的诱惑和要求,没有所谓的条件和利益介入,有的只是最单纯最质朴的感情。
而这种感情是现代社会最缺乏的:当许多未婚青年在相亲市场上博弈和比较,看家庭,看学历,看工作,看收入,看颜值,情感被排在了末尾。
在这样的比较和优胜劣汰中选定的那个另一半,和爱情还有半点关系吗?
生活的本质是:苦中带甜,甜中有苦。
倘若许灵均没有遭遇到人生的风雨坎坷,或许他也不能欣赏到人生的风景如画。
法国作家罗曼·罗兰说:
“世上惟有一个真理:便是忠实于人生,并且热爱人生。”
生活是酸甜苦辣咸,各种味道都少不了。
生活是一江春水向东流,而我们是自己永远的摆渡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