羽生结弦的顶点在哪里?
这被迫按下暂停键的一年过后,再次出现的羽生结弦,如他所说,成为了“黑暗隧道尽头的一道光”。
在12月23日,羽生结弦亮相全日训练场之前,对于冰迷们来说,焦灼与不安的情绪,还占据着主流。在全日开始前的这300多天里,大家大概每一天都在埋怨着这糟糕的年景,这未知的一切,以及这一切带给他的诸多麻烦—不能回加拿大、不知什么时候才能上冰、不知怎么训练、不知怎么编曲、不知今年全年他还能不能比赛…
平昌过去后的两个赛季,羽生结弦的状态,似乎越来越像一张绷紧的弓弦,无论是体能还是精神上承担的巨大压力,让他身心俱疲。
然而突来的疫情,被迫的隔离、独自训练、远程编舞,甚至连运动食谱都要自己来搞定。这一切的一切,虽然带给羽生结弦空前的、巨大的困难,但这段特殊的时光,却成了一段难得的,羽生结弦可以和自己独处,从过去两年的匆忙赶路中,稍微停下来的难得的时光。
于是你看他把这段时光用得多好—完成了论文、毕了业。论文一写就是3万字,自己给自己做3D建模,做3D运动轨迹纪录,论文质量之高,让指导教授都不由得叹服一句“一句话来说,羽生结弦就是脑子好使!”
而且全日一亮相,冰迷们第一时间就发现,“羽生结弦胖了”!不仅脸上带肉,身上也增肌明显。特别是刚比完赛,面色红润、下巴肉乎乎,是多年来最被期待的“长肉了”的状态。
而且,在这样的时间里,他自己决定了新节目的表演曲目、打磨了新节目、精进了跳跃、或者也许和他最期望的4A也已经近在咫尺了。
当然,以上种种,在全面体现和考验“自我”能力的同时,对羽生结弦来说也是巨大的挑战。他在赛后的采访时坦承,因为太过辛苦,他曾经在一段时间内“坠入了深渊”,因为练习4A,甚至出现了“其它的跳跃都不能跳了”的情况。
他甚至想到过,“真的不想再一个人弄下去了!真的很累了!”
然而冷静下来,重新和自己过往滑过的节目面对时,羽生结弦意识到,“到底我还是很喜欢花滑的,不滑冰的话不能将我的情感抒发出来,不能把我全部的情感都彻底抒发出来。那么就再稍微任性一点,不仅仅是为了大家,也算是为了我自己,是不是继续竞技生涯比较好呢。产生了这样的想法的时候,就是稍微向前迈出了一步的时期呢。”
这是和自我的对话,更是真正在沉静、平静的时刻,才能完成的自我剖析。
我们感激于这种平静,也在羽生结弦这次全日的亮相和表现中,看得到这种平静。
短节目的曲子再闹,跳跃、步法纹丝不乱,撩动人心的同时,所有人看到的,是俊美青年的帅气的成长。
自由滑《与天共地》更是不必多说。这个必将载入花滑史册,成为又一个经典的节目,是羽生结弦以最温柔轻灵的姿态,演绎出的最入世的战神。
那些跳跃,稳得让人几乎看不出有任何难度,他赌上尊严的4Lo,他精进到可以在几十秒内连续接跳的3A+2T转身就又是一个3lo……
再配合上那些羽生结弦独有的、羽生结弦式的卡点儿合乐到令人头皮发麻的编舞动作、繁复得脚底生花的步法变化~
所有这一切让人在狂呼“羽生结弦回来了!”的同时,又会感受到一些不同。
那就是沉静。仿若一潭幽深湖水,表面平静却又深不见底。宁静、强大。背伏白鸟、身绕樱花,让人突然意识到,原来战斗不仅可以是拔剑相向,也可以是谈笑间樯橹灰飞烟灭。
那是一种尽在掌握的姿态;是历经磨难后笑看过往的超脱; 更是一位凌驾于世俗之上的,意向中的更高远的战神的姿态。
对于羽生结弦来说,其实无论是之前的“要做燃烧殆尽的蜡烛”还是“要给自己脚上安上推进器”,在我看来,都不是一种好的状态,过满易折。
但这个特殊的、不得不自己面对一切、安静地想清楚很多事的一年,他无疑和自己达成了某种和解,或者说,是某种平衡。
他重新认识了自己是谁,自己的花滑为谁,当他决定“任性地为自己再滑下去”时,他无疑为自己的花滑找到了新的方向。
这种平静与平衡,让26岁的羽生结弦,真正的“长大”了。这是多么美好的成长,这又是会让对手多么恐惧的成长!
所以你以为2018平昌是羽生结弦的巅峰?不,我告诉你哦,还早着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