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页 > 科技 > 科技

给老师的毕业赠言 毕业写给老师的贺卡

2022-08-20     发布者:陈书一
导读一届学生,教到毕业,总有一种分别的不舍,久久萦绕在心间。恨时间过得匆匆,恨师生缘分太浅,才见面就要分手。小学一下就上完了,该上中学去;人一下就长大了,要到天南地北去。荷花开的日子,毕业季节到来。我从教

一届学生,教到毕业,总有一种分别的不舍,久久萦绕在心间。恨时间过得匆匆,恨师生缘分太浅,才见面就要分手。小学一下就上完了,该上中学去;人一下就长大了,要到天南地北去。荷花开的日子,毕业季节到来。我从教42年,小学毕业班就送走了30届。这样时刻, 36号教室里是一定要举行典礼的,要用庄严的仪式来进行表达,来寄托师生的情感。可这样做,仅只一种集体层面上的表达,并不完善,它还需要另一种形式来进行补充——老师对学生,单一的对某个学生的表达。让他/她带着老师语言的祝福、爱的祝福结束学校生活。

富人送钱,穷人送言。于是,我工作的36号教室里就有了毕业赠言这样的表达形式。学生送来一本笔记本给老师,老师也准备一本笔记本。老师在学生笔记本上写下一段话送给学生,学生也在老师的笔记本上写下一段话送给老师。从今以后,路途漫漫,长大了,翻开笔记本,可以看到老师的话,感受到师爱之情。时间就像东流水,奔腾到海不复回。许多年过去,带着老师赠言走出去的学生,他们的第二代、第三代又做了我的学生,又长大了。闲来翻读老师的赠言,当年场景,宛如眼前,心中透出一缕温馨。

有一天,接到学生打来电话,他回家来,想见见当年教他的老师,约我出去聚一聚。学生的小名叫银朱,毕业出去二十多年了,一直在城里打拼,做豆类生意。山街子上收购了红豆、黄豆、包谷、荞籽、葵花籽、南瓜子等,贩运到大城市去。最先的时候他亲临市场,后来委托本地人收购,生意也就电话联系的事情,付款微信转账。由于地区差价的客观存在,慢慢地,银朱的生意越做越大,赚钱越来越多。在城里买了套大房子,送儿子上贵族学校,把父母接到身边养老。银朱的根扎在城里了,回趟老家不容易。

晚上,我们在县城一家叫“好再来”的饭店见面。坐在包间里,灯光是明亮的,桌布是洁白的,环境是优雅的,食客也不多。在座的都是银朱的同学,当年我教过的学生,气氛亲切,我颇受到尊敬。有人不断给我夹菜,给我斟酒,向我敬酒。大家吃菜喝酒,回忆一些旧事。银朱站起来,举着酒杯给我敬酒,祝酒词有些令我想不到:“老师,保重,身体好!”这是客套。客套过后进入正题:“老师,还记得吗?当时你写给我的毕业赠言说:‘处处绿杨堪系马,条条大路通长安。’读书成绩好的,可以考大学,将来成为社会精英栋梁。读书成绩差的也不用悲观,天生我材必有用,相信自己,发挥自己,发掘自己。种地种菜,打工跑运输,开铺子做生意,只要遵纪守法,就会发家致富,一样是共和国的好公民。我读书成绩不好,记住老师的话,做点生意,赚点钱,养家糊口。”

令人感动,几十年了,你还记住老师的话,身体力行,守住初衷,不忘根本,发展到今天。老师这个职业,在课堂上教给学生知识的同时,更是传播人间真理,传播人间大爱,感谢银朱同学的认真和执着。劳动奋斗,自食其力,尽管我们上不了电视,登不了报纸,但一样骄傲,一样光荣。

在昆明开会,接到子规的电话,她晚间要来看望老师。子规大学毕业,在一家报社做文字编辑,我们多年没有见面了。夜晚八点,她驾车过来。我们在宾馆大厅叫“驿站”的桌子旁坐下来,灯光是柔和的,吹着空调。会见客人,这里是个不错的地方。

子规很客气地说:“这些年,在外面打拼,忙忙碌碌,没能去探望老师,恕罪。时间过得真快,从家乡走出来,转眼就是10年,老师身体还好吗?”

我说;“托大家的福,托同学们的福,还好。退休了,还能读书,还能写文章,还能著书,还能做志愿者,还能出去做教育公益活动。”

子规关切地说:“老师,别太累了,多保重身体。我什时候给您打电话,都要听到您的声音,得到您的教诲,这是学生的心愿。老师在‘上’上发的文章,我每篇都是拜读的。您过去是我们学习的榜样,今天更是我们学习的榜样。我和您一样做文字工作,真的做不到像老师这样,天天写文章,年年出书。”

面对子规的谦虚,我说:“有你的关爱,我当活到老,学到老。”

子规继续说:“老师,从您门下走出来,我一直把小学毕业时那个笔记本带在身边,上面有您送给我的话:‘一星期背诵首唐诗或是宋词,一年就背下52首,十年就背下520首,二十年就是一千多首。一个用唐诗宋词喂养大的人,心灵的高尚,气质的华贵,情感的细腻,意志的坚强就是自然而然的事情。在这个社会上,无论你走到哪里都是精神的贵族。’读书的时候,我遵循老师的教导,坚持背诵。遗憾的是,工作了,因为忙,忘了老师的教导。”

想起来了,子规上小学的时候,每周我会抄写首唐诗在小黑板上,放在教室进门处,让同学们早到校读一遍,中午到校读一遍,放学回去读一遍,星期五进行检查,同学们多能背诵出来。子规的记忆力很好,一两天就能背下老师抄在小黑板上的唐诗。因材施教,能者多劳,能者多学点。我找来化肥包装的废弃牛皮纸,裁成卡片,在卡片上抄一首唐诗,或是宋词,交给小姑娘,让她抽空背诵。也不做检查,有时回家路上她遇到老师,会一边走,一边背给老师听。多少年了,她背过的诗词我还记得几首,比如罗隐的《蜂》,“不论平地与山尖,无限风光尽背占。采得百花成蜜后,为谁辛苦为谁甜?”李清照的《月满西楼》,“ 红藕香残玉簟秋。轻解罗裳,独上兰舟。云中谁寄锦书来?雁字回时,月满西楼。花自飘零水自流。一种相思,两处闲愁。此情无计可消除,才下眉头,却上心头。”

宏和他的女儿燕子小学时候是我教过的学生。燕子大学毕业,参加公务员考试,成绩优异,笔试关过了。面试以前,心中没把握。学校毕竟不是社会,对一些现实问题她难以把握,而公务员面试却要涉及到。怎么办?找谁来辅导?正在徘徊之际,宏忽然想到,李老师是做研究的人,他对社会现实肯定看得比一般人要全面和深刻,带女儿找李老师去。宏找对了,多年来,我坚持读无字的大书,这本书叫社会。不但读,还把自己的思考写出来。前年出的《思想日志》第一卷就是这方面的阅读收获。

在我的书房里,燕子不断地提出问题,我来给她解答。比如新农村建设问题、教育公平问题、耕地保护问题、养老保险问题、新农合问题、村民委员会主任普选问题、乡村环境保护问题、垃圾处理问题等等。燕子的问题不断抛过来,我接过一一作答,从政策层面谈出我的理解,然后再举出现实例子来说明。抛砖引玉,给燕子一些解题思路,宏认真地听着。

燕子处在紧张的考前准备中,辅导课完了,提前回家去复习。宏说,我们师生多年,一直没有时间在一起,今天有这个机会,我要留下来和老师再聊聊。他说:“别的不说,只看您写了那么多书,评10个泸西红人,老师是其中之一,全县42万人,老师能当选,这是什概念?再听您刚才给我女儿的指导,知识那样渊博,思路那样清晰,分析问题那样到位,听君一席话,胜读十年书。”宏停了停。面对学生的赞扬,我有些脸红,回答他:“过奖了,我做的一切,不过是在兴趣爱好中追求理想,希望多为这个社会做点事情,实现自己的人生价值,这是我内心的真实想法。”

“老师,在这个社会上,我走了很远的路,做了许多的事,尝过不少酸甜苦辣,只是我一直记着您当年写给我毕业赠言:‘要对自己好些,对亲人好些,对这个社会好些。’简简单单三句话,却指引了我的一生。我从事的工作,要和许多客户打交道,应酬必不可少。人到中年,发福了。可双亲大人在上,儿女还在上学,千怕万怕,就怕健康出问题。老师,您知道,我有小车,但不开,经常是走路到公司去,走路回来。不图什么,就图个锻炼身体。记得您教我们的时候讲过:‘身有伤,贻亲忧。’如果我生病,父母挂念啊。我爱护好我自己,也等于是爱护我的父母亲人。父亲身体不好,无论多晚,我都要回家来向老人问个安……”

村里许多人夸奖宏是孝子。他的本事有目共睹,好多年前,大家还住在土坯房里,他家就起了高楼,并且是跃层。大家还在骑着摩托车上班的时候,他就开上了小轿车。敬老节,他买来一袋袋冰糖,在村委会门口发给老人。让人想不到的是,几十年前老师写给他的毕业赠言,他还记在心中,化成实际行动,一生坚守着。教师是人类灵魂的工程师,他对学生的心灵塑造关乎一群人,一代人,关乎共和国的未来……阳光灿烂,洒在故乡的原野上,风在树梢唱着歌跑过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