郑志玉对中国审美标准和消费行为进行了研究,证实了消费者的需求结构早已呈现出个性化、多元化等趋势,这种对个性主义的偏好在长久以来一贯恪守的社会无疑是个新气象。
但这是真正的个性吗?
“对美的狂热追求并非真正的独立表达,某种程度而言,这种表象的背后是新生一代对社会压力的软抵抗。年轻人面临着一个功能失调的就业市场,‘青春饭’会缓和低收入带来的经济窘境,这些职位在公共关系和销售领域都属于低层次但薪水高的职位,良好的外表被视为核心竞争力。”郑志玉解释道。
“过去,在保守的中国,被冠以人物标签的通常会是某种‘内在’。”郑志玉说,“但是,在当今竞争激烈的社会,‘内在’多数时间都以‘外貌逊色’替身的面目示人,人的外表是可以在人与人的竞争中树立优势的不动产。”
她提到,求职者在简历中附加头像就是在寻求这种优势的扩大。
“事实上,在近乎全数人眼里,外表被视为一项简单且回报丰厚的投资,将产生物质红利。”
对部分人而言,不这么做,最理想的情况大概可以窥见:你只是在富人掌握并由他们的子女运营的企业中成为一个日夜转动的低级齿轮。
美拍软件成功的根源,是实现对变美愿望的阶段性满足,要想更长久地维持就得开辟另一条路径。
西方的流行文化已经有了长足的发展,且更具多样性,但“偶像崇拜”并未因时代变更有所消沉。在中国,对“偶像崇拜”的观察绝不是管中窥豹,它足够让你捕捉整个文化。
一位名叫张嫚(化名)的二十五岁美丽女孩子走进了这个看起来像未来主题的楼层,光线柔和的走廊,玻璃幕墙和简约风格的沙发。适度的合成花卉,微型喷泉水柱和闪闪发光的球形吊灯使得注意力集中在视线以外的景致上。
“我不认为我的鼻子足够好,鼻尖没有攀上它因该驻守的高度。”她说。
张嫚坐在沙发上摆弄着手机,致力于美图自拍,并使用这些应用程序预览她正在考虑的手术,就像试衣服一样。她相信,手术和美拍会相互澄清。
最近,网红招募机构向她发出了邀请,但她既不擅长唱歌,跳舞,口才也不出众。HR告诉她,你不需要任何才艺,你的脸就是入场券。
张嫚担心这份生计不太稳定,这正是她此行的目的。
“我永远不会像李(中国女星)那样美丽,但我会朝着那个方向抵进。”她笑着对郑志玉说。
“我们的谈话持续了1个小时,期间画在她脸上的线笔几乎从未停歇。直到临近尾声方案才被确定。她从结构问题开始向我发难。‘我的下巴太方了,我的颧骨太宽了,我的眼皮太松,我的鼻尖没有微微上扬’。在锁定这些缺陷之后,她把矛头转向更小的东西,而这些需要填充物的参与。”郑志玉说。
“这只是一个粗略的草稿,还有别的项目可以做。”张嫚忧心忡忡地说,“当我盯着镜子里布满线条的脸,我没有信心,眼下所有的举措都无法使我看起来像李。”
“孜孜以求,他们可能如愿持有。但无瑕与美丽不一样,自拍和美颜自由并不一定会促成自由的自我意识。”郑志玉补充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