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网站首页 > 动态 > 动态

西安传统村落名单 湘西大山深处的古村

2022-09-27 16:08     发布者:高同
导读在绵延巍峨的秦岭山中,有一条千年古道---傥骆道。历史上这是一条由长安翻越秦岭通达汉中、四川的重要驿道。在这条古道上,曾有一座海拔1800米的小城,如今称之为“老县城”。这个名字对今天陕西人普遍的印象

在绵延巍峨的秦岭山中,有一条千年古道---傥骆道。历史上这是一条由长安翻越秦岭通达汉中、四川的重要驿道。在这条古道上,曾有一座海拔1800米的小城,如今称之为“老县城”。这个名字对今天陕西人普遍的印象是冠之以“周至老县城”而存在,其实历史上的“老县城”和周至关系不大,它是佛坪县的老县城。

“老县城”曾是千年古道傥骆道途中唯一的要塞城池,其周围四山环抱,一水中流,唯有一条傥骆道连接山外。为何要在这前不着村后不着店的秦岭腹地的深山老林中建一座县城?据清嘉庆十八年《汉中府志》记载:“傥骆道山程700余里,中间并无州县……复岗叠岭,路径崎岖,地方官遇命盗重案,报验往返,动辄经旬半月,实有鞭长莫及之势。”在傥骆道上建厅,不但于道路的通畅有益,而且山南边腹,防维胥立宵小不敢生心。老林开辟之后,山地即堪耕凿,流民易为土著,一方永宁矣。”这便是当时清政府要在这里设县建厅的初衷。清朝道光五年(公元1825年),清政府割周至南及洋县东北地设佛坪厅。厅治设佛爷坪,也就是今天的老县城村。

选择佛爷坪作为城址地,也是考虑了这里“群山环抱,一水中流”的风水格局。佛爷坪处于一个船型盆地内,北倚秦岭大梁,有湑水河作为护城河,形成天然的防御系统。南面紧靠山脉,左为太白山,右为农田,阴阳序次,风雨时至,物备而乐成。

因为地形的原因,佛坪厅城只有三座城门:西为为丰乐门、东为景阳门、南为延熏门,北边是大山。佛坪城东西长350米,南北长242米,周长1187米,面积4.5万平方米,全城形状酷似一条汪洋大海中的巨船。佛坪厅衙门坐北朝南,衙门口直对延薰门。城墙由三合土夯实,外面由数万块巨大卵石砌就。城门上建有有谯楼、城上有垛堞、瓮城,沿城墙内部一圈有马道,坚固而完整,其城外南侧及东侧建城时形成有天然护城河。

佛坪厅城的主要功能是以防御和行政为主,这一点从城内的建筑构成就能看出来。城内的衙署建筑和军事用地较多,包括演武场、武营、剑道、把总署、额外外委署、巡检司狱署、守备署等,还包括关帝庙、社稷坛等宗教场所。无不显示出这座城市的防御理念。

当年的佛坪城,虽处于秦岭腹地,但毕竟是周边山林中唯一的城镇,且这里商铺林立,赌场、客栈、文庙、城隍庙等一应俱全,也是非常繁华热闹。鼎盛时期,这里的人口一度达到两万余人。但是此地处于三县交界处,有点“三不管”的味道,即便驻扎了地方行政机关,也难逃流窜至此的流民、土匪之害,一度十分混乱。

清同治元年(公元1861年),佛坪厅惨遭盗匪毁城。清光绪八年(公元1882年),知县刘英重建佛坪厅,这里渐渐又恢复了往日的热闹和繁盛,大街上店铺林立,人头攒动,一片熙熙攘攘的景象。

民国二年(公元1913年),佛坪厅改为佛坪县。从清朝的佛坪厅到民国的佛坪县,这里依然土匪猖獗。民国十一年(公元1922年)三月,以郧天禄为首的土匪把即将离任的县知事车正轨和接任的新县知事张治生二人劫持到财神岭杀害。当年五月,县民团团总李起冮带领县民团于宁陕县西河板房沟将郧天禄等匪众剿灭。六月,新任县知事孙培经捧着声讨的官文,带领人马来到佛坪县,他率领人马先剿匪,后发动民众重修佛坪县衙,今天老县城那块“清官第一”的石碑就是为他立的。

民国十三年(公元1924年)七月,新任县知事吴其昌到佛坪县赴任,土匪任朝举聚众数百人经常骚扰佛坪县城,并且绑票了吴其昌的弟弟,给这位新任县知事来了个猝不及防的下马威。这位吓坏了的县知事于是经常借故去汉中道开会为由,驻跸在袁家庄县佐署盘桓多日不归。最终于民国十五年(公元1926年)九月请准陕西省署,将县城迁至袁家庄,即今天的陕西汉中佛平县城。

人众散了,繁华的市井也就开始败落了。佛坪县城从此颓废、衰败,空留一座高山石头城和一个“老县城”的名号,深藏在秦岭腹地。随着时间的推移,曾经见证这里繁华的遗迹,因为年代久远且未受到重视,而日渐消失在山群中。后来因为行政区划变迁,老县城归属周至县。

老县城在秦岭深处沉寂了多年后,因作家叶广芩的一部生态文化散文《老县城》将其推向了全国,许多游客慕名前来体验老县城的风情与文化。2000年,叶广芩到陕西周至县挂职县委副书记,关注生态与动物的保护,老县城村成了她长期蹲点的地方。

2004年叶广芩根据自己在老县城生活多年的体验,出版了散文集《老县城》,第一次把秦岭腹地老县城的自然风貌、原始古朴的人文风情、传奇故事和历史变迁展示在世人面前,让全国各地人们熟知了秦岭山中那块蛮荒之地繁荣的过去和幽静的现在。紧接着旅游爱好者就蜂拥而至,政府部门也开始关注与扶持,村民们的生活有了很大改善。

今天的老县城已经成为以保护大熊猫为主的野生动物及其栖息地的自然保护区,它的东边是周至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南边与佛坪国家级自然保护区毗邻,西接黄柏塬省级自然保护区、太白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北边则与厚畛子林场大熊猫走廊带相接。这里森林覆盖率98%以上,小型兽类及鸟类频频出没。在这里时常可以见到草地见撒欢的扭角羚羊,竹林里觅食的大熊猫,嬉戏于丛林的金丝猴,林间枝头鸣唱的各种飞禽鸟类……

老县城拥有丰富的山体景观,无论是城南的头冠山、城东的鲁班峰,还是城北秦岭梁的药王洞、阮全沟的溶洞,正河的玉金石等,都是老县城独特的风景线。这些山上茂密林海、古树名木、奇花异草、珍稀植物,丰富的植物种类构成色彩斑斓的植物景观。

有山必有水,城南的灵泉、漏泽泉、都督门杨泗将军泉、青龙寨的“小水帘”则形成优美的水体景观。长约20公里、东向西流的湑水河从老县城旁边流过,河水清澈见底。即使在八月的炎夏,溪水也清凉沁骨。

老县城作为佛坪县的政治、经济、文化中心长达百余年,这里也是长安至汉中、四川的一处交通枢纽,曾经是南北物资的交易中心。虽然早已破败衰落,但也留下了丰富的历史遗迹,如古城墙、厅署、司狱署、文庙、城隍庙、三圣祠、灵泉、接官亭、石刻碑志等,这些都构成了老县城的人文景观。

老县城地处大山深处,几乎与世隔绝。整个老县城的地势十分平坦,站在荒废的古城墙上,可以看到整个村落。与其他商业化的古镇相比,这里没有大规模开发。这里民风非常淳朴,院子几乎没有围墙,个别人家用树枝遮拦了一下,就算是院子的界限了。村中家家户户之间都非常熟悉,颇有“日不闭户,路不拾遗”之古风。阡陌农家,袅袅炊烟,鸡犬相闻是这里真实的写照。这里没有钢筋水泥的影子,没有雾霾、没有拥挤,有的是蓝天和白云。

在老县城的农家,吃一碗地道的手擀油泼面,咸香油筋的炒腊肉,品尝一下当地产的香菇、芸豆、蜂蜜等特色美食。听着老县城的厚畛子山歌,再喝一杯当地酿造绿色纯天然的苞米酒,口味纯正,营养丰富,香味沁人心脾。那真是一种美的享受。叶广芩曾说过,老县城的存在是老县城人用他们的文化尊严,为我们保留了这块净土,所以她至今非常感恩老县城的人。

或许正是老县城这种独特的魅力,叶广芩在这里呆了九年,她对这里充满了深厚的感情。她曾说,来老县城,要带着文化的眼光,带着历史的眼光,来追寻这片土地,探索它的自然环境,它的生态人文。老县城的这种美是一种历史的遗存与现实生活的融合之美,是一种远离喧嚣闲适的田园生活之美,是一种人和自然的和谐相处之美,更是一种生态与人文共存之美。

老县城的这种古朴原始,颇像希尔顿成名作《消失的地平线》笔下的香格里拉。对,这里就是陕西的“香格里拉”。

免责声明:本文章由会员“高同”发布如果文章侵权,请联系我们处理,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他问题请于本站联系

猜你喜欢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