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页 > 要闻 > 要闻

中风的针灸治疗方法(中风的针灸治疗及预防?)

2023-08-30     发布者:李悦远
导读大家好,知识小编来为大家解答以上的问题。中风的针灸治疗方法,中风的针灸治疗及预防?很多人还不知道,现在让我们一起来看看吧!针灸对中

大家好,知识小编来为大家解答以上的问题。中风的针灸治疗方法,中风的针灸治疗及预防?很多人还不知道,现在让我们一起来看看吧!

针灸对中风的疗效有目共睹。但是,中风之后,针灸是什么时候?怎么针灸?人们还不太清楚。

1.中风针灸干预时间:

1.中风脑出血是出血性中风,最常见的是高血压性脑动脉破裂出血。据国内统计,高血压患者约有1/3的机会发生脑出血。脑出血是最严重的急性脑血管疾病,死亡率和致残率高。此外,还有脑动脉淀粉样血管病、脑血管畸形、颅内动脉瘤等非高血压病因。自脑外科开展“立体定向脑外科手术”以来,有人对脑出血患者进行了大胆的尝试,即术后早期针刺干预治疗。脑立体定向手术后,在ICU监护期间随机选择术后清醒,经西医治疗后生命体征基本稳定的患者56例(男31例,女25例)。年龄最小的40岁,最大的84岁。针灸治疗后发现,患者在早期介入治疗后的不同时间有不同的反应。所有受试者均选择接受针刺治疗,取内关、三阴交穴、患肢体针,并给予通泻法。电针选密波,留针30分钟,重泻太冲穴,平肝潜阳。由于水沟穴具有较强的刺激作用,能明显促进大脑血液循环,此时不宜贸然服用。治疗后发现,术后3天内血压稳定的患者(血压范围为140/90 ~ 160/110 mmHg)在注射后1天内血压出现明显波动,31例患者血压偏高。部分患者比注射前更易激动,尤其是注射后半小时左右,血压明显升高,在20-40 mmhg之间。没有发现血压下降。研究表明,生命体征稳定3 ~ 7天以上的患者,用同样的方法进行针灸治疗,血压波动明显减小。对于脑出血患者,在采用针灸进行早期干预时,一定要密切观察血压的变化。就患者病情稳定好转而言,采用针灸进行早期干预,认为维持生命体征稳定至少3天为宜。

2.中风中的脑血栓和脑栓塞,即缺血性中风。脑血栓最常见的原因是脑动脉粥样硬化,临床上以动脉粥样硬化性血栓性脑梗死较为常见。脑栓塞是指来自身体其他部位的异物,进入血液循环,随血流运行,堵塞脑动脉,导致其供血区脑组织缺血缺氧而发生脑梗塞。分为心源性和非心源性脑栓塞。脑栓塞发病迅速,出现偏瘫,无前驱症状。脑血栓发病后的第一周内,坏死病灶中心的脑神经细胞已经死亡,这是不可逆的损伤。然而,在坏死的神经细胞和完全正常的周围脑组织之间存在一个环形的“半暗带”,其范围不同。在“半影”中,有大量脑神经细胞轻度受损,并未死亡。这些细胞肿胀,代谢紊乱,暂时失去功能。如果临床治疗不及时、不恰当,半影区受损的脑神经细胞会大量死亡,坏死灶会扩大,并使

对于脑血栓、脑栓塞引起的中风患者,应尽早进行针灸治疗,最好在发病第一周内进行针灸治疗。针刺早期干预治疗可减轻半暗带区脑神经细胞的病理损害和残疾程度。西医一般在发病后3 ~ 6小时开始抗脑水肿治疗,持续治疗5 ~ 7天。针灸应该同时进行。在CT确诊为脑梗塞后,对患者进行了针灸和中西医结合治疗,因为患者就医的时间大多超过发病后3至6小时。经诊断,针刺介入治疗的时间多在发病后一天,但疗效明显好于发病后1 ~ 2周出现过急性梗塞的患者。

2.出血性中风和缺血性中风的辨证论治。

这里只说针灸治疗,主要是中风后的早期,也就是急性期。恢复期和后遗症期一般没有太大区别。如今,医学发展迅速。目前中风的治疗是中西医结合。出血性中风可通过“开窍”、“平肝熄风”来治疗。可选择内关、水沟、三阴交、太冲等主穴进行治疗。内关是八脉交汇点之一,经过阴卫,属于厥阴心包经的络穴。具有养心安神、疏通气血的作用。三阴交合是足太阴之脾、足厥阴之肝、足少阴之肾经的交点,具有补肾、养阴、生髓的作用。肾主精,精生髓,脑为髓海,髓海过剩可促进脑生理功能的恢复。是水沟督脉和手足阳明穴的结合。督脉起于细胞,上行至脑顶。排水沟可以调整督脉,开合督脉,健脑安神。笔者认为,对于脑出血患者,在病情稳定一周以上时仍采用此法,防止血压升高,同时提供相应的体针治疗。对于脑出血患者,急性期不需要头针、舌针的强化刺激,恢复期慎用。对于缺血性中风患者,只要血压稳定在140/90 mmHg以下,就要用头皮针的百会、运动区、感觉区;应为语言障碍者提供语言区和相应的体针,如风池、曲池、合谷、内关、足三里、三阴交、太冲等。也可以用舌针治疗。

现代医学认为,大多数脑卒中患者肢体运动功能的恢复是一个自然的过程。临床和实验结果表明,针刺能保护脑缺血后的神经元,减少脑水肿和梗死体积。针刺可以抑制缺血神经元的凋亡,改善缺血后内源性神经营养因子的合成或释放。早期针刺干预治疗能显著改善脑卒中患者的日常生活能力、运动功能和认知功能。中风早期及时进行针灸治疗,可阻止病情继续发展,提高神经系统的自我修复和代偿能力,加快自然恢复进程,缩短病程,为功能恢复打下良好基础,降低致残率,提高患者生活质量,使患者回归家庭和社会。因此,只要病人的生命意味着

  3、中风的预防

  中风的预防应分两个层次进行,即一般预防和重点预防。

  1、中风的一般预防主要是针对大众人群,尤其是具有中风危险因素的易患人群进行宣传教育和积极治疗,以改变生活行为方式和控制危险因素。

  改变不良的生活行为方式 在生活中,某些生活行为因素与中风发病的风险密切相关。如吸烟、过量饮酒、高脂饮食、久坐的工作和生活方式、长期处于精神紧张状态等。针对这些因素,应根据个体的情况进行调整和改变。如吸烟者应戒烟或限制吸烟量,饮酒应适量,避免过量饮酒;饮食成分中应减少动物脂肪的摄入量,多吃水果、蔬菜、鱼类、豆制品和乳制品;适量进行体力活动或体育锻炼;避免长期的精神紧张状态,保持乐观的心态,避免过度劳累。这些措施均有助于降低中风的发病风险。

  积极治疗和控制中风的危险因素 中风是在高血压、糖尿病、心脏病、高血脂和肥胖等因素的长期作用下,导致脑血管功能损害。当脑血管功能损害到一定程度,在诱发因素的促使下而发病。因此,一旦发现自己有与中风相关的危险因素,即应积极采取措施进行治疗和控制。例如,高血压病患者应根据医师的建议,调整好血压水平,将血压调整至140/90mmHg 以下。心脏病、糖尿病、高血脂、颈动脉狭窄和肥胖等患者也应到医院就诊,根据专科医师的意见进行治疗和控制,并制定相应的中风预防方案。

  上述措施是中风预防的基础,可延缓脑血管功能受损的进程,能使中风发病的风险有不同程度的降低。

  2、中风的重点预防则是在一般预防的基础上,通过科学的检测手段,从中风的易患人群中筛选出高危个体,进行重点的干预。

  检查脑血管功能,评估中风发病风险:脑血管血液动力学检测是一种无创伤的脑血管功能检测方法。脑血管功能积分能够定量评价脑血管的功能状况和中风发病的风险。正常人为100分,75分以下时提示脑血管功能有不同程度的异常,分值越低,中风的可能性越大。在55岁以上的人群中,当积分值降低到75分以下时,13%的人在5年内发生中风,中风的风险是正常同龄人的7倍;当积分降低到25分以下时,平均每5个人中有1人发生中风,中风发病风险是正常同龄人的14倍以上。当脑血管功能积分降低合并有高血压时,中风的发病风险更高。

  合理进行药物预防:当脑血管功能受到损害时,即积分值在75分以下,除了按专科医师的建议治疗中风相关的疾病外,还应进行药物预防。目前肯定有效的药物有:

  阿司匹林:国外研究认为每日服用阿司匹林100至300mg ,能使中风发病的风险降低。

  阿司匹林抵抗者可加用氯吡格雷75mg/d,可降低缺血性脑卒中发生率二者联合应用对患者的二级预防有明显优势。

  他汀类药:大量的临床研究发现,他汀类药如普伐他汀、辛伐他汀等降脂药,也具有一定的防止中风发病的作用。

  其他:其他药物预防中风的效果不甚明确,可根据医师的建议选用。

  3 、按时复查脑血管功能:当您按上述方法进行中风相关疾病的治疗及重点药物进行预防时,每年应复查脑血管功能1至2次。若脑血管血流量、血流速度和脑血管功能积分等指标上升,提示防治效果良好,否则应及时调整防治方案。

  献血:有研究证明:献血对献血者的血流变有直接的影响,血液粘度降低。坚持定期适量献血能减少脑血管病的发生率。提示:健康适龄公民定期适当献血,对预防脑血管病有积极的促进作用

  对于已经发生过中风的患者,在积极进行康复治疗的同时,要预防中风的复发。预防再发的措施与上述预防首发的措施基本相同。

本文到此结束,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