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星驰为数不多的古装断案剧九品芝麻官,他用搞笑的桥段将官场、人性、封建、幽默、正义与黑暗巧妙地融为一体,最后在周星驰独特的表演中创下了八点六分的好口碑。那么在我们捧腹大笑的同时,是否思考过这部电影到底在表达什么,有什么隐喻或者在讽刺什么?今天就让我们站在成年人的角度来深挖一下九品芝麻官的真正含义吧。
包龙星从小对月许愿,想成为的是一个贪官,并不是清官。成年的包龙星第一次出场是在破旧的茅草屋前,与小时候出现的场景有很鲜明的对比。包龙星老爹包不同,早年是个大贪官,因坏事做尽,生了十二个儿子都早夭,于是为了留下香火,他散尽家财,他生下排行十三的包龙星,提示一下,虽然前十二个儿子都没了,但却留下了一个孙子有为。这也就能解释他为什么比包龙星老那么多了。由于包龙星本身没什么实力,他只能通过捐钱当了个九品候补知县。既然走上了这条路,年迈的老父亲便告诉他,当官要清如水,廉如镜,还送了他一个廉字,可这个字包龙星怎么看他都是一个穷字,不得不说啊,这真是一个好大的嘲讽。
这个嘲讽不是儿子对父亲的,而是一个九品官对当时社会现象的嘲讽。正所谓不听老人言,吃亏在眼前,可刚二十出头的包龙星怎会听得进去如此箴言。一日衙门外,冤鼓骤响,击鼓之人乃第一桩是方唐镜,公堂之上,方唐镜昧着良心、颠倒黑白地为财主辩护,本是财主欲玷污一民女,却被反咬一口,称这女子欲强上这肥头大耳的土财主,通过她的三寸不烂之舌以及与包龙星的私下交易,最后凭一两银子就让包龙星昧着良心断了案。而经此一案,包龙星可谓是臭名昭著,出门被百姓烂菜叶子招呼,小摊贩、说书的、把他埋汰地人人叫好,就连小孩子对他上去都是一大口的口水,紧接着又被戚家以贪官的名义请到家中,收一两银子就遭受了这么多,换做是你,你心里会平衡吗?
于是在之后的戚家灭门案中,面对对着方唐镜摆出的巨额银两,再加上小时候的心愿,包龙星接受了。但是当贪官他还不够格,因为他还有良心,他的心还是热的。当戚家灭门案的凶手断定是戚秦氏时,包龙星饱含正义的心终于被唤醒了。比起没收的巨额银两,他更痛心的是戚秦氏面临的择日问斩。因此他带着包友为连夜查询真相。可这样一来,他又进了水师提督常坤的圈套,为掩盖真相,他以破坏现场的由头被关进了牢房,在牢房中他遇见了戚秦氏,并向她保证一定会还她清白。
一个九品替补知县的小人物竟然要挑战水师提督,他到底是为了什么?仅仅是为了公理这两个字。他不远万里的找到了刑部尚书,可让他想不到的是,这种不公平的源头就是官官相护,九品芝麻官到底有多讽刺?在我们印象中,一位口才超群、逻辑清晰的清官,或是出于市井闹市,或是出于书香门第,可偏偏在这部电影中,一位清官竟出于风尘之地,凤来楼。
面对刑部尚书与水师提督的狼狈为奸,包龙星误打误撞地来到了凤来楼。也就是在这里,包龙星才真正具备了天时、地利、人和。在亲眼目睹老鸨三姑的吵架后,包龙星苦练口才,弯的说成直的、死的说成活的,可以说是觉醒了体内老父亲的基因。在凤来楼如烟姑娘的房里,包龙星与同治皇帝结下了床下之盟,并向其诉说了戚家灭门的冤案。皇帝回宫后便宣刑部尚书与水师提督前来对峙。在此之前,我一直认为包龙星与方唐镜是最聪明的,谁知袁琼该饰演的老鸨才是被低估的一个。对于皇帝与包龙星认识的这个问题,水师提督抱有怀疑,于是他便说包龙星一直在凤来楼打工,皇帝是如何与他相识的?包龙星一看形势不对,立即就解释道自己一直在寒窗苦读,从未去过凤来楼。
对此水师提督不置可否,直接请示皇帝,请来了凤来楼的老鸨三姑前来指认包龙星,正在贪官窃喜、包龙星忐忑之时,三姑却是这样说的:不是,没见过。看什么看,没见过美女啊!不得不说三姑的智商与情商非常之高,若当时三姑承认见过包龙星,那也就间接承认皇帝去过凤来楼。其实呢这种快速的应变能力出现在三姑身上也不足为奇,毕竟人家可是能在京城开风尘场所的老板,这场硝烟就这样悄无声息地消失了。民间有冤情,皇帝当然不能坐视不管,有皇帝撑腰之后,包龙星成功昭雪齐家灭门冤案,可在一切都尘埃落定之后,包龙星该何去何从呢?
这也是整部电影最让人不解的地方,为什么不是从此清廉从政,反而是弃官从商呢?一切皆因他斗不过,他斗不过的不是某个人,而是整个封建社会的黑暗。电影开篇布满灰尘的牌匾,鸣冤鼓,以及方唐镜对围观者的态度,都在表明这是个贪官横行的时代,虽然最后戚家冤案得以昭雪,可该得罪的人他也都得罪光了。既然如此,那就干脆不做好了,毕竟发家致富不是只有当官一条路。于是他要到了戚家的祖传秘方,做一个简简单单的药店掌柜,还坐享齐人之福。
收获了三位老婆,三姑出现在这儿,可能有人会有所疑惑,但古人最会的就是以身相许,三姑在之前的指认环节帮了包龙星,所以她的出现不足为奇。小的时候看时只觉得很好笑,长大后带着怀旧的情怀再看时虽然还会捧腹大笑,可也能感觉出喜剧夏所透露出的悲哀。只能说星爷所处便是经典,每个阶段看都能有不一样的感受。那么这样的电影你喜欢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