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网站首页 > 动态 > 动态

梦远书城首页(梦远书城武侠小说首页)

2022-09-20 16:09     发布者:刘熙
导读“祥宏讲夷坚”与“乐艺会”合作项目《祥宏讲夷坚》之金兵南下时社会百态系列六金兵南侵,最终导致北宋政权的覆灭,此后南宋在江南建立,金宋对峙格局形成,这样的一种历史大转折,以及随之带来的政局、军事、民俗、

“祥宏讲夷坚”与“乐艺会”合作项目

《祥宏讲夷坚》之

金兵南下时社会百态系列六

金兵南侵,最终导致北宋政权的覆灭,此后南宋在江南建立,金宋对峙格局形成,这样的一种历史大转折,以及随之带来的政局、军事、民俗、观念、以及百姓日常生活的大动荡,大变局,在正史中固然有其规范的阐述,但是多局限于顶层构架,对于基层百姓的生存境况,由此带来的社会变化,在细微的人们生活的样本局部,实处阙如的状态。幸好有《夷坚志》等人文笔记在,这些视野立足于社会生活之中,为我们提供了多种观察的视角。是的,或许由于听闻,或许疏于查证,笔记野史记录的也未必是完全真实的真事,但是由笔记野史提供的众多的案例所形成的群体意义,却是独一无二的,再者,种种听闻经过编者主观的审视,而成成文,一样体现了素材对于那个时代的知识分子的一种可信的价值。

乐艺会与“祥宏讲夷坚”合作,悉心选摘、提炼编辑金兵南下大背景下宋金基层社会的种种反应与表现,给大家一个略能接近真实历史情态的一种还原。

玄武七星钱 苏泉藏品

玄武七星钱 苏泉藏品


《夷坚志》导读纲要


1.知道《夷坚志》这本书的人不多,但这并不影响《夷坚志》是宋代笔记小说无法超越的巅峰这个事实。这本志怪小说卷轶浩繁,最初成书时达到420卷的规模,记载了5000多个事件,经过历史的散失,本书流传到现在,仅保存了206卷内容,记载了2700个左右的宋代事件。

2.作者洪迈是宋朝的一位士大夫、文学家、学者,他出生于北宋末年,主要生活于南宋前期,20多岁就中进士,80岁去世之前,他的官职稳步上升,担任过各类型职务,包括教育部门官员、地方行政领导、国家史官、外交官、最后达到副丞相级别的官职;洪迈的家庭跟朝廷关系密切,父亲和兄弟都受朝廷重用,曾任高职;他从小天资聪颖,博闻强记,治学严谨,非常勤奋,文学成就很高,作品浩繁。他的《容斋随笔》广受赞誉,被《四库全书》赞为南宋说部之首;他另一部名垂青史的作品就是《夷坚志》。

3.《夷坚志》真实反映了宋代的社会生活,在宗教文化、伦理道德、民情风俗等方面为后世提供了宋代社会丰富的历史资料。尽管本书内容多涉及荒诞不经的鬼怪事件,但洪迈在写作本书的时候采取了非常严谨科学的态度,每则事件力求有明确的时间地点、当事人、转述者的记录,许多历史信息明确可考,且符合历史真实,所以《夷坚志》的文献价值极高,仅通过这2700个事件,我们可以对宋代社会有一个丰富、感性、清晰、细腻的认识,包括当时人们社会生活的方方面面,衣食住行,婚丧嫁娶,以及人们的世界观、价值观、人们是怎么看待和处理问题的等等。在宋朝社会史方面,没有任何一本书可以超过《夷坚志》。

4.从文学发展史上看,《夷坚志》也是宋代志怪小说发展到顶峰的产物,是自《搜神记》以来中国小说发展史上的又一座高峰,《夷坚志》对后代的笔记小说、社会小说都具有空前的影响力,当然包括清代的《聊斋志异》,有人统计,著名的三言两拍,有将近40%的内容,其原始故事都来源于《夷坚志》。《夷坚志》是宋代以降,所有评书、话本、社会小说作者必须参考的内容。

5.《夷坚志》主要内容可以贴上这样一些标签:鬼怪、读书人、士大夫、僧人、道士、医生、术士、异人、娼妓、转世轮回、扶乩、社会事件、附体、梦征、报应、佛法感应、因果故事、入冥、平民、定数、地方神、超自然现象、奇异动(植)物、吏、临终时刻、罪犯、器物、巫师、奇人异事等等。

6.一定要抛开所谓“封建迷信”的观念去看《夷坚志》,因为古今一理,人们在社会生活层面,所思所想遇到的问题都是一样的,社会生活是超越历史时空的,这是《夷坚志》这本书的现实意义;《夷坚志》作者为什么要用60年的时间写作这样一本著作?他为什么要以非常严谨的态度记录这些事件?这值得每个读者认真对待,深入思考。特别是《夷坚志》里面谈到的时空观,从现代来看完全是超前的,这个状态也跟宋朝社会生活在当时世界上是数一数二的相匹配的。宋代的文明、文化是优秀的、发达的、成熟的、完善的。简单的说把它说成封建迷信,是对我们民族优秀传统文化极不尊重的表现。

2017年9月2日

九矅钱 苏泉藏品

九矅钱 苏泉藏品

朱莘老编修妻没死于金兵南下却死于庸医

祥宏讲夷坚之水阳陆医

宋代段子:“医患关系”是个长久的话题,主人公看描述也不是个“庸医”,有一定水平和名气。但这故事说了他两件医疗事故,最后都要了人的命,这就得反思了,下药之前,看来真得慎而又慎,因为人命关天。由此看来,人的固执是个可怕的品质。

【原文】

宣城管内水阳村医陆阳,字义若,以技称。

建炎中,北人朱莘老编修避乱南下,挈家居船间。其妻病心躁,呼陆治之。妻为言:“吾平生气血劣弱,不堪服凉剂,今虽心躁,元不作渴,盖因避寇惊忧,失饥所致,切不可据外证,投我以凉药。编修嗜酒,得渴疾,每主药必以凉为上,不必与渠议也。我有私藏珍珠,可为药直,君但买好药见疗。欲君知我虚实,故丁宁相语。”陆诊脉,认为伤寒阳证,煮小茈胡汤以来。妇人曰:“香气类茈胡,君宜审细,我服此立死。”陆曰:“非也,幸宁心饮之。”妇人又申言甚切,陆竟不变。才下咽,吐泻交作,妇遂委顿,犹呼云:“陆助教,与汝地狱下理会!”语罢而绝。

后数年,溧水高淳镇李氏子病瘵,来召之。用功数日未効,出从倡家饮,而索钱并酒馔于李氏,李之兄怒叱不与。及归,已黄昏,乘醉下药数十粒,病者云:“药在鬲间,热如火。”又云:“到腹中,亦如火。”又云:“到脐下,亦如火。”须臾大叫,痛不可忍,自床颤悸坠地,至夜半,陆急投附子丹砂,皆不能纳,潜引舟遁去。未旦李死。

绍兴九年,陆暴得病,日夜呼曰:“朱宜人,李六郎,休打我!我便去也。”旬日而死。

花卉背十二生肖钱 苏泉藏品

花卉背十二生肖钱 苏泉藏品

【白话语音文字版】

安徽宣城境内水阳村有个医生叫陆阳(字义若),他水平还行,有点名气。

宋高宗建炎年间(1127-1130年),北方人朱莘老编修因躲避战乱,带着家人南下,当时就住船上。他妻子得病了,主要症状是心躁。陆阳被请来诊病,朱妻跟陆阳说:“我平生气血非常弱,吃不了凉剂,我虽然心躁,但不渴水,我的病主要因为颠沛流离,整天担惊受怕,都忘了饥饿(失饥)所致,所以你切不可只凭借我心躁的表现就对症下凉药。我丈夫平时喜欢喝酒,他一喝酒就要喝水,医生给他开药一般就用凉药,你别跟他商量,别听他的。他一说肯定让我用凉药!我这儿有私藏的珍珠,这可以付你的医药费。你尽管去给我买好药,治我这个病,我跟你说这么详细就是让你了解我身体的虚实。”

陆阳诊脉后认为是伤寒阳症,他就用小茈胡汤(小柴胡汤)。他煮好药给这女人喝。朱妻闻这药味儿说:“我怎么闻着像茈胡啊?陆医生啊,你可真要小心,要搞清楚,否则我吃了这药肯定会死!”陆阳说:“不是,不是,你尽管踏实吃药吧!”朱妻又询问叮咛半天,陆阳就是不改药。朱妻最终把药喝下去了,刚喝下去,这女人随即上吐下泻,人马上就不行了,她当时只说了一句话:“陆助教,我跟你到阴曹地府去理论!”说完这话,这女人就死了。

几年后,江苏溧水高淳镇李家一个孩子得了瘵疾(痨病),陆阳来到李家治病,好几天也没效果。他想去娼家喝酒,就向病者兄长要钱和酒食。李家兄长很生气,怒斥陆阳:“你没治好病,不给钱!也不给酒!”但陆阳还是出去喝酒了,等回来时,已是黄昏。他喝的醉醺醺,在这状态下用了几十粒药让李家孩子吃。药刚吃下去,这孩子就说:“我感觉这药在我胸膈膜这地方,热的像火一样!”过了一会儿,孩子又说:“现在感觉这药到肚子里了,怎么也跟着火一样啊?”一会儿接着说:“这药到肚脐下面了,还是像火那么热!”病人随即哇哇大叫,痛不可忍,躺在床上浑身哆嗦,最终竟然哆嗦着掉地上了!病一直在发作,病人很难受。到了夜半时分,陆阳一看病人危急,赶紧用附子和丹砂,这时候病人已吃不下去药了。陆阳一看大事不好,赶紧找船跑了。天还没亮,病人就死了。

到了宋高宗绍兴九年(1139年)的一天,陆阳突然得病了,他日夜呼叫,说:“朱宜人、李六郎,你们别打我,我跟你们去就好了!”也就过了十天,陆阳死了。

福寿康宁背龙凤钱 苏泉藏品

福寿康宁背龙凤钱 苏泉藏品

【祥宏点评】:这故事说了陆阳的两起医疗事故。这让人反思,一个医生应该是有自信的,有时不能听病人的,但也不能不听病人的,怎么把握这平衡呢?从这故事看,陆阳是不够格的,太固执了;编修是正七品,一般进士排名靠前的才能担任这种官职,编修的工作都在清高显要的馆阁,通常担任修国史类的工作,比修撰职位低;所谓凉药,一般是清热的药。从故事情节看,茈胡或说柴胡就是凉药。附子是被称为“回阳救逆第一品”的中药;从故事看,陆阳还有官职,是个助教,级别较低;宜人,一般官职做到朝奉大夫或朝议大夫的级别,官员的妻子就被称为“宜人”,说明朱莘老是相似级别的官员。


九子母背十二生肖钱 苏泉藏品

九子母背十二生肖钱 苏泉藏品

金兵南下时的败家子巧遇白鼠获巨额财富

祥宏讲夷坚之涌金门白鼠

宋代段子:过去人们为了保护财物想出很多办法,“窖藏”就是最常用的一种,把金银放到瓮中埋起来,合适的时候再让子孙取出。《夷坚志》还讲过把银子熔炼为千两银球的方法,取名叫“没奈何”

【原文】

京师人鲁畤,绍兴十一年,在临安送所亲于北闸下,忘携钱行,解衣质于库,见主人如旧熟识者,思之而未得。

退访北关税官朱子文,言及之,盖数年前所常见丐者也。其人本豪民,遭乱家破,与妻行乞于市,使三子拾杨梅核,椎取其实以卖。

少子尝见一白鼠在聚核下,归语父。父戒曰:“明日往捕之,得而货于禽戏者,必直数百钱,勿失也。”迨旦,母与偕至故处,果见鼠,逐之,及湧金门墙下,入穴中而灭。母立不去,遣子归取锸劚地,深可二尺,望鼠尾犹可见。俄得一青石,揭去之,下有大甕,白金满中,遽奔告其父。父至,不敢启,亟诣府自列,愿以半与官,而乞厢吏护取。府主从其言,得银凡五千两。持所得,即日鬻之,买屋以居,而用其钱为子本,遂成富家,即质库主人也。

【白话语音文字版】

宋高宗绍兴十一年(1141年),京师(东京汴梁)人鲁畤住在临安。有一天,他送一个好友到北闸下,忽然想起来忘带钱了,他把穿的外衣解开,在路边当铺里当了些钱。他看着当铺主人眼熟,但想不起来他是谁。

后来,他找北关这儿的朋友——税官朱子文,他问朱子文:“那当铺掌柜的,我怎么好像以前在哪儿见过他?”朱子文说:“他就是以前咱们都认识的那个乞丐呀!以前也是富豪人家,后来金兵入侵,天下大乱,他家败了,后来带着妻子整天在市面上行乞。他有三个小孩,整天捡杨梅核,孩子们把核仁砸出来卖钱。有一天,他小儿子在自己堆好的一堆杨梅核下面见到了一只白老鼠。他回来跟他爸爸说了。这乞丐告诉儿子:‘明天你一定得把这白老鼠给抓住,抓住以后卖给那些玩禽戏的人,这白老鼠能卖好几百钱呢!’”

“等到第二天白天,他妻子带着小孩又到那堆杨梅核那儿等着,竟然又看见那只白老鼠。于是母子二人穷追不舍,一直追到了涌金门,白老鼠钻进城墙根儿底下一个老鼠洞里了,母亲站在老鼠洞口不走,她让孩子找来铁锹挖地两尺,竟然还能看见那老鼠的尾巴。就在此时,他们母子发现了一块青石板,揭开以后,发现下面有个大瓮,打开大瓮,里面全是银子。母亲赶紧回来告诉丈夫。那乞丐来了,他不敢挖银子,因为太多了,于是去找官府。他跟官府说:‘愿意把这些银子一半奉献出来给官府,换取官府提供保护,让我把这些银子全取出来。’厢使就答应了,他派人保护乞丐把这些银子全挖出来,总共是5000两白银,他一半给官府,自己得了另一半,他当天就用钱买了房子,用剩下的钱做本钱,后来发家了,现在就成了当铺主人。”

这事儿是鲁畤本人说的。

龙凤呈祥花钱 苏泉藏品

龙凤呈祥花钱 苏泉藏品

【祥宏点评】:这是鲁畤的亲身经历,当事人他认识,只是一时想不起来了,讲述者也是朋友,比较知根知底;印象中,在古代,说到白老鼠通常意味着白银;当时的官府比较通情达理,认可了当铺掌柜的对无主金钱的所有权;涌(湧)金门,是杭州十大古城门之一,也是当时临安城的一座城门;鲁畤是京师人,指的是他是东京汴梁人;从临安“北闸”的名字来看,跟汴梁一样,这是用水道维系的城市,东京汴梁水系发达,到了临安城更不用说了;从当衣服的情节来看,古代社会的衣服还是很值钱的,也许因为全是手工吧;另外一个情节很有价值,就是宋代的禽戏,这类似于我们现在的马戏团,侧面证明宋代社会生活非常繁荣,白老鼠当时可能算是比较稀罕的品种,所以有市场价值;南宋北宋的都城都有厢使,分四大厢使,厢使等同于北京一个区的公安局局长;从故事看,在宋代的“杨梅核”竟然还能卖钱,这也证明社会生活的发达,应该是可做食品或者入药。


宋高宗为避金兵时丢的玉印竟然在鲤鱼肚子里

祥宏讲夷坚之鲤鱼玉印

宋代段子:这故事的传奇性很强,但看起来又很真实。从概率角度说,这是不可能事件,但从因缘角度说,又是完全有可能的。宋高宗几十年前逃亡中丢在江水里的一颗小玉印,怎么会回到他的手上呢

【原文】

淳熙中,明州士人往临安赴省试。舟过曹娥江,渔叟持巨鲤,重七八斤来售。买以钱五百,鱼拨刺不止。士人爱其腴鲜,拟明日斫脍延客。适天色微暖,虑其馁腐,使仆作鮓。既剖腹,于中得小玉印,温润洁白,刻两篆字,不能识。士人朴野,元不料为奇物,漫收藏于笥。

至都城旅舍,留颇久,资用不继。值常买小商过门,出以夸示,然但须价五千。商酬五之三,士喜所获数倍,即付与。此商亦非博雅者,只挂于担上。

经德寿门,提举张去为下直,车中觇望,取而翫视,命随诣其宅,问所得处,且扣其价,亦仅求五千。如数与之,而佩于腰间。他日,光尧太上见之曰:“汝何处得此?”具以奏。圣情怃然曰:“此我故物,京师玉册官镌德基字甚工。建炎己酉,避狄于海上,误坠水中,今四五十年矣,不谓复落吾目。”诏赐去为钱二千贯。而别以千贯,令访授士人云。

【李大东说。】

上上大吉钱 苏泉藏品

上上大吉钱 苏泉藏品

【白话语音文字版】

宋孝宗淳熙年间(1174-1189年),明州(宁波)有个读书人去临安参加省试,船过曹娥江的时候,有个渔叟拿着一条大鲤鱼来卖。这鱼有七八斤重,“噼里啪啦”的摆动不止。读书人用500钱把鱼买下,他看这鱼很鲜很肥,想第二天找些朋友请客。正赶上天气有点热,他怕鱼坏了,就让仆人先把这鱼做成鲊(用盐和红曲腌上),剖开鱼腹,仆人得到一颗小玉印,温润洁白,上面刻着两个篆字,谁也不认识。这读书人也不博识,看不出这小玉印那什么稀奇之处,只是随便收在自己行囊中。

等到了都城临安(杭州),举子找了间旅店住下。时间一长,旅费吃紧,他忽然想起那颗玉印,正赶上有个收东西的小贩从旅店门口经过,举子就把玉印拿出来给他看,问:“你看这个值多少钱?”小贩说:“你开价吧!”举子说:“5000钱!”小贩还到3000钱成交。举子当时买鱼花费500钱,现在所获已超数倍,当然满意。这小贩也不懂行,他随便把小玉印挂在自己的担头,在经过德寿宫门口的时候,碰上从里面出来的当值武将——提举张去为。

张去为坐车出来,一眼就看见小贩担子上的小玉印,马上过去细看,又让小贩跟他回家。到家以后,他问小贩:“你这小玉印是哪儿来的?”小贩说:“我是从一个明州的读书人那儿弄来的,他是从曹娥江一条鲤鱼肚子里弄来的。”张去为问:“你要多少钱呢?”小贩也不懂行,读书人开价5000钱,他也开价5000。张去为没还价就要了玉印。

张去为得到小玉印后,天天挂在腰间。忽然有一天,这东西让光尧太上宋高宗看见了。他问张去为:“你是从什么地方得到这玉印的?”张去为实话实说。宋高宗慨然长叹一声,说道:“这是我的东西!”高宗指着玉印上的两个字说:“你看这俩字儿了吧,那两个字是‘德基’,是京师的玉册官刻上去的,刻工多好!建炎三年(1129年),我为了躲避金兵,逃到海上,当时不小心把这玉印掉江里了。距今已有四五十年了!”

后来,宋高宗给了张去为2000贯,同时麻烦张去为打听一下,看看能否找到明州那举子,多亏他把小玉印带到京城。如果找到他,再另外赏赐他1000贯。

故事的讲述者叫李大东。

礼神龙凤钱 苏泉藏品

礼神龙凤钱 苏泉藏品

【祥宏点评】:这是个传奇性很强的故事;一条七八斤重的鲤鱼卖钱五百,如果按一钱两毛钱来算的话,500钱就是100块人民币,5000钱就是1000块;曹娥江,是钱塘江的最大支流,宋代就叫这名字;德寿宫是宋高宗禅让皇位以后居住的宫殿,作为太上皇,他也被称为“光尧太上”,这是赞美他禅让皇位等同于光大了尧禅让皇位给舜的行为;张去为,宋代历史人物,他是大宦官张见道的养子,一直做宋高宗、包括高宗母亲韦太后的贴身侍卫,他担任的官职类似于皇宫卫兵队队长,平时也是正常上下班,所以下班后正好见到那小贩;京师,指的是北宋都城东京汴梁;这事件有真实历史背景,当年宋高宗还是年轻小伙,被金人赶的四处乱跑,他去过明州、温州,天天在船上,走水路,走曹娥江都是必走路线,小玉印在慌乱中掉江里也很正常,只是这玉印四五十年以后还能回到宋高宗手上,这还是很稀奇的。



长了黑亮胡子的尼姑死于金兵南下乱世中

祥宏讲夷坚之金尼生须

宋代段子:女人长胡子,这种事情也见过报道。有种说法叫“雄性荷尔蒙”旺盛,但是仔细品味起来似乎也有疑问,为什么会旺盛呢?到底是什么原因呢?本故事的原因是因为道人给了一粒药丸。

【原文】

平江传法尼寺何大师,本章子厚家青衣也,其徒曰金师,亦故章妾。尝昼卧室中,道人叩门入乞食,金师曰:“院中冷落,殊乏好供。”曰:“随缘足矣。吾适到妙湛院,欲少留,而尸气触人不可入,故舍而至此。”乃设饭延之。

食毕将去,金师夙苦瘵疾,常奄奄短气,漫言曰:“我久抱病,先生还有药见疗乎?”曰:“适有一粒,正可服。”即同往佛殿,命汲水东向吞之。询其乡里,曰:“我河东人,骨肉甚多。”不肯言姓名。临去时嘱曰:“既服我药,用两事为戒,切不可临丧及送葬。更十二年,吾当复来。”遂出。

金师归舍,便闻食气逆鼻,两日不食。何师怒骂之曰:“汝从野道人吃毒草药,损污肠胃,当即死矣。”强之使食,才下咽,即呕,自是竟不食。久之,髭髯皆生,黳黑光润如男子。后因赴亲戚家丧斋,遂思食,距服药时正十二年,道人亦绝不至。

金师遭虏寇之难,死于兵间。【何德献说,何及见金师生髯时。】

【白话语音文字版】

平江(苏州)传法尼寺的何大师原本是章子厚家的女仆(青衣),她徒弟人称“金师”,过去也是章家的仆妾。

有一回,这金师大白天躺在房间里睡觉,有个道人敲门,他想要点吃的。金师说:“我们这个寺院比较冷落,没啥好吃喝。”道人说:“随缘就行,我刚去了妙湛院,本想在那儿待一会,但那地方尸气太重,我没法待,所以就到你这儿来了。”金师于是备饭招待道人。

吃喝完毕,道人准备走,金师因身体有痨病(瘵疾),平时就气短,总是奄奄一息的样子,于是随便问道:“道人呢,我病很长时间了,您有没有药给我呀?”道人说:“我正好有一粒药,你现在就可以吃。”说完,道人拿给金师一粒药丸。金师起来,带道人来到佛殿,道人让新汲些水,再让金师面向东方送服药丸。金师问道人:“您是哪里人?”道人说:“我是河东(山西西南部)人,老家还有很多亲人。”道人不愿意透露名字。临走,他叮嘱金师:“你既然吃了我的药,有两个事情要注意,一个是不能临丧(参加葬礼),第二不能送葬(参加出殡),12年以后,我会再来找你。”

道人走了,金师回到房间,感觉肚腹中食物的味道开始往外反,闻到食物的味道也不舒服了。这一下,她两天没吃东西。她师父何大师很生气的骂她:“哪里来的野道人,给你吃了毒草药,把你的肠胃都损伤了,你就要死了!”说完强迫金师吃东西,但刚把东西吃下去,金师马上呕吐,从此以后,她什么东西都不吃了。时间一长,她竟然长出胡须,黑黝黝的,特别亮,看着就像男人一样。

但后来有一回,她去亲戚家参加一个丧斋,从此以后,她就想吃东西了,这时候距上次她吃道人的药正好12年。道人没再来过。最后金师死在金兵入侵的刀兵之间。讲述者叫何德献,他亲眼见过金师长胡须时候的样子。

张天师背生肖花钱 苏泉藏品

张天师背生肖花钱 苏泉藏品

【祥宏点评】:有个疑问:既然道人有药,吃了以后可以不吃东西,他为什么不自己吃呢?为什么到金师这里讨吃喝呢?说明他是专门来度化金师的,就是要跟她结个缘。但是金师后来破了他的规矩,所以12年以后,道人就没来;女人(尼姑)生胡须,过去也见到过类似报道,解释很多,不一而足;章子厚,就是章惇,北宋的一个大人物,做过丞相;妙湛院看样子也是个寺庙,道人说那地方尸气重,说明放着很多死人,过去很多人去世后会停尸在寺庙。《夷坚志》多次讲过道人也有去寺庙化缘、挂单的情况;一般称呼出家人为“法师”,所以这个女人有“金师”之称。

(文图说明:《夷坚志》原文电子版文字主要来自“梦远书城”-特别致谢!再经中华书局出版的《夷坚志》校订;全部图片来自网络。)


《夷坚志》简介:

宋代大文人洪迈编撰的《夷坚志》是中国古代志怪笔记小说的顶峰。它卷轶浩繁,包罗万象,流传至今仍保存了206卷共2700多个宋代事件,是中华传统文化最伟大的宝库之一。

《夷坚志》的时空观深契佛法,与宋代文化领先世界的历史地位相一致。它表面看是一本奇人、异事、神怪大全,本质上却是最真实细腻的宋代社会生活实录,极具文献价值。

宋代社会生活塑造了此后中国人的心灵格局,《夷坚志》仿若是中国人的心灵大海。人们平时沉浮其中,茫然不觉,一旦凝神静思就会发现:

天下没有新鲜事,一切尽在《夷坚志》


本文已经获得作者授权发布

欢迎转发

谢绝未经同意直接拷贝到自己公众号发布

免责声明:本文章由会员“刘熙”发布如果文章侵权,请联系我们处理,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他问题请于本站联系

猜你喜欢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