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翻译】
孔子说:“君子,吃食不要求饱足,居住不要求舒适,对工作勤劳敏捷,说话却谨慎,到有道的人那里去匡正自己,这样,可以说是好学了。”
【夜辰心得】
立志于圣人之道,一生就心无旁骛,别无所求,唯以成圣成贤为目标。有了这根支柱,吃什么,穿什么,住哪里,也就不是个事了。正如孔子称赞颜回,“贤哉,回也!一箪食,一瓢饮,在陋巷,人不堪其忧,回也不改其乐。”亚里士多德的名言,别人活着是为了吃饭,我吃饭是为了活着。
那什么是个事呢?敏于事而慎于言,“敏于事”,古人解释为“依教奉行”,意思是对老师传授的教义,不单是学习领会,更重要的是立即照着去做了,这实在不得了。我们平时学习,学完了,以为懂了,光说不练,总是在头脑里打转转,这其实是“不通”,根本没通透,通了的直接就干了。如果学《论语》,学了半天对人对事依然是毫无敬畏,出了问题还总是从别人身上找原因,其实那根本是一窍不通。“慎于言”,钟博士说,敏于事的一定慎于言,对于通了的人,有说话那功夫人家直接就去干了,就好像知道要地震,谁还在那里讨论地震的威力和效果、预防的措施和办法,直接开跑。在那里念念叨叨的,除了老师传道授业解惑之外,那一定是没整明白瞎咧咧,我就属于这类,学不明白,在脑子里推演逻辑,在嘴皮子上说服自己,空转!
“就有道而正焉”,说的是向高人请教,得明师指点,这样才能保证自己的方向和路线正确。做正确的事,这是成贤成圣的大前提,方向绝对不能偏,一偏就完,越努力越完蛋。只有做正确的事,然后再去正确地做事,一个是方向,一个是方法,都很重要,但前一个是掌舵的。人的一生很短暂,没有那么多时间让我们去试错、绕弯弯,所以必须求教于高人,时刻匡正自己。
回过头来看,孔子眼里的好学之人,包括五个要素:一是食无求饱,居无求安;二是敏于事;三是慎于言;四是就有道而正焉。做到了这四个方面,就可以说是好学了。不得不佩服,孔老夫子说话都是一套一套的,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