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6年,45集电视剧《乔家大院》播出后观众反响热烈,由朱秀海的同名小说改编而来,以山西祁县乔家堡为地点,三代晋商乔家为主线,演绎了接管家族生意,立志走仕途,却阴差阳错接管家族生意的乔致庸,弃儒从商,将家族生意起死回生的商海浮沉。
乔致庸看似纨绔子弟,放荡不羁,内心却非常有主见有思想,在人人都以为他不成气时上位,却成功挽救了家族传承三代的生意,这里面有运气,贵人相助,军师背后的谋略,以及他坚守的“商道”。
从小由大哥大嫂抚养长大的乔致庸,一心科考仕途,从未打算插足家族生意,可在命运的拐点总是天不遂人愿,乔致庸在殿试时家中派人传来了大哥乔致广病逝的消息,让他中断了考试,回家继承家业。
大哥乔致广留下了一堆烂摊子便撒手人寰了,并在临终留下遗言,不让二弟乔致庸接手,因为他认为乔致庸心不在经商,又不是经商的料,不仅会害了他的一生,也会让乔家生意万劫不复。
乔致广作为家族生意的第二代继承人,却并没有将其发扬光大,而是在包头与达盛昌的恶性竞争中,一意孤行抢争高粱霸盘的生意,也就是垄断,却陷入了达盛昌老板邱天骏的阴谋,致使整个生意崩盘,还欠下了二三十万两的高利贷。
曹管家谏言,将大东家乔致广的遗言作废,就当从未说过此话,必让二东家乔致庸接手,乔家或可有救,大嫂在无路可走之下,请求加逼迫了乔致庸接手,并暗中为他相亲以寻求外援财力的相助。
乔致庸在家族上下所有人的跪求当中,无奈接受了这门利益的联姻,娶了做玉材生意,号称“山西第一抠”陆大可的女儿陆玉涵,只好忍痛放弃了自己青梅竹马相爱的江雪瑛。
说陆大可抠门,其实他真的不抠,他只是作为商人的头脑,懂得算计投入与回报比,懂得商人之间的相处,懂得商道。
在女儿未娶进乔家之前,他就背地里考察乔致庸的为人,在亲眼见证了乔致庸的一番谈吐,为女儿把关以后,才同意先借给乔致庸20万两投石问路。
这笔款子的入账算是解了乔家的燃眉之急,乔家在别人落井下石,四处借贷无门的情况之下,陆大可的出手相助,可谓是雪中送炭。
陆玉涵过门以后才得知乔致庸早已心有所属,却因为爱他愿意去求去逼自己的父亲再拿出80万两来借给乔致庸,助乔家起死回生。
陆玉涵是乔致庸的命中贵人,可这门亲事依然离不开乔家大嫂的眼光与她的坚持,危在旦夕之时,百般无助,唯有重新注入新的活水,寻求贵人的相助,万事方有东山再起的机会。
刚开始接管家族千疮百孔的家族生意之时,乔致庸也是一团乱麻,先将一万多亩的乔家大院抵押给别人拿到三万两,实际上对手觊觎乔家祖宅很久了,愿意出八万两,可乔致庸只愿借三万两解困,一方面是他自有算计,另一方面是不给旁人可乘之机。
乔致庸将乔家带出困境,有两个他最重要的贵人,一个是妻子陆玉涵,另一个是在科考时认识的孙茂才。
孙茂才贪小便宜,有心机,但他也有才识,科考失利以后前来乔家投奔乔致庸,成了他背后的军师。
一个人的成功,必有其运势加谋略的双重效应。
若仅凭着乔致庸一人的胆识,不足以翻江倒海,运筹帷幄,何况乔致庸毕竟是儒商,有他个性的缺陷,他有对经商的抵触,也有导致大哥去世间接原因的仇恨,在没有一个军师从旁辅佐时,理智与情感之间很难平衡。
孙茂才与陆玉涵两人的适时出现,成就了乔致庸的东山再起,乔家的振兴昌盛。
孙茂才与乔致庸在面对一个个困境时究竟有哪些具体的谋划呢?有以下四点:
1、将用宅子作抵押借来的三万两运至包头,解决那边的债务问题,给了讨债者们一个定心丸,证明乔家不是山穷水尽,但同时也警告了大家,与乔家做长久生意要的是信任,不要听风是雨,不要落井下石,若见利忘义,那合作也势必走不长远。
2、从陆大可那儿先借来的二十万两,对外说是去包头翻身,然后处理山西本家带头闹退股金的问题,请了镖局压银子,假意放出消息让土匪刘黑七劫道,实则压的是一箱箱的石头,以假乱真,从而暴露了泄露秘密的本家亲戚带头起风波的阴谋,后来再将那借来的二十万两放到大家面前,证实了乔家在包头生意的翻身。
3、大哥乔致广在包头栽的跟头,是中了对手达盛昌的陷阱,利用诡诈之术抢做高粱霸盘的生意,从而让乔家陷入危局。而乔致庸去处理包头的烂事时,和孙茂才商量,同时运用了诡诈之术,传出朝廷准备攻打准葛尔的假消息,达盛昌担心乔家垄断了朝廷的粮草生意,所以又高价全盘接手了乔家手里的所有高粱,在无现金周转时,乔致庸澄清事实,预让所有债权人上门讨债,致使达盛昌一败涂地,永无翻身之时,用的依然是对手的原有招数。
4、在整起事情的策划当中,乔致庸的老丈人陆大可,实际上才是最大的恩人,他在已经借给乔家50万两的情况下,女儿央求再借30万两可以完全处理包头的生意,拯救乔家,可陆大可谋算之后,心中如明镜,预计50万两才能真正打败达盛昌,于是大气地主动拿出50万两,在现金比达盛昌多出二三十万两的情况下去竞争,只有胜算。
这四点谋略的实施,足以击垮对手,获取大家对乔家的重新信任,也让乔家的生意可以正常有序地进行下去。
彻底打败了达盛昌,乔致庸为大哥报了仇,本是想让达盛昌万劫不复,而孙茂才却在此时让得意的乔致庸清醒过来,不至于迷失了商人的方向与本分。
孙茂才来投靠乔致庸,是有底气的,一开口就要一年三千两,乔致庸答应,如果乔家度过此次危机,愿付三千两。
孙茂才对正困在境里的乔致庸说:“人生有大格局,有小格局,致庸兄这些日子,是不是太把自个儿限在小格局里,走不出来了?”
乔致庸问:“何为大格局,小格局?”
孙茂才回答:“大小之别,在于人的内心。你如果身在泥潭心也在泥潭,就只能看到泥潭,若是身在泥潭心却如鲲如鹏,看到的就是双翼下九万里的天地。”
乔致庸大悟。
在阎真的小说《沧浪之水》中有一句同样境界的话:天地不限人,人自限于天地。实际上,就是人本身将自己置于何处,看到的便是什么,天地无限广阔,人心也可任意遨游,可偏偏却因心境的程度不同,将自己限于大小不一的框架之中,失了驰骋九霄的无限可能。
乔致庸在孙茂才的协助之下打败了对手达盛昌以后,不以胜者的姿态去向达盛昌老板邱天骏负荆请罪。
乔致庸与邱天骏面谈的局面,实际上依然是一个互相博弈的过程:
“由于我大哥致广意气用事,复字号的大掌柜顾大掌柜一意孤行,究竟是难辞其咎,想我们乔家,自祖父贵发公推着一辆小车来包头做生意,由一间豆腐房做起,百余年间跟相与们相处,从来都不做霸盘生意。此次复盛公和贵号争做高梁霸盘,我大哥他首先就违背了祖训,犯下了大错,所以我今天来,实在是想代我大哥向邱老前辈请罪来了。
首先是为了复字号,同时是为了前辈付出一生心血的达盛昌。
当初,达盛昌以诡诈之术将复字号引入陷阱,近日我以其人之道还治其人之身,将达盛昌陷入死地,其实用的也是诡诈之术,只要晋商之间这样尔虞我诈,争来斗去,复字号的昨天就成了达盛昌的今天,而达盛昌的今天仍有可能是复字号的明天,当年害我大哥的崔鸣九,他已经被抓了,这件事就算了结了,眼下的当务之急,我认为不是继续地挤兑达盛昌, 而是希望能够跟邱老东家联手,在包头的商圈中重建秩序,再立诚信第一,商家之间相互扶助的行规。”
一番话,说得邱天骏这位老前辈无地自容,直叹后生可畏,愧不及他。
乔致庸拿出十万两买下达盛昌手里的一部分高粱,解了达盛昌的困局,说定谁也不再做霸盘生意,晋商之间应坚守商人的本分,行商道。
何为商人的本分?何为商道?
乔致庸说:“商人的本分,在于同心协力,互相扶持,通天下货,谋天下财,利天下人。”
天道酬勤,人道酬善,商道酬信,业道酬精,各行其道。
在《史记 货殖列传》中,司马迁就已记载了商道的含义:君子富,好行其德;小人富,以适其力。人富而仁义附焉。
邱天骏面对晚生乔致庸的如此胸怀,惭愧至极。他说,向来都以钱权服人,而乔致庸则以仁义服人,不计前嫌,以德报怨,承诺再也不做霸盘生意,而是谨记商人的本分,重商道,行仁义。
乔致庸能将乔家的生意从崩盘到翻盘,只因他遇到了陆家贵人,找对了军师,坚守了商道,做对了这三件事,没有不成气的。
乔致庸的商道则是,永不做霸盘生意,不以搞垮对手而得意,让大家皆有路可走,自己才能走得更稳更远,搞垮一个对手,却还有千千万万个对手出现,竞争永无止境,倒不如相互扶持,在一方有难之时伸以援手,大家携手共进,才是利己利他的重商之道。
----END---
以哲学的眼光看世事,用国学的观点谈人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