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网站首页 > 动态 > 动态

独立宣言的意义(独立宣言重要意义)

2022-09-27 23:23     发布者:金夕
导读1776年7月4日,杰裴逊起草的《独立宣言》经过北美殖民地第二次大陆会议表决,大部分的代表都投票赞成独立,但宾夕法尼亚的保守派领袖迪金森仍然反对独立。不过他在看到殖民地的独立已经不可逆转以后,表示自己

1776年7月4日,杰裴逊起草的《独立宣言》经过北美殖民地第二次大陆会议表决,大部分的代表都投票赞成独立,但宾夕法尼亚的保守派领袖迪金森仍然反对独立。不过他在看到殖民地的独立已经不可逆转以后,表示自己将退出大陆会议并参加了第一支保卫新泽西的部队,随即走上战场。在离开费城的时候,他走在队伍的最前面,用自己的行动表明,无论对独立是赞成还是反对,他都是一个爱国者。(点击文章左下方“了解更多”,阅读更多关于《独立宣言》诞生的文章)

但我们需要说明的是,不久以后迪金森又以特拉华的代表身份再次参加第二次大陆会议,并且在独立宣言上签下了自己的名字。

大陆军集合起来开向战场

迪金森是反对独立的,但他反对的原因是害怕独立会给殖民地带来更大的危害,因此他用退出大陆会议来表示自己对独立的反对,但又以走上战场以及再次加入大陆会议来表示自己对新生祖国的热爱。

大陆会议主席约翰.汉考克第一个在《独立宣言》上签字,他的签名又大又醒目,比其他代表的签名都要大上一号,并在签完字后说道:“好啦,现在英国国王不用戴眼镜就可以看清我的名字了,现在他们可以增加悬赏的筹码了。”

罗德岛代表史蒂芬·霍普金斯,一个年龄仅次于富兰克林接近70岁的人。他颤颤巍巍地握笔签名时这样说:“我的手在颤,但是我的决心毫不动摇。”

本杰明·富兰克林在签字前表示:“我们必须团结一致,精诚合作,否则我们必定会被抓住一个个绞死。”而胖胖的弗吉尼亚代表本杰明.哈里森对瘦小的马萨诸塞代表艾尔布里奇.格里开玩笑说:“我将比你幸运,格里先生,如果我们都因这件事上绞刑架时,以我的身材和重量来说,很快就会命归黄泉,而你将在空中挂上一两个小时才会死去。”

弗吉尼亚代表本杰明.哈里森和马萨诸塞代表艾尔布里奇.格里

实际上这并不完全是一个玩笑,如果革命失败,他们这些签署《独立宣言》的代表最好的结果就是被送上绞刑架。而根据当时英美双方的实力对比,新生的美国除了信念和激情之外,几乎是一无所有,失败是大概率的事情。

但大多数的代表们都毫不犹豫的在宣言上签上了自己的名字,签字的时候他们的脸上充满了坚不可摧的信念,完全不考虑纽约港外停泊着大英帝国的舰队。

《独立宣言》签名稿

《独立宣言》手写稿在大会主席约翰.汉考克和秘书查尔斯.汤森签署后拿到印刷店公共印刷了200份印刷本,其中一份于7月6日送达乔治·华盛顿将军手中,他将于7月9日对驻扎于纽约的部队宣读。

7月19日,大陆会议决定重新手抄一份印刷版的宣言供代表们签名,大部分的代表于8月2日签署《独立宣言》,包括7月15日接到州议会最新指示赞成独立的纽约州代表和重新以特拉华代表身份加入大陆会议的保守派领袖约翰.迪金森。

在参加大陆会议的代表中,最终有56人在宣言上签字,其中年龄最大的是70岁的富兰克林,最小的是26岁的南卡罗莱纳代表爱德华.拉特利奇;他们当中超过半数是律师或者法官、十来个是商人、还有一些地主和农民。剩下的人当中有医生、政客、牧师和科学家。来自新泽西的一位代表——诗人兼哲学家弗朗西斯·霍普金森,后来还设计了美国国旗。而大陆军司令华盛顿因在前线指挥作战没能在《独立宣言》爱德华·拉特利奇上签上自己的名字。

最初的美国国旗

杰裴逊的好友约翰.佩奇(不是小猪佩奇!是在杰裴逊的初恋中给予很大帮助但仍然没有成功的那个佩奇)7月20日写信给杰裴逊说:“很高兴你起草了《独立宣言》,上帝保佑美利坚。”

大陆会议决定于7月8日公开宣布《独立宣言》,但在之前会议通过独立宣言的风声就已经传了出去。到了8日那天,宾夕法尼亚议会的院子里,大会代表向大约有三千多名民众宣读了《独立宣言》,民众则报以热烈的掌声;同时军队在公共广场上列队前行,教堂的钟声也被敲响了,这座大钟上铸有《圣经》上摘录的铭文:“向全国各地所有的居民宣告自由。”这句铭文似乎早就预言着这一刻,这钟声也宣告了英国在新大陆统治的终结。

宣读《独立宣言》

在前线的华盛顿对《独立宣言》的通过也十分高兴,他命令在9日的下午6时整向全军所有士兵宣读《独立宣言》,他在命令中说:“这一重大事件能够更加激励每一个士兵英勇的战斗,因为现在祖国的和平与安全完全有赖于我们作战的胜利,而且他们为之效劳的国家现在完全有能力把一个自由国家最高的荣誉授予他们了。”

在纽约市中心的草地上,有一座乔治三世的铅制雕像,如果我们还记得的话,这座雕像正是1770年取消《汤森税法》时纽约市民为他们“伟大的”国王树立的,为的是表达他们对国王的爱戴。

如今英国的统治结束了,那么这个国王也就没什么用处了,还要他的塑像干什么呢?于是市民们将塑像推到砸碎,将铅块熔炼成42000颗子弹,装进枪膛里“将国王射向他的士兵”,用于殖民地的独立事业。

............................

殖民地民众拉到英国国王乔治三世的雕像,并将它铸成子弹射向国王的士兵

而这一切让杰裴逊感到非常的高兴,他有理由高兴,尽管当时的大多数人们还远没有认识到这份《独立宣言》深远的历史意义。

“我们认为下面这些真理是不言而喻的:人人生而平等,上帝赋予他们若干不可剥夺的权利,其中包括生命权、自由权和追求幸福的权利。”

是的,真理是不言而喻的:人人生而平等。这些前所未有的语句在他的笔下写了出来,并正式的成为一个国家的立国宣言,这不仅是一个国家的进步,也是整个人类的进步。

大陆会议代表签署《独立宣言》

可惜的是由于时代的限制,当时并不是每个人都拥有公民权,妇女、儿童、奴隶、黑人、印第安人等等,他们的平等还要等到许多年以后,还要经过一代代人付出血的代价才能实现。

虽然这不是杰裴逊起草《独立宣言》的本意,但为了整个殖民地团结起来迈出第一步,他不得不放弃这些。

马克思说:“《独立宣言》是第一个人权宣言。”它的思想成为后来美国历代民主志士的强大精神力量,黑奴解放者亚伯拉罕.林肯在杰裴逊逝世三十年后说道:“一切荣誉都归于杰裴逊,他将一个永垂不朽的真理写进了一个单纯的文件,在今天和永远的将来这些都将是对暴政的谴责。”

伟哉!杰裴逊!

(通过《独立宣言》的美国将面临着大英帝国残酷的镇压,新生的美国是如何打败当时强大的英帝国赢得最终独立的?欢迎关注本账号,我们将逐步介绍美国的独立战争以及建国后的历史发展。)

了解更多
免责声明:本文章由会员“金夕”发布如果文章侵权,请联系我们处理,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他问题请于本站联系

猜你喜欢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